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江桥镇儿童出行方式与血压偏高的相关性调查分析

2019-10-16刘爽师雯琦程丽王向东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25期
关键词:代步步行上学

刘爽 师雯琦 程丽 王向东(通讯作者)

(1 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803)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 广州 510630)

(3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上海 200438)

高血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几十年来,高血压在儿童中的发病率逐年攀升[1]。已有研究证实,肥胖、家族史、饮食习惯、运动等对儿童血压有一定的影响[2-3]。步行可以有效提高运动量,有研究表明,步行运动降压效果显著,可作为正常高值血压和1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前的有效预防控制和治疗方法[4]。在成年人中,采用步行方式出行的人群血压值偏低,规律活动与血压值有一定的相关性[5-6]。目前,有关出行方式与儿童血压的研究较少,而儿童每日上学通勤方式是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9月对上海市江桥镇全部在读小学生的血压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初步探讨儿童上学通勤方式与血压的关系,从而为儿童高血压的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抽取2017年上海市江桥镇全部在读小学生6385人,获得有效测量资料6217份,有效率为97.37%。其中男生3319人,年龄6~11岁,平均(8.71±1.43)岁;女生2898人,年龄6~11岁,平均(8.75±1.46)岁。调查前已向学生及其家长发放知情同意书并获得许可。

1.2 方法

1.2.1 血压测量要求 为避免受血压24小时波动的影响,血压测量的时间段保持大致相同。测量儿童血压时采用经校正的电子血压仪(欧姆龙HEM-7012)进行测量,测量前30min内避免被测对象剧烈活动,禁止进食、饮茶或咖啡,不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同时排空膀胱,静坐5min以上。被测者取坐位,肘部、血压计和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测量右上臂血压三次,取后两次平均值,测量结果精确到lmmHg,每次测量间隔1min以上。测量血压仪器及袖带的选择参照血压计标准袖带规格[7]。按照2018年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儿童血压参照标准诊断儿童血压偏高前期及血压偏高[8]。

1.2.2 调查内容 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表格,问卷设计参考相关文献[8],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出生情况、上学通勤方式(分为两组:步行出行和机械代步,前者指步行,后者包括坐自行车或电动车、坐私家车、坐公共交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数据比较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压偏高前期及血压偏高检出情况

在获得有效测量资料的6217名小学生中,血压偏高前期824人,检出率13.25%;血压偏高1394人,检出率22.42%。其中:男生3319人,血压偏高前期438人,检出率13.20%,血压偏高731人,检出率22.02%;女生2898人,血压偏高前期386人,检出率13.32%,血压偏高663人,检出率22.88%。

进一步分析显示,男女生之间血压偏高前期及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儿童之间的检出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不同性别、年龄组儿童血压偏高前期、血压偏高检出率比较

表2 不同出生体重组儿童血压情况分布

表3 不同上下学通勤方式组儿童血压情况分布

2.2 不同上学通勤方式组儿童血压水平的比较

对不同通勤方式组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方差分析,收缩压、舒张压的均数均为步行出行组<机械代步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χ2检验对不同通勤方式组间血压偏高前期及血压偏高检出率进行比较,发现血压偏高前期及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均为步行出行组<机械代步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步行出行组发生血压偏高前期、血压偏高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机械代步组的0.82倍(95%IC:0.70-1.17)和0.86倍(95%IC:0.75-0.98),见表3。

进一步分析显示,男女生之间上学通勤方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儿童上学通勤方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步行出行方式的构成比表现为10~岁组>6~岁组>8~岁组;男女生之间、各年龄组间儿童出勤的步行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5。

表4 不同性别、年龄组间上学通勤方式的比较

表5 不同性别、年龄组间步行时间的比较

3.讨论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血压有轨迹现象,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可能始于儿童期[4-5]。因此,从儿童时期便进行血压的有效干预是防止成人后发展为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本次调查显示,上海市江桥镇的6217名在校小学生血压偏高前期及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13.25%及22.42%,与其他文献[10]报道的结果相比较高,提示该镇6~12岁儿童血压偏高前期及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需引起高度重视。血压偏高前期及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在出生体重上表现为正常体重儿<巨大儿<低体重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相关报道一致[11],低体重儿组和巨大儿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组的1.27倍、1.25倍,提示减少低出生体重儿与巨大儿,可能对降低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因此,应积极重视孕期的营养与保健。

文献研究显示规律性体力活动能促进体内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并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压,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2]。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量呈下降趋势。作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日上学的通勤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据美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在1969年,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儿童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而在2001年,只有不到15%的儿童选择这种方式上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大约花费20分钟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的儿童比乘坐汽车的儿童多消耗33.2~44.2千卡的热量,接近于中等-剧烈的体力活动量。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小学生,其年龄分布在6~11岁,年龄偏小,上学通勤方式没有选择自行骑自行车的,主要是步行及机械代步(乘坐自行车或电动车等代步车,私家车,公共汽车),比例分别是35%和65%,显示我镇小学生选择步行作为上学通勤方式的比例较机械代步明显偏低,这可能与现代交通的发展及人们出行方式理念的转变有关。

结果表明步行出行与血压水平呈负性相关,即选择步行作为上学通勤方式的小学生,其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较机械代步的学生均是降低的。步行出行组发生血压偏高前期、血压偏高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机械代步组的0.82倍和0.86倍。积极健康的步行出行方式是学龄儿童高血压的一个保护因素。因此,我们建议学龄儿童在适当的通行距离下更多的选择步行作为日常上学通勤方式,尽量避免或少选择机械代步。预防高血压,从儿童步行上学做起!

猜你喜欢

代步步行上学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超迷你折叠代步电动车
上学啦
从代步到骑行——重构中的中国自行车文化
设计“奇葩”的代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