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困境及应对

2019-10-16聂文俊

教育与职业(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高职院校

[摘要]近年來,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张,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不足的困境日益凸显,这使得高职院校教学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中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评价主体过于分散,评价结果的权威性不足、评价标准缺乏弹性,师资质量不高、学科建设实力不足,教学质量过程监控不平衡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完善资金保障体系,完善评估队伍与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强化教学质量过程监控。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保障  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聂文俊(1979- ),男,四川威远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四川  都江堰  611837)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7年度重点科研项目“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SA009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7-0041-04

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自身的发展契机。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输出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主要职能的高等教育系统,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了行业企业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实现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快速提升,必须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建设。因此,分析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困境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困境

(一)资金投入不足

第一,资金筹集渠道不够多元。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高质量的教育模式需要大量的、合理的经费投入。当前,高职院校的经费主要依靠办学主体的投资和学生交付的学费。但是,办学主体的投资难以满足高职院校所需的高额资金,导致办学资金缺口日益扩大。因此,高职院校将资金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扩大招生,但由于我国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的持续扩招,报考高职院校的考生数量增长缓慢,这种途径难以奏效。第二,资金供给不足,教学资源得不到保障。高职院校为了使较少的经费得以高效利用,始终坚持开源节流,积极向社会团体或企业等申请投资或直接向融资部门贷款以筹措办学经费,并极力缩减行政经费的支出,以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在这种情形下,高职院校的必要办学资源仍得不到保障。目前,高职院校对图书馆、数据库及教学楼等的投资还有待增加,科研设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投资也极为不足。同时,高职院校尚需争取建设高性能的主干网来丰富校园网络资源,以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但这仍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

(二)评价主体过于分散,评价结果的权威性不足,评价标准缺乏弹性

第一,评价主体过于分散,评价结果的权威性不足。首先,学生评价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对教学质量评价本身应该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评教的结果一般不公开,难以引起学生对教学评价的重视,如此便使学生评教工作失去了价值。其次,自我评价难以保证客观性。教师的自我评价与反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高职院校教师在面对自我评价时往往会采取自我保护的行为,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再次,同行评价不公平。专家与教师都是同领域的学者,彼此间可能会有人情关系的存在,容易使专家的部分评价失真,甚至沦为形式。最后,主管评价缺乏全面性。教学主管主要通过听课的方式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但由于人员、时间等的限制,仅通过一两节课得到的评价结果往往具有偶然性。第二,评价标准缺乏弹性。首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较为片面。目前,高职院校对课堂教学关注较多,对师生课外教学与实践关注较少;注重对师生专业知识的考察,却忽略了对师生创新素质的考察等。其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缺乏灵活性。目前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程式化严重,没有为师生的创造性留下空间,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完整地反映教学质量。

(三)师资质量不高,学科建设实力不足

第一,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第二,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随着高职教育逐步受到重视,广大高职院校也意识到扩大师资队伍的重要性,但引进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往往年龄偏大。第三,兼职教师偏多。高职院校的师生比明显低于本科院校,且大部分教学工作是由兼职教师完成的。第四,学科建设缺乏完善的保障。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架构还不够健全,不仅学科带头人数量严重不足,学科机构设置也不够合理。第五,科研实力仍需增强。高职院校较难获得国家级的科研立项,且立项渠道较为单一,科研档案管理尚不规范。

(四)教学质量过程监控不平衡

第一,教学质量过程监控缺乏“以人为本”思想。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的管理过于形式化,并未强调专家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未能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另外,对学生的评估往往仅考虑其考试分数,忽略了对其创新水平和全面发展能力的评价。第二,教学质量过程监控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高职院校缺乏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监控的管理理念,很多院校虽然进行了全面的信息收集,并明确了问题所在,却并未提出解决方案;也有部分院校尽管出台了解决办法,却未能切实执行与跟进。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策略

(一)完善资金保障体系

第一,推进高职院校自身制度建设,挖掘自身投融资能力。为了不断提高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不能仅仅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来维持办学,而是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资金筹措和运营机制,不断拓展资金的筹集方式,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首先,创建自身品牌,逐步拓宽筹资渠道,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高职院校应当创建独立的品牌,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学会用自身的科研能力、现代化设备等服务于社会并获得收入;为逐步增强高职院校的发展动力,还需要加快优化管理机制、管理制度以及办学制度,不断健全高职院校的办学系统,提高管理效率,推进依法治校。其次,强化竞争意识,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高职院校应在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部门寻求帮助,同时从自身做起,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以产带学、以产带研,吸引大量的社会投资,提升办学水平。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高职院校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