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

2019-10-15赵梅

读写算 2019年28期
关键词:应用思考动手操作数学教学

赵梅

摘 要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数学是一门典型的理科类科目,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不过不少数学知识都是在动手实践中总结而出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结合知识特点,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其在操作中思考、讨论与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改善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动手操作;数学教学;应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8-0131-01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难以理解,数学知识又相对抽象,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动手操作的价值和意义,鼓励他们敢于动手尝试操作,转变知识的学习方式与流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需要巧妙穿插一些动手操作环节,带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工具和学具,使其在无形中收获直接经验与感性认识,推动他们高效理解新知识。

一、提供自主学习机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知识的获取仅靠课堂听讲是远远不足的,关键在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端正的学习态度,不过他们需要自主探究数学奥秘的机会与载体。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趣味性内容,焕发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意识和激情,使其集中注意力,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深化理解数学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动手操作技巧和方法。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与知识内容应用动手操作教学,尽量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数学知识,增强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知。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系列常见的几何图形,要求学生找出四边形,且简述基本特征,着重分析平行四边形,然后让他们罗列一些相似的生活实例,使其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停车位、楼梯扶手和伸缩门等。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寻找三角板,在小组内尝试用三角板拼组平行四边形,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合作与交流,且给予恰当的点拨与纠正,各小组展示本组采用的方法,使其在动手操作中认真观察,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之后,教师拿出事先制作好的平行四边形木框,让学生动手拉木框,观察变化和说出个人感受,使其发现平行四边形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还具有容易变形与不稳定性的特征。

二、創造动手操作时机,体会知识形成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使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围绕课本内容科学创造动手操作时机,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束缚,调动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主动性,使其通过动手操作收获直接经验,并对数学理论知识产生更多感悟。而且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现象或网络资源提供条件,营造良好的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在思维活跃、情绪轻松和精神饱满的状态下进行动手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以《梯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回忆、分享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动画形式来展现,使其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让他们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按照转化——找联系——推导公式的思路来研究。在实际研究中,由于学生选择的梯形不同,他们可能用到分割、拼摆等方法动手操作,将梯形转化成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之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学生演示拼组、割补、添加补的图形变化过程,要求他们在动手操作演示的同时简单讲述步骤和方法,使其深化记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强化平移、旋转和转化等数学思想。

三、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凸显动手操作价值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数学知识与其他科目相比显得更为抽象,以至于他们在学习中通常会遇到一些障碍和难点,特别基础较差的同学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动手操作更是无从谈起。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全面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结合知识内容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指导他们学会利用一些常用工具来动手操作,使其有针对性探究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相应的知识点,让他们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意义,凸显动手操作的价值。

如,在《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中,教师先出示教材中的例1,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列式,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与之前学习过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引出异分母加法的课题。接着,教师设问: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该如何计算?指导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拿出两张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对折一次找到其中一份是1/2,另外一张对折两次找到其中一份是1/4。此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1/2和1/4虽然都是分数,但是无法直接相加,原因在于分母不同,只有把分母转变为相同的数值后才能相加,减法中同样如此,让他们产生学习通分的渴望。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了解动手操作的作用,使其在交流与讨论中研究分数的加减法,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内化知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动手操作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探索方式,教师应将动手操作教学融入至各个环节,且长期实施,丰富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途径和形式,使其在动手操作体验到学习的魅力和乐趣,最终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147.

猜你喜欢

应用思考动手操作数学教学
高职综合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发与应用的思考
高中语文“翻转课堂”之我见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快乐学习,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