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的数学课堂应该“五味杂陈”

2019-10-16胡存宏

江西教育B 2019年8期
关键词:工具单位生长

胡存宏

导 读:未来的小学数学课堂究竟会以什么样子呈现在我们面前,可能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要有前瞻眼光,努力让学生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活动、去探究、去实验……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属于他们自己,也更加能够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我们曾经赋予了小学数学课堂很多的内涵:数学课应该彰显学科的特点,要有数学味;要关注学生的年龄,散发儿童味;当然还要更多地接轨生活,凸显出浓浓的生活味……随着核心素养的落地,未来已来,驻目前瞻,我们发现似乎还缺少了一些东西。数学课堂要解决未来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今天的已知;不是用昨天的知识武装学生,而是要引领他们勇于争当未来的开发者,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属于他们的未来。

一、要有活动味

百度百科上对课堂的解释是: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是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室,更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我们以前将课堂窄化了,突出强调了传统的“静听”学习课堂。只是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因为他们不喜欢整天坐着,不喜欢只有书本,不喜欢困在教室。既然作为主人公的学生已经没有了兴趣,课堂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时代在发展,现代社会赋予了课堂更多的含义,更多地强调儿童身心在场、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全身心的活动。无时不在的学习场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是学生,学生亦是老师,学生更是活动现场的发现者、活动体验者。当然,体验有时会超出预期,而超出预期的发现与困惑更会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

有这样一所中学——美国的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就是这所只有3000多名学生的学校,1972年至今,以大约每5年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速度傲视全球,在全美乃至全球没有第二所高中有如此耀眼的成绩。这所高中为何能培育出如此多的顶级科学家?它的特别之处又在哪里呢?很多专家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布朗克斯科学高中不仅为学生提供学术基础课程、课外活动,更是在许多领域给学生展示原创研究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自发地在探究、在发现,更多的是探究后的自主交流与质疑,使得进入该校的学生往往拥有超强的自主探究能力,整所学校就像一个大型的“冒着泡泡的活动室”。

富有活动味的课堂摆脱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变抽象为直观,由繁难转简易,化枯燥为趣味,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坡度更平缓,学习环境更安全,学生的思维更可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乐此不疲地探索新知。

二、凸显生长味

数学的学习不是靠记忆,而是靠探究、靠发现,让知识自然地生长。数学知识的连续性决定了新知识的生长性,让知识“生长”起来,才能够完整地揭示知识内在的规律,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更好地将知识进行梳理,连点成线,织线成网。

这样的生长不只是知识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对知识的原味解读,依托思维达到本质提升,重新赋予知识新的定义,使得儿童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智慧的启蒙、素养的滋润。它聚焦“思维”,以问题为载体,从静态单一到动态辩证,从结果到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借鉴、传承到质疑、批判、创新。在这样一个思维的链条中,构成教学的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动态生成与有机生长。不仅教师、学生在生长,连课堂本身也在生长。此时,学生逐步走向了深刻,在获取中体验知识的美妙。

如何生长,诚如一棵大树每长出一个枝丫,树干上都会留有一个节点。学习也这样,怎样找出这个节点成了重中之重。

我们都知道,在教学长度单位的换算时,一般都会说,“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同理,通过后面的学习学生也会知道“每相邻的两个面积与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分别是100、1000”。但是,通过了解,不仅是学生,甚至很多教师对于这方面的知识点也是心存疑惑。比如,关于长度单位,教材中接触到的分别是毫米、厘米、分米、米然后就是千米……而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恰恰不是10而是1000,它们似乎又是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如果这样,“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又该如何解释呢?同样的现象在面积以及体积单位的换算中也都存在。

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该知识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主动放下教材,放缓节奏,与学生一起上网搜索、查阅辞海等去了解,去探寻。原来小小的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竟然还有这么多的奥秘。长度单位还有 “十米”和“百米”,而面积单位还有“公亩”,找到这些节点,知识体系自然构成。对于学生来讲,告诉他们一个结论、一个知识点也许很短的时间就能忘了,但这种凡事刨根问底的科学探究精神,可能会陪伴他们一辈子,也更期待这会成为打开学生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当然,因为生长总会有挫折,失败也会随时与我们相遇,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受伤结疤的地方也许更结实,正是因为体验了什么叫失败、什么叫挫折,这使得我们的成功更具有价值。未来教育的使命一定不是培养多少高分的学生,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要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每个人的生长自己看得见。

三、看到真实味

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这就是顺其自然,是真实的课堂状态。

真实的课堂眼中有人,如果缺少了人,即使课堂形式再多样,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

真实的课堂崇尚平实,不屑于形式的夸张,更不在于追求观赏,而在于是否有真实的参与:真实的提问,真实的阅读,真实的讨论,真实的思考……更多的是体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它伴随着学生每一个思想火花悄然的绽放。“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没有“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的损伤,它用心捕捉学生每一个跳动的思维,不囿于教材,不循于教案,而崇尚规律,遵循事物发展的原理。它给予的是阳光,是雨露,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安全与和谐,也是源于自然的最真实的流露。

学生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之前,为了获取最真实的信息,我们特地做了一份调查问卷,虽然已经有所思想准备,但问卷统计出来的结果还是让我们大吃一惊。

真实的结果是什么呢?请看下面两幅统计图。

是的,这就是真实情况。96%的计算得分率与21%的意义得分率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这是来自没有任何彩排的最原始的真实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实际上,进入小学阶段学习以后,学生真的不是一张白纸,尤其是城市里的学生,在没有学习之前他们就已经会做很多复杂的数学题。但是,面对问卷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做?是继续照本宣科,还是重复学生已经习得的知识再进行温习?都不是,要做的是找寻真正数学本源的东西,也就是不仅要让他们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知道学生为什么这样想,那才是真实的教学背后最打动人的地方。

四、体现工具味

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与了解世界的工具,数学与人类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人类文明如何进化,数学都是极富影响力、无法替代的重要工具。课堂上我们更可以借助工具,或者研发工具使数学的学习更富有情趣。

很多教师在教学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认识多位数”后都会抱怨,课堂上学生大多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学会了数位以及计数单位,但是为什么一到练习的时候就错误不断呢?这些知识点为什么又总是混淆呢?

实际上,这个不能怪学生。不是学生不聪明,重要的是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我们也没有找到知识本身与他们内在兴趣点之间的勾连点。教学中如何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因素,设计中增加有趣、好玩的兴奋点就显得迫在眉睫。比如,可以将计数单位和水果图结合起来,不要小看了这个水果图,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工具,学生对它们的兴趣可比计数单位、数位兴趣大多了,如果将两者做一个完美的结合,课堂效果肯定很好。

数学课上,支持我们学习的工具有很多。统计工具、大数据分析学习,为教学活动提供原生态、最真实的信息支持;游戏工具,它的价值在于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尽情挖掘这些游戏的乐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移动信息工具,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有互联网思维,对当下的课堂重新审视,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各种功能的App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移动学习工具的使用与研发让课堂更高效,更富有生机与活力。

五、尝试实验味

什么是学习?“学”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说文解字》里说:“习,数(shù)飞也。”“数飞”就是“多次飞翔”的意思。学习,学的是知識、是方法;习的是尝试、体验,是挫折,是多次试验后的一飞冲天。

如今,课堂已经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但是,数学实验中所体现出来的团队精神、体验经历、数学思想以及社会情怀是在其他方法中所不能达到的。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一课中,教师抛出话题:“当斜坡与地面成多少度角时,物体滚得更远?”全班学生立刻炸开锅了,观点也是百花齐放:

带着这些疑问,学生展开实验,实验得出结论后,又提出新的问题:

(1)从住宅楼出来,如果要让你设计一个残疾人坡道,你打算把坡度设计为多少度?

(2)你觉得斜坡与地面的角度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写一写你的发现。如果让你设计,你觉得这些设计中,坡度应该是多少呢?说说你的理由。

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像数学家一样实验”,更是让他们真正走进生活。学生想到的将不仅仅是45°滚得最远,更是斜坡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将学生的思维从单一的实验结果进行发散。

诚如《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所说,做菜,总是一种口味,就是味道再至美也会产生味觉疲劳,进而心生厌倦。酸、苦、甘、辛、咸,五味杂陈,这样做出来的菜味道就有了立体感,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五味也契合了五脏,正如契合了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亦是如此!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责任编辑 周瑜芽

猜你喜欢

工具单位生长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碗莲生长记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填单位 要推敲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