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国学经典优化小学德育

2019-10-15王华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德育优化策略

王华

摘   要:国学经典意蕴丰厚,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依托国学经典,优化小学德育策略,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意义重大。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德育;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2-0048-02

小学教育是人生历程中的启蒙教育,这一时期的儿童不仅需要科学文化知识的浇灌,更需要高尚的道德精神的引领,从而使学生向人格健全、知识丰富的方向茁壮成长。在小学阶段加强国学经典教育是拓宽小学德育路径,提高德育水平,优化小学德育策略,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

一、国学经典教育与小学德育的关系

“百年大计,育人为先”“成才先成人”,这些在当前被广泛认可的观念都反映出我国和社会对“成人”教育的重视,“成才”是建立在“成人”的基础之上的。小学德育是教给少年儿童做人的基本道理,而国学经典教育的核心正是成人教育,它与小学德育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1. 国学经典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经典中所包含的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诚实守信、一言九鼎的诚信意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為人相处之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历史使命感,这些精神财富正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

2. 小学德育是国学经典的重要载体。小学德育的内容蕴含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智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思想上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正是培养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热爱的最佳时期,而小学德育是国学经典的重要载体和依托,为国学经典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因此,以国学经典浸润童心,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都有很好的帮助。

二、国学经典融入小学德育的意义

国学经典意蕴丰厚,尤其是国学中的蒙养教材和诗文内容相对浅显易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把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小学德育中意义重大。

1. 促使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文化的传承正是从人生的早期阶段开始的,让小学生接受国学经典教育,可以让他们知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风俗习惯以及传统文化礼仪等,熟记一些古诗文的经典名篇名句,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和兴趣。由此,让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陪伴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融入少年儿童的精神生命中,从而促使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笔者认为,只有认同,从心里接受,少年儿童才会自觉、主动地担当起文化传播的重任,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中国古代教育以儒家教育为主,儒家教育其实更强调培养品德高尚、彬彬有礼的君子,是一种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前提的成人教育。而国学经典正是儒家文化精华的代表,通过在小学德育中融入国学经典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以其中的思想观念为标准,通过模仿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塑造健全人格。例如,国学经典中的蒙养代表作《三字经》,就“包括了各类知识和典故,渗透着深邃的伦理道德和知识典故等多方面的教育,……阐发了为学和为人多方面的要求和教育。”[1]

3. 有利于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是当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少年儿童时期是进行公民文明礼仪养成的最佳时期。国学经典中有很多关于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的内容,其中最经典的便是《弟子规》。它以《论语·学而篇》中孔子对弟子的教诲之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领,三字一句,两句为一韵编写而成,对弟子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都有详细的解说和示范,对于解决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基本的道德问题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国学经典融入小学德育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有效实施,真正发挥国学经典教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国学经典融入小学德育,已成为提升小学德育效用的必然选择。

1. 将国学经典融入小学德育的教学计划。以国学经典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的价值已被国家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育的各个阶段,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依托,构建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但在实际教学中,国学经典教育的系统性、方法性、科学性等还有待改进,比如,在国学经典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选择随意性大,教学方式单一(以诵读为主),教学评价不够完善等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在研读相关指导文件的基础上,制订系统、可行的教学计划,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文化基因能进入教学范围,同时也要确保所选内容符合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可教授《弟子规》《三字经》《笠翁韵对》等,易于诵读,内容也浅显易懂,有利于少年儿童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小学高年级学生因为理解能力逐步增强,则可选择《千字文》《论语》等,《千字文》包括了天文、地理、历史、教育等许多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力。通过制订整体的教学计划,确保国学经典教育和小学德育有机融合,从而发挥最佳的育人功效。

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南怀瑾曾说过,“我们全力推广的学生读经项目,实际上就是一种读书活动,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生乐于读书、乐于背书、乐于唱歌。”[2]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太长,这就要求教育者运用多种方法,如讲解、诵读、表演、讲故事、做游戏、实地参观等将传统经典融入现代生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参与,去体验,去理解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从而发展学生心智,健全学生人格。

3. 多措并举,课堂与课外,社区与网络齐合力。充分发挥国学经典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就要发挥小学德育课堂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但同时也要重视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社区资源和网络媒体等的重要作用。例如,学校的汉服社可在农历“三月三”花朝节举办“穿汉服,品诗词,赏民乐”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感受汉服之美,欣赏民族乐器优美的旋律,品鉴诗词的意境之美。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学校是主力军,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也不可或缺。学校还可定期邀请社区的文化名人走进校园,传播文化知识。在网络资源利用方面,学校则可依托省市教育平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精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方便学生在线学习。家庭教育方面要积极通过家长课堂,建立家校共同体,提高家长对国学经典学习的自觉性,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范围,从而真正创设时时处处学习、潜移默化影响的育人环境。

国学经典的传承和小学德育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小学德育扎根国学经典这块沃土,汲取其中的智慧和营养,唤起少年儿童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塑造其健全人格,最终促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之才。

参考文献:

[1] 黄济.在中小学如何开展国学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5,(2):3-16.

[2] 南怀瑾.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M].济南:明天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小学德育优化策略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