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传承和创新

2019-10-16张笑凡王芙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主体理论

张笑凡 王芙

【摘 要】 习近平社会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理论成果。本文阐释了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传承和创新,提出了习近平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意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立足发展实践,构建中国模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关键词】 习近平社会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一、导语

党的十九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隆重召开,以此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对十八大以来社会深刻变化的歷史性总结。习近平社会发展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历史深刻变革的基础上所逐步形成发展并确立的,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刻总结。习近平在总结中国原有发展教训和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形成了习近平社会发展观,对中国的社会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传承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以社会实践论为基础的辩证的历史决定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深刻分析社会发展的各项因素,形成社会发展主体论、社会发展形态论、社会发展动力论、社会进步论以及社会发展价值等的社会发展理念。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习近平社会发展观的形成也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如在我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注重“人伦思想”,强调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提出“天下大同”发展目标,对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此外,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发展观,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社会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社会发展思想,都对习近平社会发展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社会发展目标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目标,即“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九大又对“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过程进行全新了的阐释,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相一致,但更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需求。

2、社会发展动力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指出社会发展由综合动力因素推动的,辩证地分析了影响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因素,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习近平在继承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的发展国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人民群众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创造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

为此,习近平社会发展观首先是要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历史由人创造,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要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实践基础上,因此我党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把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作为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工作立场。

3、社会发展规律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曲折上升的,因此,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以毛泽东为代表第一代领导集体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站起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进行改革开放,坚持“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五大社会发展理念,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

4、社会发展主体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发展成果归人民所有,由人民共享。为此,我党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社会发展观中的社会主体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思想的继承,但也有创新之处,即更加突出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其一,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它社会形态的根本之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社会发展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社会形态的最终走向和归宿是共产主义。习近平社会发展观把人民幸福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诉求相一致。其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也还必须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参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才能让人民群众更自觉的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其三,社会发展的成果应归人民共享,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上满足人民的需求。

三、习近平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意义

习近平社会发展观不仅立足于中国发展实践,更是在吸取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优秀成果上逐渐形成。习近平社会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特征,围绕社会发展的目标、动力、规律以及主体等方面,形成了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社会历史由人创造,社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习近平总书记同样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主体思想,以人民为社会发展依靠的主体力量,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较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更加突出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

2、立足发展实践,构建中国模式

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但发展更要立足于自身实践。改革开放已历经四十年的历程,改革已进入深水期,而当前发展的最客观性问题就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出现的最客观性问题就是改革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在全面改革的现实环境下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还伴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中西部发展差异逐步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些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为此,我们要全面、客观的认清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并提供事实依据,制定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情况的有效措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中国道路。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进一步深化,除经济领域的交流外,政治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的交流渗透也在逐步增多,意识形态的碰撞也越来越加剧。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一方面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越来越深入,文化入侵形势严峻,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文化的多元化导致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缺失,腐朽拜金主义盛行,对国家稳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一定要在全党全国范围内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力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总之,习近平社会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了传承和创新,为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侯衍社.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刘子岩.习近平社会发展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5).

[3] 周利生: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贡献[M].人民出版社,2014.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 符武坚.习近平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贡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5).

【作者简介】

张笑凡(1993—)男,河南漯河人,中共湖北省委党校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研究.

王 芙(1994—)女,山西朔州人,中共湖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主体理论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盛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