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析

2019-10-16李莉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保障体系构建

李莉

【摘 要】 本文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际,提出应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特点、结合国家评估要求开展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构建,以此为抓手,有的放矢开展教学管理,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最后从转变思想、完善政策、优化评价搭建平台等方面阐述了实施中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部分高校向应用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必然。2015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1]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作至此开启了国家顶层设计的推动模式。据统计,到2017年应用型本科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主要组成部分,[2]应用型本科高校迎来了较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开展内涵建设,避免高校同质化发展问题。

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关键词,搜索到517篇文献,最早的为1996年。其中以应用型本科高校為研究对象的共计12篇,最早的为2013年,多为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基本原则与建设关键等问题;虽然也有探讨构建体系的,但是未体现应用型特点。在借鉴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型”特点,参考相关评估要求开展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依据

1、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特点开展建设工作

首先必须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需求导向、服务地方”特色定位;其次体现“应用型、复合型与创新型”教学特色;再次是体现“多元主体、协同办学”办学特色。

2、参考相关评估要求开展建设工作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及地方相关政策法规、评估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二、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特点与相关评估要求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系统构成与其他类型高校相同,以质量标准输入为起点,以条件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构建全员参与、教学全程管理的多层次闭环型保障体系,具体由决策指挥、运行管理、质量标准、条件保障、监控评价、反馈调控等六项子系统构成。应用型高校在决策指挥、运行管理、质量标准、条件保障系统的内涵建设中要体现自身教育教学特点与相关评估要求,形成自身鲜明特色,方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应用型本科高校决策指挥系统建设

主要从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凝练应用型办学特色、确定应用型学科建设目标、确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等几个方面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顶层设计。

确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办学定位重点为根据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调整专业学科设置,重点建设所在区域发展急需的专业,凝练并形成特色;确定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学校层面确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校企双方互赢、共发展的基础上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发挥企业实践应用能力强的特点,共同探索、深入探讨、积极推进,真正实现行业和市场为导向、企业主动参与、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元化形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应用型本科高校运行管理系统建设

运行管理系统负责落实决策指挥系统下达的各项任务,具体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各种教学建设工作。

(1)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培养造就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面向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确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指导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加强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①以能力为导向开展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要以能力为导向,主要培养学生在区域发展中建设生产和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各种能力、重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重视提高职业素养,增强职业道德。②开展适应社会经济需求应用型专业和课程建设。首先,建立区域市场需求检测机制,分析人才市场供需现状、发展趋势,建立现有专业预警淘汰机制,及时动态调整和设置专业。专业设置要根据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要求,有针对性设置特色专业。再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岗位通用与专业能力确定课程体系,界定课程逻辑关系,根据岗位群的知识、理论、方法、技能和素质要求,有效整合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模块组。通过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完成开发和建设以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课程模块体系。③落实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学校的指导下,教学单位与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如:“订单”合作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教学见习模式、顶岗实习模式、产学研模式、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经营实训基地、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家报告等方式。了解企业需要,加强沟通,制定有效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推进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发展,实现校企双赢。[3]④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学生要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宽厚文化修养,在此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程种类和教学时间,加强实践教学,整合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实习、见习、参观、实验实训等项目,同时利用校外资源,拓展校外实践基地,不断提升学生专业、职业技能与素养、技术创新能力等。[4]课程设置上可借鉴“双元制”模式,即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双向并举,突出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模式。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学结合的学期制度。

(2)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各种教学建设工作。①应用型学科建设。教学单位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硕士点建设为抓手。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应用型学科建设工作。②应用型专业建设。学校层面应综合考虑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及发展规划,根据区域重点产业集群的特定产业链、创新链具体环节布局相应的专业集群,推进优势资源聚集,充分体现差异化发展特色,制定学校应用型专业定位及发展规划,布局专业设置与结构,严格审议新专业资质和发展前景;建立根据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及社会产业机构变化等数据进行专业调整的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教学单位应深入地方行业企业第一线,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明确专业发展前景和优势,灵活设置专业,形成专业特色。重视应用型专业建设工作,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积极开展专业自评,通过专业认证,提升学校办学声誉。③应用型课程及教材建设。重构各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增强学科知识素养与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首先,将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与学科课程系统性相结合;其次,实现职业岗位需要与学科知识逻辑相协调;最后,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立德树人”,注重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相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5]

校企合作开展课程改革和创新:邀请行业、企业高层次人才参与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将行业、企业需要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源,全面推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加快应用型教材建设,将课程、教材和实习等配套并形成体系。

3、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质量标准系统建设

制定并执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教学环节标准。

应用型高校质量标准包括: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符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细化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和规格,有科学合理的应用型特点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体现专业特点的质量标准;专业建设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思想,有措施、有动态调整机制、定位准确,专业集群发展,突出应用特色,不断提高的质量标准;制定应用型课程建设规划,优先建设专业核心(主干)课程,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开展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合格课程,打造精品课程,培育双语课程;注重应用型教材的編写和选用;针对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社会实践等教学活动的主要环制定的各类教学环节标准。

4、应用型本科高校条件保障系统建设

条件保障系统包括师资队伍、教学经费和教学设施。本文仅说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在教师中开展深入人心的应用型教学培训,了解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建设目标、课程体系构成等;然后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可根据课程实行“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导师”教学组,学校教师具体负责大纲教案设计以及理论教学部分,而企业实践导师负责参与实践教学设计及教学,同时指导学校教师开展实践教学,企业实践导师是学生导师同时也是学校教师实践导师,完成教学同时也开展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过程;最后是对来自行业、企业、事务部门等兼职教师队伍开展教学培训及要求,使兼职教师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应用型教学目标。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关键

建立科学合理的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固然重要,但实施运转方可保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转变思想,形成全员质量意识

要转变思想,认识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对学校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实行全面系统地监测,并以教学质量监控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规范科学的组织运行机制,实现对学校运行状况的评价、监督、诊断和调节。真正确立起全新的质量观,建立全面的质量标准,实施全程质量监控、进行全员质量管理,进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努力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政策,维护各方利益

校企合作需要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开展。国家层面需要加强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使应用型高校的校企合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政府层面应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校企合作的运行,建立起协调各方利益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实现共赢。

3、不断优化教学质量主要环节标准与评价

应用型高校要制定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不断完善,使各项教学环节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评价方式一是注重发挥行业、企业的评估作用;二是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质量评价与认证。

4、搭建教学质量状态监测平台

教学质量数据状态监测平台要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为参照,使用新技术,整合数据资源,实现开放共享的大数据平台,为学校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并通过数据分析的快速反馈,让每位师生员工获得针对性指导,从而改善工作。

应用型本科高校虽然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体制建设以及发展不完善等方面,通过应用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可以从系统的角度,尽快完善教学管理,从这个角度说,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可以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里的重要实践,是扎根中国办社会主义大学的抓手,是“四个自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体现。

【注 释】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

[2] 张永伟,胡仁东.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哲学依据[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4(2)155-160.

[3] 黄文娟,王业明.应用型高校校企协同机制浅析[J].高教论坛,2018(25).27-29.

[4] 杜才平.美国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6).22-27.

[5] 王桂云,王明明.构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42-44.

【参考文献】

[1] 崔丽英.论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历程及特点[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2).

[2] 靳晓光.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以德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鉴[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8.18(5).

[3] 韩伏彬,董建梅.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之专业建设探讨——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18(4).

[4] 张剑春.地方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5] 郑放,张振林,洪迪.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学科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8.38(5).

[6] 张晞,顾永安.地方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布局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常熟理工学院的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

[7] 刘飞燕.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J].高教论坛,2018(8).

[8] 陈幼敏,官毓钊.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J].现代交际,2018(17).

[9] 黄文义,黄益清.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7(51).

[10] 刘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1).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保障体系构建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基于采购绩效的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对策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