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舒适护理的临床研究

2019-10-15孙红玲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3期
关键词:运动功能急性脑梗死舒适护理

孙红玲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干预措施,并分析实施舒适护理的质量。方法:研究基础数据自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在2017年7月-2018年12月住院患者中获取68例患者资料,采用单双号抽取方式,住院号单号患者纳入对照组,双号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基础护理,给予观察组舒适护理,不同护理措施下指标对比:神经、生活功能评分、不良事件率结果:观察组恢复指标对比对照组更加理想,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指标对比对照组更加理想,P<0.05。結论: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借助舒适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心理干预、康复护理等各项措施的实施,对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具有提升的作用,各项指标恢复更加理想,整体护理满意率提升。

【关键词】舒适护理;急性脑梗死;运动功能;恢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2

急性脑梗死作为一种危重疾病,在发病后病情延伸非常迅速,患者整个的患病过程均较为痛苦,致残率高达50%以上,病死率则在10%以上。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整体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在患者救治过程中配合心理护理、复健护理等,通过规范化的护理流程,提升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将这个治疗的舒适度进行改善,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为患者获取身心的全面满足[1]。本文分析了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舒适护理的临床研究质量,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基础数据自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在2017年7月-2018年12月住院患者中获取68例患者资料,采用单双号抽取方式,住院号单号患者纳入对照组,双号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3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为(52.33±5.71)岁;观察组3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为(52.98±5.53)岁。纳入患者均符合国家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评价诊断标准,在治疗后均出现症状缓解的情况,并且在预后出现肢体偏瘫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同意后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情况指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各项措施,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护理、生命体征监控护理以及药物擦洗护理等;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协助患者进行适宜的肌肉以及关节的训练,按照大关节优先的顺序,依次进行各项关节的训练活动,幅度采用从小到大的频率,在进行康复训练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康复师的干预,必要时可以在旁守护,防止患者出现坠床或者跌倒的情况,并且在训练中积极鼓励患者,对于患者的进步等进行肯定,采用激励为主的方式,提升患者康复的兴趣,改善患者集体的各项功能,对患者来讲是一种更加理想的护理措施。②对患者进行按摩护理,对于偏瘫的部位,选择合谷、曲尺以及足三里等穴位,采用点按的方式,对气冲穴以及穴位旁边的腹壁下动脉进行刺激,而对于脚底涌泉穴的按摩,可适当增加按摩力度,对脚底进行揉搓,使其产生发热感觉,按摩可时间为30min/次,采用早晚各1次的频率[2]。③对患者进行站立以及坐姿练习,如患者出现站立不足的问题,可辅助其进行站立,角度为60?,保持10min左右,随着患者恢复的质量,可适当增加站立角度,提升至90?,康复训练成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逐步对脊椎以及髋关节进行锻炼,在站立的过程中需保持双腿下垂的姿势,由辅助练习逐渐转化为自主练习,时间为30min/次,提升患者训练的兴趣。④对患者进行意识以及认知方面的训练,对患者的兴趣进行分析,引出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对神经系统以及感知能力进行锻炼,并且定期对患者皮肤进行刺激,综合提升患者的视觉、听觉以及思维方面的训练,促进患者后期的康复[3]。⑤增加心理护理各项措施,在患者活动受限的条件下,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开导,使用更加温和的语气将治愈案例进行讲解,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将患者疾病知识、治疗方法以及用药类型进行告知,逐渐的鼓励患者,增强其治疗的信心。患者因为自身的活动受到限制,无法规律性的饮食,因此需为患者提供低脂、高维生素的食物,并叮嘱患者掌握咀嚼速度,防止出现窒息与呛咳[4]。

1.3 观察指标 不同护理小组之间的效果通过以下指标进行比较:①脑卒中评价量表(ESS)以及肌力评价量表。②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简化(FMA)测定量表。对意识、语言、生活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判断。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表示,P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恢复指标对比 观察组恢复指标对比对照组更加理想,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指标对比 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指标对比对照组更加理想,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患者高血压等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均存在一定联系,一旦疾病发生,后果较为严重,不仅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可能引发各种后遗症,包括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等,对后期的恢复不利,因此需进行积极的治疗,通过规范化的措施,在患者治疗期间配合适宜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后期的恢复[5]。

上文数据中资料可见,观察组恢复指标对比对照组更加理想,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指标对比对照组更加理想,P<0.05。原因分析为:舒适护理措施的实施,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护理措施,在患者治疗期间配合适宜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疏导,可改善患者因为疾病造成的不良情绪,逐渐改善疾病的指标情况[6];通过康复护理各项措施的实施,在患者疾病早期立即指导其进行康复运动,及时对肢体的功能进行恢复,防止长时间卧床造成的肌肉萎缩等情况,对疾病进行治疗[7];增加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对于一些吞咽困难患者及时补充营养,尽量减少吞咽的能力下做到营养物质的补充,提升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上述护理措施的综合使用,可以疾病患者可以更加有效的改善疾病状态,对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进行改善,各项指标的恢复也更加理想,对于患者来讲属于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整体改善护理质量[8]。

综上,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借助舒适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心理干预、康复护理等各项措施的实施,对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具有提升的作用,各项指标恢复更加理想,整体护理满意率提升。

参考文献

石晓银.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应用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13):169-170+173.

吴月坤,袁敏.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6):33+39.

王立苹.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8):111+114.

王玉红,曲旭华.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5):198.

万婷,许倩瑜.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4):240-241.

李静,姚冉,于莉燕.舒适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4):101-102.

王海霞.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08):203-204.

杜蕾.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180-181.

猜你喜欢

运动功能急性脑梗死舒适护理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