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15张熙楠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3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并发症白内障

张熙楠

【摘 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19年4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4例,采用摸球法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采用循证护理,B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期为1个月,护理后观察护理满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抑郁心理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护理满意评分(93.34±1.46)分,高于B组的(81.21±1.22)分,A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B组的19.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高于B组,抑郁评分低于B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循证护理;白内障;并发症;健康知识掌握评分

【中图分类号】R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2

白内障是临床眼科常见疾病,患者多为40岁以上群体[1]。患病后,患者可出现视物模糊、畏光及不同程度视力降低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及工作。手术及药物是目前临床针对白内障患者实施的主要治疗措施,但药物治疗疗程较长,而手术治疗患者需要面对手术可能引起的并发症风险,故而护理人员有必要在其治疗中辅以护理干预,以确保疗效[2]。本院围绕循证护理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价值开展研究,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19年4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4例,采用摸球法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9-74岁,平均(61.4±1.7)岁;B组23例,女19例,年龄48-75岁,平均(61.4±1.6)岁;两组资料对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A组采用循证护理,具体内容如下:眼科医务工作者自发成立循证护理干预小组,并积极围绕循证护理知识开展相关培训过工作,充分了解查询研究证据的使用方法,并有效结合患者需求及病情制定护理干预内容;护理人员针对白内障疾病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与疾病相关的问题,并在万方、知网等文献数据库中以白内障、眼科、循证护理等为关键字进行检索,根据检索文献作为临床护理内容指南,以进一步完善护理内容;患者面对疾病及视力受损症状极易出现负性心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解白内障发展、形成风险、治疗、危害、并发症等相关知识,积极提高并协助其建立正确治疗认知,以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工作开展;在实施治疗及护理中,护理人员以问卷调查、口头询问及临床观察等方式了解患者依从性及心态变化,实时了解其病情变化后调整护理内容,从而确保干预有效性及科学性。B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白内障患者病情进行评估,遵循医嘱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护理。

1.3 研究指标 护理期为1个月,护理后观察护理满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抑郁心理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定,分值100分,问卷项目:护理技巧、沟通状况、住院环境、护理态度,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评价,分值100分,分数越高掌握程度越高。采用HAMD量表评定抑郁感,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量表项目:自制力、疑病、性症状、全身症状、精神焦虑、激越等,无抑郁:<8分、有可能抑郁:9-19分、轻度或中度抑郁:20-34分、严重抑郁:≥35分[3]。

1.4 数据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1.0。“”描述计量数据,t检验,(%)描述计数资料,检验,以α=0.05为检验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评分对比 A组护理满意评分(93.34±1.46)分,高于B组的(81.21±1.22)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41.317,P=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A组并发症发生率2.38%(1/42),低于B组的19.05%(8/42),其中A组视网膜脱离1例,B组视网膜脱离3例、视神经缺血性病变3例、青光眼2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4.480,P=0.034)。

2.3 抑郁评分、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对比 A组抑郁评分低于B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高于B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白内障在临床中是指机体受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代谢异常、中毒、遗传及老化等因素影响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促使其浑浊后使光线无法顺利投射在视网膜上。手术及药物是临床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在治疗中临床多辅以常规护理干预,通过指导患者以正確方式接受治疗以确保疗效,在临床中采用常规护理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整体干预措施不佳,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循证护理是临床一种规范性护理措施,由护理人员作为主导,在实施护理中明确、明智及科学的将科研结论与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有效满足患者对于护理及治疗的需求,从而最大程度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及科学性[4]。本研究结果,A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B组的(19.05%),抑郁心理有显著改善,表明循证护理可对患者心理及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行控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证实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及其负性心理,提高其认识及临床护理满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胡晓佳, 刘丽华.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6):221-222.

石学智.药物和手术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 2017, 14(8):161-162.

佚名.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与自我感受负担量相关性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 45(05):181-183.

金淑均, 陈卓华.循证护理在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研究[J].健康研究, 2017, 37(2):179-181.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并发症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超声检查在外伤性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对比分析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