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八年级学生数学兴趣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9-10-15孙明元
孙明元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并且相对抽象的学科。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并且难懂的。所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现阶段八年级数学教学中影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并且提出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的可实施措施。
关键词:八年级数学;学习兴趣;问题;措施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育部门对八年级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能够自发主动地学习数学。而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来自于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所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八年级数学内容更加抽象化与逻辑化,如果采用“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无法感知到数学的内涵和魅力,自然无法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数学教学中影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数学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考试重点展开教学活动,按照“老师教授——学生接受”单向的教学方式,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去学习数学,以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为学习目标来学习数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背负着考试压力,而且也丧失了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不利于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可实施措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受到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还存在诸多影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笔者以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为例,提出了如下三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可实施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模式
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的理由是:误认为数学就是一连串的数字、運算符号以及几何图形等,没有像语文那样富有内涵,也没有像历史那样富有韵味,这种错误的认识也与数学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所以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统计学》时,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学校运动会时某射击选手在10次射击时的成绩:2次7环、4次8环、1次9环、3次10环。学生通过这组数据来得出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在一个生活化情境的下的数据会让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又丰富,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置合作学习小组
一个轻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只是学生单独学习,没有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容易产生疲倦感。所以数学老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设置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不仅可以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一课时,数学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研究课题“研究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小组成员A画出y=2/x的图像,小组成员B画出y=-2/x的图像,小组成员C画出y=3/x的图像,小组成员D画出y=-3/x的图像,并且比四个图像的差异性,从而得出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探究数学知识,更能获取学习的成就感,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施分层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数学老师对全班学生都采用统一标准化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来进行分层教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任务并不能适应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数学老师可以为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分成A、B、C三个层次,并为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可以要求C层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要求B层学生掌握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要求A层学生掌握用描点法画一次函数的方法。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学生可以在与自己的学习水平相匹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中进行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变化进行换层,不断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的武器。所以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在分析和了解现阶段的数学教学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模式、设置合作学习小组以及实施分层教学三个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从而提升了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小利.提高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兴趣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15.
[2]张雪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