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样采集部位及采血后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观察
2019-10-16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450000周莹张桂珍甄明慧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450000)周莹 张桂珍 甄明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2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无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脏器功能不全者;年龄>18岁者;受检者知情同意;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排除标准:近期服用任何影响血液性状药物者;精神、心理疾病史者。200例健康志愿者中男性103例、女性97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0.36±11.93)岁。
1.2 检测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经常规消毒后,分别于清晨采集空腹指尖血和肘正中静脉血,所有采集血样分为4份,分别于常规室温下(20℃~24℃)放置0h、2h、4h、8h后使用MEK-6420P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光电株式会社生产)进行检测。
附表 不同血样采集部位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s)
附表 不同血样采集部位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s)
注,与末梢血对比,aP<0.05。
采血部位 n WBC(×109/L) PLT(×109/L) RBC(×1012/L) Hb(g/L)静脉血 200 5.36±1.63a 143.93±17.19a 3.70±0.63a 114.04±9.48a末梢血 200 6.31±1.75 116.14±13.67 3.39±0.73 124.85±10.61 t-2.809 8.947 2.273 5.372 P-0.006 0.000 0.025 0.000
1.3 观察指标 观察静脉血和末梢血及采血后放置0h、2h、4h、8h血常规检验结果[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数据以[n(%)]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血样采集部位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静脉血较末梢血WBC、Hb指标水平低(P<0.05),PLT、RBC指标水平高(P<0.05),见附表。
2.2 不同采血后检测时间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静脉血、末梢血采集0h与采集2h后检测、静脉血采集0h与采集4h后检测WBC、Hb、PLT、RBC指标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末梢血采集0h与采集8h后检测WBC、Hb、PLT、RBC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血较末梢血WBC、Hb指标水平低,PLT、RBC指标水平高,这说明不同血样采集部位确能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指尖采血操作简便且对患者耐受和皮肤、血管要求低,因此使用范围较静脉采血更广,但指尖血管较细、出血量少,对于血液循环较差的受检者可能需要反复穿刺、揉捏以增加出血量,这也增加了受检者的痛苦和感染风险。同时,指尖采血样本量较少,在消毒、揉按的过程中,血样中可能混入较多的消毒液、组织液等异物,而指尖血穿刺中针尖穿刺深度也会影响血样的组成成分[1],因此指尖采血性状稳定性影响因素较多。而静脉采血血样来自于静脉血管,血量丰富可采集到足够样本量,血样性状也因循环较末梢毛细血管快,因此性状更稳定更能反映受检者全身血液情况。
相关研究认为,放置时间延长,沉积的血细胞、血小板聚集、粘附,在结构上发生变化,导致不同检测时间点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2]。本研究还发现,于室温下存放,静脉血和末梢血结果一致均于采集8h后检测结果与采集0h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建议血样于室温下存放时应在采集8h内检测,避免存放时间过长造成血液性状改变,增加误诊风险。如不能及时送检,则应在合适环境中妥善存放,以确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综上所述,静脉血较末梢血WBC、Hb指标水平低,PLT、RBC指标水平高,采血后8h检测与采血后0h检测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