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干预护理在肝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19-10-16曹红云
曹红云
(靖江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江苏 靖江 214500)
体温是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新陈代谢和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必须的。已有研究表明,在外科围手术期低体温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50%以上;肝脏手术患者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可能需要大量补液更增加了低体温发生概率[1-2]。低体温会导致机体发生凝血异常、术后苏醒延迟等,严重时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因此,围手术期应积极预防低体温发生。本研究将体温干预护理应用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肝脏手术患者中,效果显著,现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肝脏手术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有手术指征,术前体温正常(36~37℃),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其它严重内科疾病患者;肝移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认知障碍者,严重感染者,凝血系统疾病者,合并严重并发症者,有手术禁忌症者,腹部手术史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龄29~56岁,平均年龄(43.1±5.1)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患者穿单层棉布病服,盖棉被;保持手术室温度为22℃~25℃,湿度为40%~60%;术中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做好术中配合,协助医生做好各项预防和应急措施。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体温干预护理,严格控制麻醉药物用量,所盖棉被预热至50~60℃,术前准备工作过程中调整手术室温度在26℃~28℃,采用预热至38℃的消毒液进行手术部位消毒,铺单后调节室温至22℃~25℃,手术结束之前再调高手术室温度至26℃~28℃,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皮肤裸露,不实施手术部位做好保温保暖工作;全麻后温度探头放置在患者鼻咽部进行体温的实时监控,鼻咽温一般控制范围为36℃~37℃,按照测定体温采取保温措施;手术开始后可采用充气式保温仪及分体式棉被保暖,除有温度限制禁忌药物外,输液前需将液体加热至37℃左右在进行输液,术中以一次性输液加温器维持输入液体温度,避免大了温度过低液体输入人体导致体温降低,也可能引发机体应激反应;术中所用冲洗液加热至37℃左右,减少因冲洗带来的体温流失。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及术后清醒时间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凝血功能比较结果
观察组PT、APTT及T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凝血功能比较结果(±s,s)
表1 两组干预后凝血功能比较结果(±s,s)
组别例数PTAPTTTT观察组7513.1±0.638.7±1.116.3±0.7对照组7519.7±0.447.6±1.519.8±0.8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例)
2.3 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为19.2±3.5min,对照组麻醉苏醒时间为36.7±5.1min,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机体术中体温受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外界温度及湿度和术中的保暖措施应用等多种因素影响;最直接的体现为术中低体温。围术期低体温会对机体多个系统产生影响,最为直接的是凝血功能,研究发现,机体温度降低1~2℃时将大大增加术中出血量增加及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的概率;而围术期低体温也会导致机体免疫细胞的活化和趋化作用受到抑制,导致免疫功能受限,增加术后感染风险[3]。
本研究中将体温干预护理用于肝脏手术患者,提高手术开始前及术后手术室温度,术中使用的消毒液体、补液液体、冲洗液等均经过提前升温,提高舒适度,降低应激刺激;术中采用充气式保温仪及分体式棉被保暖,等多种保温措施保证患者问题维持在36℃~37℃。
综上,术中体温干预护理可减少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