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劳动教育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2019-10-16陈锦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劳动教育

陈锦娣

摘 要 近年来,幼儿教育的水平在不断上升,社会各界也都加大了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儿的文化教育、能力教育工作在不断完善和改进。然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劳动教育却逐渐受到忽视。在新时期背景下,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十分关键,而这两项能力與劳动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劳动教育 自我服务 社会适应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幼儿的未来发展和健康成长,着重培养幼儿自我服务和社会适应能力十分重要。自我服务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增强幼儿自理能力,使幼儿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环境。社会适应能力也是一种独立处理生活事物的能力,但同时也要承担符合年龄、社会文化条件期望程度的社会责任,即个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有效适应。为了培养幼儿这两项能力,教师可以从劳动教育入手,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幼儿吃苦耐劳、解决问题、沟通交流等能力,进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独立性、适应性,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1开展劳动教育对幼儿自我服务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作用

1.1提升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还要考虑幼儿的道德、人格的培养。一些教师虽然重视培养幼儿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普遍通过游戏教学的方法,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完成游戏活动。然而,劳动教育对幼儿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品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不能单纯依靠少数劳动活动,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的教育模式,开展具有持续性的劳动活动,延长幼儿劳动操作的时间,适当增加劳动任务的难度。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体会到劳动的辛苦,进而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苦,不仅有利于幼儿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还能够提升幼儿的关怀、理解的情感。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定期清扫幼儿园中的运动区域、清洁游戏器材。也可以组织幼儿在冬季清扫幼儿园门口的积雪,教师要起到良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实现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精神的目的。

1.2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是一种综合性活动,其不仅有助于学生健康体魄的养成,还有助于学生沟通、配合、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所以许多教师着重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劳动的过程中,许多问题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又直接关系,幼儿能够直观的体会面问题的难度,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各项问题。例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打扫滑梯时,幼儿发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有明显的污渍,由于身高不够,幼儿无法清洁该位置。经过思考,他决定把教师内的椅子搬出来,增加自己的高度,并求助其他同学固定身体和椅子,进而既清洁和滑梯,又保障了自身的安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思考和分析获取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1.3增强幼儿沟通交流的能力

在劳动活动中,许多劳动工作并不能独立完成,需要几个人进行配合。教师也可以为幼儿创造更多交流协助的机会,通过劳动情境来提升幼儿的沟通能力。例如,在积雪清扫时,教师可以将幼儿划分为不同的清扫小组,组员的分工由幼儿自己协商决定。幼儿可以自主安排负责清扫、搬运的同学,在沟通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并在劳动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团队意识,这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1.4改善幼儿对社会角色的认知

开展幼儿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热爱劳动的精神,还能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社会职业的劳动内容,使幼儿更加理解各行业劳动者的辛苦,从而使幼儿更加认可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0-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培养学生在社会领域关心和尊重他人的道德素质,可以利用生活、游戏等机会,带领幼儿了解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如与幼儿生活又密切关系的超市、医院、游乐园等等。通过对服务机构的了解,提升幼儿对劳动者的认可和尊重。此外,通过劳动,幼儿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医生、警察、清洁工等劳动者的工作内容,使幼儿对社会角色有更加深层次的认知,进而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2开展劳动教育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措施

为了确保劳动教育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幼儿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1改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

首先,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工作,教师要充分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能力、特点制定课程计划。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学生的体力多少安排劳动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特点,以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能力为核心,增加学生的自主能力。针对小班的学生,可以安排学生自己盛饭、自己穿衣、独立能力玩具等等;针对中班的学生,可以安排学生轮流值日,整理同学的餐具、将散落的图书放回原处等等;针对大班的学生,可以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增加学生自我管理、社区服务等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到周边社区参与除雪、植树等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不同的劳动场所,了解各个(下转第47页)(上接第31页)行业劳动人员的工作内容。根据年龄划分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能力的同时,逐渐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使其能够为集体提供更多劳动服务,进而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其次,幼儿的劳动教育并不是短期的、暂时的,而是长期的、持续的。教师要通过持续性的劳动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在不超过幼儿体力范围的同时,使幼儿体会到劳动的辛苦。

最后,提升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劳动活动,以此带动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耳濡目染之下更加热爱劳动。

2.2优化劳动教育指导策略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劳动教育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刍议社会退缩幼儿社会适应的状况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