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发学生“高峰体验”的教学策略

2019-10-16翟运胜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翟运胜

【摘   要】“高峰体验”是人在学习中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是激发学习者兴趣的本原力量。教师要想触发学生的“高峰体验”,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运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引领学生深度理解所学内容,让学生专注思考”等教学策略,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幸福,树立学习信心,形成品格。

【关键词】高峰体验;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自我实现论”中的重要概念,是一种能够让人在一刹那之间觉得无所遗憾、一切美好圆满的感觉。他发现人偶尔会出现“高峰体验”,如经长时间冥思苦想的问题瞬间得到解决,或出现顿悟,会感受到一种发自心灵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使心灵得到升华,达到最大程度的自我认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高峰体验”,是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形成学习兴趣,产生对数学亲近感的重要力量之源,也是促进他们形成数学必备品格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中的“高峰体验”是一种沉浸性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摆脱功利性的学习目的,为探求新知攻克难题感觉“有意思”而愿意付出更多的辛劳与努力。数学学习的“高峰体验”可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意志更加趋于稳定,从而沉淀成一种学习的必备品格。

数学教师应当琢磨如何让学生经历“高峰体验”,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对数学的美好情感,从而对数学的未知世界产生好奇心理,形成和发展创造力。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通过对学习积极主动、对未知充满兴趣、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观察,发现他们身上出现学习“高峰体验”的次数较多,频次较高。那么,是不是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才会出现这种学习的“高峰体验”呢?不是的,各种学习水平的学生身上都有可能出现,只是有出现次数与频率的差别而已。因为对于每个学生来讲,“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开发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信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加以喚醒与激励,使之形成一种成长的心态,奠定产生“高峰体验”的基石。

二、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学习情境之间存在的暂时性矛盾,通常表现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化解和发展内心冲突的过程。认知冲突可以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促进知识的重组与优化,在这种状态下引导、点拨与教授学生,使学生经历思维冲浪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起豁然开朗的“高峰体验”。

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在规律的探求阶段,可以通过制造如下认知冲突,触发学生的“高峰体验”。

师:请同学们用算与数的方法把这四个多边形的面积求出来,并把它们边上的钉子数也数出来,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填表后,然后汇报,教师出示结果。

师:观察这四组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多边形的面积是多边形边上钉子数的一半。

师:如果我们用S表示多边形的面积,n表示边上的钉子数。S等于什么呢?

生:S=n÷2。

师:这四幅图都是老师提供的,得出这个结论对不对呢?我们还要来验证一下,请你在钉子板上任意画一个多边形,验证一下这个结论对不对。

学生在尝试画图后,议论纷纷,表示有不同的意见。师出示学生画的多边形。

生:上面这个四边形的面积是10,而它边上的钉子数是14,边上的钉子数不是它面积的2倍。

生:下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7,而它边上的钉子数是10,边上的钉子数也不是它面积的2倍。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我们发现的规律有问题吗?这两个图形与前面四个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生:前面四幅图中多边形的内部都只有1枚钉子。

学生发现了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这个规律检测自己画的长方形,学生发现规律在此处“失效”了,于是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自己画出的图形不存在这种规律?问题出在哪里?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的好时机,教学中教师不能越位,应当舍得花时间,等待学生自己发现“这两个图形与前面的四个图形有什么不同”,对于找到问题答案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与激励。当学生暂时不能发现时,教师也不要忙于点拨引导、包办代替。教学实践表明,此处只要教师退一步慢一步,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画出的平面图形内部有2个及2个以上的钉子数。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发现规律到否定规律再到重建规律,使学生经历冲突、思维激荡的过程,最终引发“高峰体验”,享受峰回路转的美妙之感。

三、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但数学的抽象让许多孩子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去接近,没有兴趣思考。数学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适度改编,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学习形态的数学,把“冰冷的美丽”转变为“火热的思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中的“你知道吗”栏目提供了一个有关“完美数”的阅读素材,教学时如果把完美数仅当成一个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读一读,不会激起学生太多的兴趣。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

师:6的因数有哪些呢? 6的因数有1,2,3,6。我们观察这四个因数,你会有什么发现呢?

生:是的,1+2+3=6。

师:一个数的因数,去掉它本身,其余的数相加的和就等于这个数,这样的数是十分完美的,我们称之为完美数。有一位同学的学号,也是完美数,你能找到这个数吗?

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尝试寻找。有学生兴奋地说:“我找到了!28是完美数!”

师:还有吗?请大家继续找。

教学中不在于学生能否找到,而在于学生是否愿意去找。找的过程其实是训练找一个数因数的过程,而这训练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通过把阅读材料变为尝试寻找一个完美数,较容易激发学生产生“高峰体验”。

四、引领学生深度理解所学内容

在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中,要重点体现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适时延伸教材,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如在教学2,5和3的倍数特征时,不要在总结出特征后就进入相应的判断练习,而应组织学生进行对比思考:为什么2的倍数特征個位是0,2,4,6,8呢?为什么5的倍数特征个位是0,5呢?为什么只要看个位就可以了呢?十位、百位、千位为什么可以不看?对比3的倍数特征与2,5的倍数特征,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为什么3的倍数要看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呢?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2的倍数与5的倍数,学生加一加或者乘一乘就会发现2的倍数与5的倍数的个位只可能是这些数字,通过推理能够得出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一定是2和5的倍数,所以十位、百位、千位等数位上的数字可以“放弃”了。而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去除以3以后,不能正好除尽,余下来的数要合在一起继续再除以3,所以3的倍数特征要看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再如教学量角时,应当让学生理解量角的本质是“数角里面有多少个1°”,在量角器上就是求与角的两条边重合的刻度线的度数差,因此与边重合的刻度线不一定要零刻度线。深度理解能够让学生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发学生的“高峰体验”。

五、让学生专注思考,渐入佳境

小学数学课堂中缺少较长时间的静谧思考,这主要是由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但是不代表教师不需要在教学中做这方面的努力。结合一些教学内容,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想好了再回答,想好了再操作,想好了再讨论,避免思维浅层化,避免片面追求速度效率,让学生更加专注、有效、深入地学习。

专注是学习力中具有凝聚效力的品质。要让学生专注数学学习,首先应从容易的入手,能很快地思考出来,其次是有点小难度。随着思考的深入,不断有新的挑战吸引学生,使学生欲罢不能。学生经历静思默想,产生“原来如此”“我知道了”的顿悟与豁然,专注是触发学生“高峰体验”的重要策略。学生入迷了,距离触发“高峰体验”也就不远了。

曲折的学习过程,是“高峰体验”的前奏,“高峰体验”是“风雨之后的彩虹”。尼采有这样一句名言: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高峰体验”是对一个人艰苦智力劳动的奖赏。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215028)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