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9-10-15秦路凤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实践探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秦路凤

摘 要:当前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实施能启迪学生心智的“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乐学兴趣,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方都能體会到成功的快乐,营造一种融洽、有活力的“教”与“学”的新关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实践探讨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人才来自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因此,近几年来,我们江川县教育局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教育模式,全面展开了实施“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活动。作为农村边远初中,尤其是位于江川北大门的翠峰中学,面对学生图书占有资料少、上网难、信息接受难、读书意识较弱的实情,要切实实施好“双主互动教学”,教师需要下一番功夫。

主体教育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主指导,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为基本特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发展、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双主”指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互动”指彼此作用。“双主互动”即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彼此作用,互相激励,形成在教师适时启发下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积极参与下教师主导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两年以来,我对语文课堂实施“双主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实践,并就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以下是我的初略探讨: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在于主动地认知,形成认知结构。”主体教育思想的实质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影响和教学效果只能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实现,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就没有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激学,因学论教”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学校地处边远,人们的思想意识相对落后,学生习惯于听老师的话,认为老师是主体,多数人是被动学习,跟着老师走,甚至老师催着还不学,思想放不开,学习意识不到位。作为老师的我们,首要任务就是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摆正学生学习的位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激发学生乐学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其用一厢情愿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教育学生,不如引导学生把学习当作乐事,乐于求知,乐于明理,乐于探索,乐于创新,乐于完成作业,教师何愁教学任务完不成?七年级的新生,大多怕作文。针对这种情况,我往往注重第一次写作的讲评。例如,77班第一次作文《知识改变命运》,有一位学生以自家发生的一件事为题材:因为母亲不识字,错把一包农药当饲料精喂了猪,结果把过年的大肥猪毒死了。评讲时,他一读,别的同学哄堂大笑,认为把自家的小事、丑事写出来,算什么作文?我马上给这篇作文以肯定:优点1.真实感人;2.选材得当。试想:连字都不识,何谈有多高深的知识?又如何能改变命运呢?作文不是专以高深的学问为题材,写作不是高不可攀的,初学者只要在习作中说真话、诉真情,有感而发,日积月累,有朝一日,定能写出上乘的好文章,写作水平定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有人还可能成为作家呢。之后的作文中,好多学生都从生活中找到了很好的素材,从怕写作文变成了乐于写作文,甚至有学生要求写一篇,他却交两篇。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出学生的亮点、成功之处、新颖独到之处,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兴趣,使学生有乐于参与学习的心理需求与欲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是主体参与不断深化和参与步骤不断升级的重要保障。在乐学中求知,在乐学中体验成功。

学贵有恒。看似简简单单的乐学行为,只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教师准备要充分。

正确高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并非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做到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发挥主导作用,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锻炼,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讨研究。我认为,教师要准备充分,真正有备用的“一桶水”:1.熟练掌握教材、大纲、考标;2.熟悉学生的特点,包括生理特点和思想特点;3.各种各样的教法;4.驾驭课堂的能力;5.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6.能说会道的讲课能力;7.揣摩学生心理的能力;8.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的运用。语文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到心中有底,才会以不变应万变,胸有成竹,才能把一堂课上得生动形象、脉络清楚、内容丰富,让学生在你的导学下积极主动学习。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教师只有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知识的准备、教育教学方法的准备,才能优化心理环境。优化心理环境是通过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如对学生的态度、教材的组织、教学方法手段、对学生的期望值、评价方式等)优化课堂教学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来实现的。目的是营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的课堂教学气氛。一种积极健康的、建设性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参与效率,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产生深刻的影响。

实践表明,“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有优异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成功应用是可行的。只要教师设计得当,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各种参与情境,搭建一个个学生展示平台,提供各种参与途径,学生是乐于接受和参与的。它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体现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农村初中语文教育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爱岗敬业,潜心钻研,才能真正在课堂上实施好“双主互动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心理学》,韩永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0年2月第二版。

[2]《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与操作技巧》,李永云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3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实践探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新形势下公司融资技巧的实践探讨
“合”乐而“不为”
永续债券探析
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的实践探讨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