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管理对慢性病疗养员康复的影响

2019-10-16刘明辉王军杜金辉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疗养慢性病血糖

刘明辉 王军 杜金辉

慢性病是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病情迁延不愈、病程较长等特点,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高脂血症等疾病,需要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护理指导改善饮食结构、运动量以及生活方式等,以保证病情的稳定性[1-2]。针对慢性病疗养员的疾病特征,其护理措施主要包含用药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以及生活护理等,虽然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够全面,仍需针对患者病情进一步完善[3-4]。为此,本文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70例慢性病疗养员为研究对象,观察自然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管理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慢性病疗养员中抽取70例,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1.86±7.62)岁;其中糖尿病11例,高血压10例,冠心病8例,高脂血症6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62.43±7.85)岁;其中糖尿病10例,高血压11例,冠心病7例,高脂血症7例。所有慢性病疗养员或其家属皆已知情同意,两组的一般资料数据经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主要包含注意事项说明、健康知识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临床指标监测以及生活护理等基本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自然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管理。①自然疗养因子:指导患者早餐前在院内散步30 min,呼吸新鲜空气,让患者观赏周围的自然景色,缓解患者的消极心理;在患者进行院内散步和观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指导其进行森林浴、空气浴、划船等活动,以改善机体免疫力;进餐30 min后,根据天气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海水浴、日光浴等活动,时间60~90 min为宜,并注意患者情况,避免过度疲劳。②运动管理:对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率等指标进行检测,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运动计划,避免剧烈运动,尽量采用步行、打太极拳、保健操等,运动强度以次日无疲劳感为宜,例如每天行走10 000步以上、打太极拳1 h以上;每天指导患者进行揉搓耳部、脸部、肩颈部等,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在此过程中,如果患者感到心慌、头晕等症,立即停止运动并口服糖块、巧克力等,以避免低血糖发生。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和血糖水平有关数据,并加以比较分析。血压:包含舒张压和收缩压,收缩压正常值为90 ~139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正常值为60~89 mmHg。血糖:包含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 mmol/L,餐后2 h血糖正常值为7.8 mmol/L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70例慢性病疗养员的实验数据均输入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血压水平和血糖水平以(±s)的形式描述,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慢性病疗养员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表1) 两组干预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慢性病疗养员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表2) 两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慢性病疗养员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 单位:mmHg

表1 两组慢性病疗养员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 单位:mmHg

注:与本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5 147.86±8.54 102.64±5.83* 104.67±7.46 82.65±5.39*对照组 35 148.39±8.67 121.26±6.14* 105.28±7.34 95.47±5.65*t值 0.258 13.010 0.345 9.713 P值 0.399 <0.05 0.366 <0.05

表2 两组慢性病疗养员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单位:mmol/L

表2 两组慢性病疗养员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单位:mmol/L

注:与本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5 7.28±1.69 5.47±1.24* 8.34±1.49 6.05±1.22*对照组 35 7.19±1.88 6.51±1.32* 8.28±1.53 7.31±1.19*t值 0.211 3.397 0.166 4.374 P值 0.417 0.001 0.434 <0.05

3 讨论

慢性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临床治疗除了药物等措施,还需要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通过对其饮食结构、精神状态、运动等情况进行干预,以配合临床治疗,才能全面促进病情的好转[5-6]。目前,在慢性病疗养员的常规康复护理中,其主要包含用药指导、健康宣教、注意事项说明等基本措施,虽然其对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对患者心理状态、依从性等方面的忽略,使其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7-8]。自然疗养因子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其主要包含自然景观、空气负离子、环境气候等,通过日光浴、海水浴等方式使患者身心放松,不仅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心理,还能够调节其中枢神经功能;运动管理则是针对患者具体情况指导日常运动,通过适量的运动以增强治疗效果[9-10]。针对慢性病治疗对护理配合的需求,自然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管理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慢性病疗养员常规康复护理的同时,加用自然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管理,其中自然疗养因子主要是指导患者餐前餐后进行室外活动,通过观赏室外景观、呼吸新鲜空气等活动促进患者大脑皮质出现新的兴奋灶转移,缓解其不良心理,对分布于心血管系统的交感神经兴奋产生抑制的作用,进而有利于改善心血管指标;而运动管理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进行太极拳、步行以及保健操等活动,增加患者的运动量,促进机体内能量消耗,避免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症状,从而全面促进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因此,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较低,且处于正常范围,组间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然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管理在慢性病疗养员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自然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管理应用于慢性病疗养员康复中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血压、血糖等指标恢复正常范围,对病情控制具有积极作用,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疗养慢性病血糖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某疗养机构10年疗养员基本信息的分析与应用
景观疗养改善睡眠质量及情绪状况的作用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论军队疗养院的疗养安全与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