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中单、双切口不同术式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9-10-16程芳陈凤华邱煦

医药前沿 2019年25期
关键词:巩膜小梁晶状体

程芳 陈凤华 邱煦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现今老龄化严重,白内障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人们对自身健康重视度较高,临床常采取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疾病[1]。现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予以单切口、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作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选取54例,根据计算机表法均分,各27例。实验组: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选取区间为58岁~80岁,中位年龄为(69.21±2.12)岁;参照组: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选取区间为59岁至80岁,中位年龄为(69.31±2.24)岁。分析以上54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术后三个月的一般数据,经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使用3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对眼球周围进行麻醉,使用浓度为0.1%的丙美卡因滴眼液对其表面进行麻醉。上方行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在12点方向做一4×3mm2体积,厚度为1/2~2/3板层巩膜瓣。

参照组:行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在巩膜瓣下对前房进行穿刺,使用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吸出,在囊袋内或者睫状沟内将折叠人工晶状体予以置入,切开后,将其后唇切除体积为1.0×1.5mm2的小梁组织,将虹膜根部组织予以全层切除,将巩膜瓣两游离角进行间断缝合,使用平衡盐溶液使前房恢复正常深度,将缝线松紧度予以调整,对滤过量情况和滤过道通畅情况进行检查,使其处于水密状态[2]。

实验组: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在10点半方向对透明角膜缘行一宽约2.8mm的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经此切口利用常规超声乳化法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方法同参照组一致,在12点方向行板层巩膜切口,切除小梁组织,其余操作同参照组一致。

OCT检查的具体步骤:告知患者向下看,医生将患者的上眼睑轻轻提起,使虹膜周边部切口、角巩膜缘、周围球结膜以及滤过泡等部分暴露,在滤过泡中央垂直角巩膜缘方向15mm进行扫描,获得图像。将滤过泡的形态、结构等进行详细记录,如滤过泡壁厚度、滤过泡高度、巩膜瓣下通道、巩膜瓣厚度、小梁切除内口情况等。使用设备内相关软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结膜层是否增厚、有无结膜下低反射区、小梁切除内口是否开放进行分析,判断为功能性滤过泡或者非功能性滤过泡。

1.3 观察指标

分析所有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术后三个月的眼压变化情况、视力变化情况,不同类型滤过泡的功能分布结果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对以上基础数据行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行t检验;若P<0.05,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的眼压变化情况

所有患者的眼压相比于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相比,术前术后实验组低于参照组,但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患者的眼压变化情况(±s,mmHg)

表1 患者的眼压变化情况(±s,mmHg)

组别n术前术后实验组2727.45±3.2213.24±3.02参照组2726.32±3.7813.37±2.35 t-1.18240.1765 P->0.05>0.05

2.2 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视力改善优于参照组,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分析所有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n(%)]

2.3 OCT检查分析不同类型滤过泡的功能分布结果

根据OCT检查的结果,滤过泡主要包含囊状、扁平状、弥散性、未分型以及包裹型,根据分型再归类到功能性滤过泡及非功能性滤过泡,并对两组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数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见表3、表4。

表3 分析不同类型滤过泡的功能分布结果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滤过泡形成情况[n(%)]

3.讨论

在老年患者中发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发生率较高。晶状体膨胀为诱发青光眼发病的主要因素,其中包含: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厚度逐渐增加;晶状体随年龄增长其悬韧带松弛,导致晶状体前表面的凸度明显增加,晶状体逐渐向前移动,增大与虹膜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瞳孔阻滞程度增大,进而使前房角关闭风险增大[3]。晶状体-虹膜隔发生前移,当晶状体肿胀、脱位时,其前房变浅、前表面逐渐前移,对晶状体-虹膜隔进行推动,使房角逐渐变小。临床上在房角周围关闭大于1/2时,可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和人工晶状体置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使患者的青光眼眼压得到有效控制。

以上数据经对比得出,所有患者术后三个月的眼压变化情况相比于术前明显降低,但两组相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OCT检查结果分析实验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对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患者行单切口、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都具有一定安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巩膜小梁晶状体
巩膜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与近视关系的研究进展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小梁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补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