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19-10-16李先雄李绍合
罗 琪,李先雄,李绍合
1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思想里提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五大举措,其中第五条反复强调要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这是一种战略的思考。[1]“健康中国”背景下,呼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鼓励不同人群参与运动项目。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2]这将对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湘体操,誉满五洲”记录了湖南省体操队在1957年建队以来的辉煌历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培养了陈翠婷、陆莉、李敬、刘璇、凌洁、李小鹏等世界体操名将,还有国际级运动健将、国家级教练、国际级裁判等优秀人才,为国家输送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总决赛、亚运会等高质量运动员,足以证实湖南省体操队的实力。然而,这种优势在第26届奥运会以后没有延续下去,一批批老队员因身体各方面原因相继退役,新队员不能及时顶替上来,后备力量出现空前断层,在一些国际赛事中几乎很难找到湖南籍选手,这使湖南省体操队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本文从近4年湖南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参赛情况,包括赛事规模、参赛人数、参赛地域、级别梯队、教练队伍建设等方面。针对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不足,提出推动湖南省竞技体操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创新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为体操工作者提供理论基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参加2015-2018年湖南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的运动员及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南华大学图书馆查阅体操运动的体育著作及“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为关键词的文献期刊,了解由罗兴国学者编写的湖南省体操队五十年发展简史,参考与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相关中外文献80余篇,为此论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实地考察法
前往湖南长沙、株洲、衡阳、常德、自治州等地区体操训练队进行实地调研,观摩体校日常训练,现场观看近4年湖南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针对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发展问题与教练员、运动员进行交流,了解各体校训练情况、竞技体操后备力量情况,收集了关于湖南省体操队五十年发展简史,为论文理论分析打好基础。
2.2.3 比较法
通过对比近4年湖南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参赛情况,了解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现状,对各组别男、女运动员人数进行统计,比较4年来湖南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人数增长趋势。
3 结果与分析
3.1 湖南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参赛人数与代表地区现状与分析
根据调查发现,由下表可见,4年来,湖南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参赛人数波动不是很大,15年总人数143人,16年总人数143人,17年总人数141人,18年总人数171人,其中2018年为湖南省十三届运动会,赛事规模比往年壮观,参赛人数有所上升,平均每年为150人参赛,这个数字远远没有达到竞赛项目规定人数,形成了裁判员和教练员人数比参赛运动员数多的尴尬局面。2017年无人报名体操二级运动员规定动作比赛,2018年备战省运会,没有设立此项目,参赛人数相对少。从男女比例来看,4年比赛中,女生均比男生多,女运动员后备力量好于男运动员。从参赛组别来看,一、二、三级运动员成递增趋势,三级运动员最多,一、二级运动员还不没有三级运动员一半多,由低级向高级输送人才,人数变化过大,规模萎缩。如果能及时抓好三级运动员训练,合理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大力培养基层运动员,将为一、二级提供更为卓越的体操人才,加固我省竞技体操长盛不衰的局面。
表1 2015年各梯队参赛人数
从参赛地区来看,湖南省有13个地级市,具有稳定的参赛队伍地区有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常德、益阳、岳阳、自治州等8个地区,怀化、邵阳、郴州等会不定期的参赛,永州、张家界等地区没有参赛队伍。湖南省参赛地区分布比较广,体操后备人才基地分布比较均衡。从参赛地区人数来看,人数稳定且较多的有长沙、株洲、衡阳、自治州等4个地区,年均有20-40人不等参赛,相比其他地区的参赛人数情况较好,其他地区参赛人数较少,规模小。
表2 2016年各梯队参赛人数
表3 2017年各梯队参赛人数
表4 2018年各梯队参赛人数
3.2 湖南省各基地运动员训练条件和训练安排现状与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调查了34名教练员和51名运动员),湖南省各地区基地都有专业训练馆,但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其硬件设施满意度难以差强人意,就连省会长沙对硬件设施满意度才76%,衡阳满意度62%,其他下面地区满意度更加低,足以证明湖南省各基地训练硬件设施有待加强,才能维护好基本的训练条件,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竞技体操运动员,专业训练馆硬件设施好的地区参赛人数比较稳定,竞技体操技术水平发展和开展情况也比较好。要想发展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力量,不能只靠个别基地力量,还需加强对各基地的投入,重视各基地训练情况,保障地区平衡发展。
表5 湖南省各代表队运动员训练条件和训练情况(N=85)
从表5运动员周训练次数和训练时间来看,湖南省各代表队训练安排比较合理,长沙、自治州每周训练次数将近9-10次,训练时间也比较长,长沙代表队每天训练时间为5小时,自治州代表队每天训练时间为4小时;株洲、衡阳、常德、岳阳以及益阳代表队每周训练次数将近6-7次,每天训练时间为3小时,训练时间勉强能符合训练要求;其他地区训练次数为5次,每天训练时间为3小时以下,根据科学的训练要求和成才规律,其他地区训练安排不利于竞技体操运动员成才发展。每天文化课学习时间集中在2-3小时,文化课时安排较少,导致专业运动员文化成绩不好、理论知识较差、社会生活能力不高,成为了只会专业技术、不懂社会经验、生活技能单一的人才。这样下去,一方面运动员退役后很难就业,升学压力很大,生活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到体操运动员招生,现如今,人们生活日益丰富,追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作为家长而言,体操运动环境艰苦,运动员保障能力弱,不愿意把小孩送到体校学习专业技术,竞技体操队招生困难,流失了好的苗子,后备人才建设得不到改变。
3.3 湖南省教练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分析
竞技体操后备力量的壮大离不开教练员因素,教练员的质量好坏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的高素质、高水平产出,在老一辈体操人的努力下,湖南省体操教练员人数为75人,其中长沙市有30人,占总人数40%,比其他地区的教练员多出几倍,比较集中在长沙,株洲,衡阳等繁华城市,地区分布不平衡,大多数教练员由于各方面原因留在省会长沙,不愿意到偏远地区,会导致各基地新信息、新规则、新理论都不流通,下面基地之间交流机会少,训练模式不易更换,差距大。调查教练员年龄方面,35岁-50岁的有50人,占67%;35岁以下的有14人,占18%;50岁以上的有11人,占15%。可以看出湖南省竞技体操教练员队伍以老、中、青搭配,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年龄结构合理。优秀的教练员一般需要充足的带队经验和时间,加上教练员的运动生涯,一般来说,中青年教练员是比较有经验的,能快速达到个人带训的巅峰时期,出效果。但又不能否定年轻教练员带队的创新模式,又需要老一辈教练员的带领牵头,以老带新,才能做到继承和发展的教练队伍。教练员大多数是体操运动员退役后留下来任教,文化程度相对低,大中专毕业的是常态,任教后又忙于学生训练,几乎没有时间再去继续教育,不重视理论教学,这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文化层次,阻碍“体教结合”模式发展。提高教练员文化水平,重视职称结构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4 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
4.1 利用好学校体操平台,大力宣传竞技体操运动
体操后备人才力量需要学校帮助,主要生源为大量的学生,将学校体操发挥极致,大力宣传竞技体操运动。第一步就是抓好学校适龄儿童,培养其兴趣爱好,及时科学选材,避免流失好苗子;第二步组织体操活动,如观看体操表演、体操小赛事,编排一套体操动作,利用大课间或者体育课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这项运动;第三步将体操重新纳入体育考核标准,重拾学校体操地位。要发展好已有的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力量,尽可能做到男女比例平衡,重视一、二、三级运动员日常训练,认真制定适宜计划,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缩小梯队间人数变化。
4.2 走市场经济道路,发展“体教结合”模式
单靠政府财政拨款,很难达到每个基地硬件设施跟得上基本训练要求,从而影响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力量持续发展。运用市场经济机会,融合商业模式,拉拢比赛赞助,拓宽赛事经费,加大赛事激励作用,组织多种形式体操比赛,提高比赛队伍之间的竞争意识。保障运动员退役后出路,紧跟“体教结合”模式,缓解学训之间矛盾,增加运动员理论学习时间,合理安排文化课时间段,尽可能让运动员不疲惫的时段进行文化学习,边训练边学习,压力很大,效果也一般,必要时适当放松训练进度,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抓紧文化教育,建立与当地专业院校输送体育人才的友好关系,保证运动员退役后还有学习深造的机会,打造出文化和技术双一流全方面人才。
4.3 重视教练员继续教育环节,培养庞大的教练队伍
教练员队伍建设是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的重中之重,优质的教练团队在带训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后备力量一部分,教练员队伍虽然不少,但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不多,扩大教练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教练员福利待遇,解决各基地分布不均衡的矛盾。注重教练员文化素养,理论培训,教练员评聘过程中要考虑其学历、职称、科研、专业技术等多方面,优胜劣汰,形成公平竞争机制,区别对待业务水平高、专业能力好的教练员,打破传统方式择优竞选,施压-抗压-解压创新思路。多组织教练员走出去交流学习,培训教练员新知识,传播最新国际国内体操知识,重视继续教育环节,进一步推动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升省队体操竞技水平,再创辉煌,立下骄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