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对子宫全切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2019-10-15张媛斐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3期
关键词:恢复术后预见性护理

张媛斐

【摘 要】目的:讨论预见性护理对子宫全切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5月。研究观察对象为:本院收治行子宫全切术的80例患者,将其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预见性护理)各40例。评判标准:平均膀胱残余尿量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膀胱残余尿量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有效促进子宫全切手术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子宫全切;术后;膀胱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1

子宫全切术对于治疗女性患者子宫脱垂、宫頸癌及子宫肌瘤病症的效果较好,其尤其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该手术的实施需要对患者的输尿管及膀胱进行游离操作,而该操作势必会对其尿道神经组织及平滑肌造成一系列的损伤,导致术后患者因膀胱受压或失力而出现位移现象,并在临床上表现出排尿困难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为有效的保障术后患者良好的膀胱功能,应对行该手术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1],基于此,本文对该手术患者行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后对其术后膀胱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5月。研究观察对象为:本院收治行子宫全切术的80例患者,将其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且其同意积极参与此次研究。各项基本资料:对照组中年龄范围为40-64岁,平均年龄为(51.4±5.3)岁;研究组中年龄范围为41-65岁,平均年龄为(51.7±5.2)岁,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陪同患者完成各项辅助检查,术后为其放置导尿管,并对导尿管进行妥善固定,关注其引流尿液性状及流量等指标。研究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如下:(1)心理干预:手术治疗期间患者将出现明显的负面情绪,若其心理状态不佳,将加重其病情或影响其手术治疗的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指导,告知其手术实施的必要性及安全性,积极解答其内心困惑,疏导其负面情绪。(2)膀胱排尿训练及放尿训练: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对患者的盆底肌肉群功能进行训练,使之有效改善其膀胱排尿功能。①盆底肌锻炼:协助患者保持仰卧式体位姿势,让其放松身心,而后有规律进行的深呼吸运动,在进行该运动吸气期间对肛提肌及耻骨周遭肌群进行收缩运动,收缩持续时间为3-4s,呼气时进行放松,该训练每次呼吸30-40次,每日训练3-5次左右[2]。②缩肛运动训练:让患者保持仰卧式的体位姿势,让其放松腹肌及下肢,而后对阴道、肛门及尿道进行收缩,收缩持续时间为3-4s,该训练每次进行收缩运动50-100次,每日训练3-4次[3]。③排尿中断训练:告知患者排尿时不要一次性将尿液排空,应在排尿3s左右进行阴道及膀胱收缩运动,收缩持续时间为5-10s,收缩结束后再排出剩余尿液。术后应保持患者导尿管的畅通性,不对其进行夹闭,术后3-5d,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放尿训练,即有尿意时不得立即放尿,应憋尿30min后将导尿管放开再排尿,后期可逐渐将憋尿时间延长至40min或1h,以恢复或提高患者的膀胱排尿放射能力。(3)其他护理措施:告知患者多饮水,保障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ml,通过增加饮水量来提高排尿量,保障其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提高排尿频率,起到冲洗膀胱及降低膀胱类感染病症发生机率的功效,叮嘱患者每日清洗会阴部位,并定期对尿袋进行更换[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平均膀胱残余尿量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间数值P值用SPSS22.0软件计算计数及计量资料,前者用%表示,用计算;后者用()表示,用t计算,有统计学差异以P<0.05为准。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膀胱残余尿量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利用相关护理程序来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而后结合临床实践护理经验来对潜在护理风险进行提前预测的一种护理模式,子宫全切术对患者的创伤性很大,且很容易对其膀胱及输尿管造成损伤,致使其术后出现排尿不畅等症状,这不仅将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且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有效避免该手术对患者膀胱功能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应预见性的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5]。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平均膀胱残余尿量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对于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帮助很大,此外,该护理模式的实施还将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及进行功能性锻炼的配合度,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由于对自身病症及手术的不了解,致使其在术前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以致于引起其生理及心理上的一系列改变,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通过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了解评估其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为其实施心理疏导干预,使之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

总结: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有效促进子宫全切手术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王晓丹.预见性护理对子宫全切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8):250-251.

李蓁.图谱法盆底肌康复训练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03):66-69.

徐晓琳.预见性护理对子宫全切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J].感染、炎症、修复,2016,17(04):239+253.

徐娟娟.预见性护理对子宫全切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32):103-104.

佟玉静,李丽,刘志梅,等.优质护理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3,6(S2):127-128.

猜你喜欢

恢复术后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浅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