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019-10-16韦春甜
韦春甜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匠精神的培养得到了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培养阵地之一的中职学校,更是要承担起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传承的重任。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先简要分析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目标、现状和不足,然后归纳总结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最后着重讨论分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就如何培养工匠精神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3-0005-02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目标及现状
中职学校是我国当前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而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要求,除了要求具有精湛的技术外,还强调拥有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因此,帮助学生立德和成人是中职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它也是中职学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规定,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但是在实际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很多学校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主要表现有:中职德育课内容还在延续传统的教育教学内容,没有立足于当前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缺乏前瞻性、更新性和针对性,没有把工匠精神等重要内容融入其中,教育教学结果无法有效满足实现国家战略转型以及发展国家现代化建设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的大量需求。
同时,相当多的中职学校没有专业的德育课教师,很多从事德育课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是由文化基础课教师兼任,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很多时候仍然以说教的方式讲授一些关于道德品质的单一的理论内容,这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德育课的动力和热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起了社会各层面的关注,也让大众开始意识到工匠精神对我国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呢?工匠精神是指“工匠”这类人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在的特质,它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从业人员对自己工作的一种精神和态度,体现了从业人员的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概括起来就是:有精湛的技能和高超的技艺,有踏实严谨、细致专注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优秀职业品质。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高品质的执着追求,它注重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是长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持续关注细节养成的。即使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也可以凭借工匠精神成就一番事业。
三、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单位培养他们所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想上的引领和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精神层面的教育和交流,在进入职场后容易成为缺乏正确职业观的技术人员,从而导致了很多职业道德缺乏的事件的产生,这就背离了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同时,如果中职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中,就无法满足岗位对工匠精神的需要,无法承担起国家发展的重任。所以,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主阵地之一的中职学校必须充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认清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牢固树立起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这一目标,加强德育课教学工匠精神的融入,担负起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的时代责任。
(一)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的需要
中职生的工匠精神,既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标杆,也是现代职业人才培养的灵魂与核心,它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培养敬业奉献、精益求精、专业专注、求实创新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作为接受和传承工匠精神的核心团体之一的中职生,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表现直接影响其将来在职业岗位上的表现,影响其服务和产品的质量。所以,中职生只有接受工匠精神的培养,才能在将来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投入职业岗位时,才能在岗位上发扬工匠精神,才能制造出优秀的产品。
(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我国战略转型的需要
近几年来,不断有国人到国外抢购商品的新闻报道,这说明了我国制造业的不足之处,即部分产品的档次相对较低,虽然规模大但质量不强,且缺乏自主创新,缺乏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要实现从制造大国的数量和规模现状向制造强国的创新与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目标。而要提高产品的品质,就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所以中职生不仅要掌握好应该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職业素养和工作作风,要有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断超越的创新精神。因此,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内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的。
四、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的具体做法
(一)把工匠精神读本的学习纳入德育课教学中,让工匠精神成为中职生的自觉意识
读本是培养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走入学生心灵的重要载体,教师可选择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现状的工匠精神读本,把它们的学习纳入德育课教学中,充分挖掘行业劳动模范、技能标兵等,传播他们的光辉事迹,展示大国工匠的产品,从德育的教育角度入手,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典型事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职业信仰,让工匠精神成为中职生的自觉意识,使学生清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战略转型时期,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从而转变就业观念,促进相关职业情感的形成,提升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
(二)在校园中营造德育和工匠文化氛围,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
因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所以中职学校要加强校园里有关职教特色、反映工匠精神的文化建设。如在教学楼、实训楼、实训车间、教室等学生活动频繁的场所挂上相关标语,摆放历代工匠雕塑等,让中职生在学习生活中所见的都是工匠文化,能处处得到工匠精神文化的熏陶;结合学生入学及毕业典礼、国旗下的讲话、入团仪式以及一些纪念日等活动开展工匠精神的教育;结合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等活动,以竞赛的形式为中职生搭建德育活动平台,开展德育教学,并把工匠精神贯穿其中,注重人人参与,推进活动育人,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
(三)树立榜样引领,发挥工匠精神的示范作用
在德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身边的优秀榜样和一些行业“英雄”人物的事迹,还可以邀约一些优秀的技术工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到学校讲课,展示他们的工作场景,通过言传身教,传达正确的工匠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习他们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从而更容易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而得到正确的示范指引后,学生也会产生共鸣,形成向往之情,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工匠精神,从而走向正确的职业道路。
(四)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理解和提升工匠精神
学校的教育教学最终是与实际就业相结合的,所以中职生不仅要从理论层面去认识和培养工匠精神,更要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工匠精神。只有把工匠精神用于具体的工作时,学生才能切身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的全身心投入,更好地形成自己的职业精神。因此,学校德育课应该增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因为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一般都包含了工匠精神等企业获取成功的精髓所在。学校通过和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触,让学生工学结合,依靠它们的力量,依靠实实在在的职业环境,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德育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从实践工作中明确何为工匠精神,促使学生在实践检验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匠精神。
(五)把工匠精神内容加入学生的德育考核中,完善中职学校学生德育考核评价体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强化以育人为目的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因此,在中职学校德育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要贯彻学生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管理,把工匠精神内容加入学生的德育教学和考核中,通过案例分析、公开讨论、专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具体方法,训练学生做事要坚持、耐心、细致、认真、钻研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倾向和情感判断。考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五、结语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中国制造前进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崇高精神和职业追求,所以培养中职生的工匠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德育课教学是培育中职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学校只有在德育课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始终贯穿于德育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综合能力,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成长为大国工匠,并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夢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匠精神读本[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2]庄西真.了不起的“工匠精神”[J].职教论坛,2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