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10-16孟红娟任小侠通讯作者
孟红娟 任小侠(通讯作者)
(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陕西 宝鸡 721000)
冠心病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而导致心肌供血量不足所引发的心前区疼痛、胸闷等一系列症状,好发于中老年人,若未进行及时治疗,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则会诱发急性血栓,进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1]。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大多学者认为,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患者发生冠心病心绞痛的几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因此除了临床对症治疗外还应配合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其风险因素以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2]。本研究以我院1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1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均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其他心脏疾病、相关药物过敏史、精神认知障碍、视听障碍及不愿配合本次研究者。其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55~80岁,平均(68.43±3.67)岁;病程2~17年,平均(10.33±2.57)年;心绞痛分级:Ⅰ级58例,Ⅱ级79例,Ⅲ级43例。根据就诊单双号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为:(1)心理护理:患者常因病情特点而伴有烦躁、焦虑等负面心理应激反应,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因此护理时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同理心的态度给予患者安慰及鼓励,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感受,并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分享临床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3]。(2)风险因素护理:向患者讲解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相关危险因素,使患者充分意识到饮食、体位、情绪、运动及睡眠等风险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提高其风险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控制病情发展。(3)运动及饮食护理:合理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运动耐量,指导患者每天运动三十分钟,每周不少于五天。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有氧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同时保持每日营养均衡,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饮食为主,多食用维生素及纤维素含量高的水果蔬菜,预防便秘。(4)严密监测病情: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特点,观察心电图及血清酶学指标变化,强化巡视力度,一旦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应及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恶化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血糖、血压及胆固醇正常的比率,并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与满意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相关观察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心绞痛恶化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糖、血压及胆固醇正常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观察指标比较[n(%)]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内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肌血氧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心绞痛症状。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患者的饮食习惯、运动量、心理情绪、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等均会影响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因此治疗期间临床上长配合预见性护理以巩固治疗效果,控制病情发展。预见性护理又称超前护理,主要通过综合性评估患者的病情,提前预知病情的风险因素,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计划、有针对性、预见性及目的性的护理措施。
在本研究中通过预见及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风险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以改善预后。
综上,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心绞痛恶化与心肌梗死发生,控制血压、血糖及胆固醇水平,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预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