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9-10-16曹晶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曹晶

【摘 要】 文章分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突出问题,认為其教育缺乏的原因主要是家长监护意识缺失,留守儿童监护人自身的局限,家长对私立学校、封闭管理学校的过分信任。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对策是:打破地方教育制度壁垒,普及家长教育,培养和扶持留守儿童服务机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推进,在城市化全方位改变人口和财富流向的时代大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焦点。这些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庇护和关爱,在身心健康、学习生活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失管、失教问题,不同程度影响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出现的突出问题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证,生活没希望。”这民间流传的顺口溜是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典型写照。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导致以下问题产生:

1、安全隐患

农村监护人往往比较忙,疏于对孩子的监管,加之农村的半坍塌状危房多、堆放的柴火多、池塘水渠河流多,自然安全隐患多。据统计,中国每年有将近5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多地频发留守儿童遭性侵、溺水意外事故。

2、冷漠、厌学

留守儿童长期的亲情缺失导致孩子表现出人际关系冷淡、学习缺乏热情的问题。再者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不重视学校教育,孩子的潜意识里却以为大人们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一样能挣钱生活,所以厌学是留守儿童普遍的问题。

3、“帮派化”倾向

据《新华每日电讯》所载,《底层少年“帮派化”背后的农村问题》显示数据:调查的样本学校有75%的帮派化少年属于留守儿童。这是因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不得不去寻求一种外在的保护体系和归属感,“帮派化”是一种实际的保护需求,更是一种潜在的心理依靠。

4、花钱无节制

一方面一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主动给孩子提供过多的金钱物质以弥补缺失的爱所造成;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是祖辈,隔代教育常常会用物质代替教育,给孩子的钱没有规划,养成了留守儿童肆意花钱的习惯。

5、偏激、放纵、早恋

这是留守儿童缺少归属感,缺少至亲的情感引导所造成的,早恋更是寻求精神慰藉的产物。偏激、放纵容易导致一些孩子离家出走、被人贩子拐卖,早恋导致一些孩子早早走进婚姻,耽误了学业、事业。

6、犯罪及暴力问题

留守儿童因为缺失有效监护,难以在关键期形成明晰的是非观念,所以犯罪率一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且有上升的趋势。2015年10月湖南邵东县三名留守儿童杀害女教师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固然与社会大背景有关,但家庭因素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家庭教育是奠基教育,学校教育实际上是再教育,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再教育”的难度自然增大,教育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教师面对数十个学生,他无法像母亲那样为一个个学生营造相适宜的心理子宫。如果一定要把孩子不确切地比喻成病人,那么学校不过是个诊所,而家庭则是孩子的随身大夫。学校虽然能缓解一时的症状,但不可能贴心地对待每一个细微症状,是可能会误诊的。所以家庭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可低估的本源力量!可现实令人失望,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家长监护意识缺失

一些农村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本来在家乡发展也可以解决生计问题,但为了能更轻松地获得更高的收益选择外出打工。物质上得到了满足,却牺牲了子女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母误子一轮,便误子一生”,一生之计在于童。一个人如果从小被剥夺了愉快情绪的体验,引起“情绪饥饿”,必然有碍他的身心健康,而且这种影响是终生的。

2、留守儿童监护人自身的局限

由于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为祖父母,一方面老年人精力跟不上,本人都需要照顾,教育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老年人对现代社会的感知了解有限,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意识匮乏,重物质满足,忽视心理健康、人文教养。只顾“给”的溺爱,使孩子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孩子的素养令人担忧。

3、家长对私立学校、封闭管理学校的过分信任

一些家长在外打工将孩子寄宿在自认为“条件好、管理严”的私立学校,一周甚至一月接一次,认为学校是全能的,能代替家庭的关爱。岂不知,正是这种全托心理是其丧失了家长对孩子最起码的引导和关爱,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阴影。留守儿童没有享受到正常的亲情,成长中缺乏父母的引导和鼓励,缺少亲人的关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形成,再加上青春期遇到的一些问题孩子难以自己解决,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同伴关系不融洽等极端心理,这样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三、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对策

当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综合性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而且因其庞大的数量也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各个家庭、整个社会、各级政府都应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在此提出四点建议:

1、打破地方教育制度壁垒,确保每个孩子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

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力求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就近务工,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另一方面要本着让留守儿童享有同等教育权益的原则,完善进城务工子弟受教育体制机制,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强化监督落实。同时,改革学籍管理方式,建立农民工子弟流动学籍,不能强求异地学生回原籍地参加中高考,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力求降低农民工子弟入学的门槛。

2、普及家长教育,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模式开办家长学校

家长有良好的自身素质、教育行为,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一些城区学校和社会机构开展的家长课堂活动应该在农村家长中推广。将家长教育普及到农村,采取的形式应多样,首选政府主导教育行政部门协作,再者政府拨款妇联或关工委牵头推进也比较可取。家长学校在课堂上应特别突出两个问题:

(1)强化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强调父母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一些家长监护意识缺失使留守儿童的生存困境更加凸显,所以应强调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父亲与母亲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是家教成功的最好保证。特别是父亲的重要性。父亲事实上是向孩子提供了这个世界的一个范式,孩子正是从父亲那里学到将要进入的那个世界的规则的,“养不教,父之过”,教育中父亲缺席是孩子成长的一大缺失。

(2)对父母或监护人从心理学角度多做辅导。农村大多数父母或监护人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社会适应性的问题缺乏敏锐的意识,也缺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基本常识和有效方法。所以从心理学角度多做辅导,能帮助家长理解、信任孩子,给孩子以正确评价,这样推广开来,所產生的社会效应是不可低估的。比如,儿童的迷茫度和烦乱度与和父母见面及联系的次数相关,所以要求留守儿童父母每年至少应与孩子见面1-2次,每月联系至少3-4次等。

3、扶持建立优质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社会组织虽然不能代替家庭功能,但政府的帮扶是责无旁贷的。在当前情况下,具备儿童服务能力的社会组织可以有效规避农村家庭功能缺失带来的弊端。各级政府应以良好的政策,培养和扶持以行政村、学校、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让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建设留守儿童关爱站,力求做到留守儿童回家有人带,离校有人管。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容易孤僻、冷漠、散漫等,所以帮扶活动不只要有物质上的帮助,更应该有真诚的心理疏导、开展心理咨询、与孩子亲切互动,这才是治标又治本的举措。现在不少中小学都设立了心理辅导室,聘请专家培训教师、定期开展咨询,组织阳光心理志愿者服务队做培训,与孩子深入交流,这都是很好的探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18年全国摸底排查的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留守儿童的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政府打破制度壁垒,让留守儿童有同城市孩子受同等教育的条件;教育系统重视家长教育,让家长们有重视孩子教育的意识和科学指导的能力;学校及社会组织能设身处地创设条件关爱教化留守儿童,让其快乐、健康地成长。社会各界携手推进,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就一定能够逐步得到解决,我们教育大国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作者简介】

曹 晶(1976—)女,陕西渭南人,中共渭南市临渭区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党建.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