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实践研究
2019-10-15夏晓琳马力克邓广瀛
夏晓琳,马力克,邓广瀛,石 芳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天津 300204)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医患问题的突出,公众对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需求[1]。医学实践更多关注人类的价值和疾苦,而医患交流需要医生深层次理解患者的语言表述和文化交际等因素[2]。医学类院校作为培养医务人员的摇篮,要提高人才医学专业能力,也需要强化医学生的素养教育;着力推进医学生思想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具有高尚医德的医学人才[3-4]。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在大学教育阶段历时长,授课专业覆盖面广,作为文科类的基础课程包含较强的人文思想,使其在大学课程思想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医学类学校的英语课程较多介绍西方人文、科技和文明的发展,较少涉及中西文化对比和国学文化内容,而优秀的国学文化底蕴深厚,潜藏着丰富的医学人文知识和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思想修养的内容。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调查发现多数医学生对国学知识不够了解,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和人文素养的影响有限。本教学实验根据近年来大学英语汉译英翻译的考察要求,尝试将国学文化以话题形式融入大学英语汉英翻译教学,探讨该教学方案在培养学生汉英翻译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的可行性。
1 研究过程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实验选取2018级医学检验技术(121人)和眼视光学(118人)两个专业的学生作为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内容均为2014~2018年度大学英语四级测试翻译真题。比较两组学生的入学英语成绩和第一次翻译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过程及方法
课程教学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按照大学英语四级大纲要求授课,授课内容一致。实验组授课采用融合国学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案,对照组按照传统课程授课方案教学。对照组教学方案:按照传统课程授课模式讲授翻译基本技巧和方法,讲解历年真题中汉译英题型,拓展相关话题讨论。实验组教学方案:将近五年大学英语四级测试中汉英材料按照话题分类,在翻译讲解中融合国学文化教育等话题,讲解基本翻译技巧和翻译题目中出现的翻译要点(见表1)。
教学实验流程:在教学实验开展之初总结分析近五年大学英语汉译英试题的话题范围、考察要点和翻译技巧,确立国学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思想,并根据翻译话题查找相关中英文翻译素材完善教学内容。结合文献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调查和开放问答等形式,确定融入方案和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针对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整个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案,通过教学前测、过程练习和实验后测的数据对比分析,结合学生教学反馈,分析检验该教学实践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见图1。
表1 实验组国学文化教育融入教学方案
图1 教学过程及评价流程图
研究方法:①课程开展之前向两个专业学生课堂发放问卷并调研,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②实验数据采用网络写作平台数据和纸质答卷参数统计分析。
1.3 研究结果及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和开放问答结果显示,学生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认知接受程度较高(多数学生同意在翻译课程中加入有关国学文化的教学内容和翻译练习,课程实验可接受度为95.3%)。另外,学生认为“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的意义”侧重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人文素质”(占比99.9%),“国学教育是有效继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87.8%)。 根据调查反馈,多数学生愿意学习国学的相关内容(74.49%),但对于学习内容、翻译练习难度和自主学习时长有所顾虑。综合问卷调查数据和开放问答的内容,在以医学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以英语基础技巧掌握为主,而大学生更倾向于将优秀国学文化融入专业课程的方式学习,通过师生借助英语这门语言共同讲述中国文化故事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实现寓教于乐,春风化雨式地培养学生的思想认知的较好途径。
(2) 教学实践结果
通过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相关国学文化内容,教师布置相应的课上测评和课下练习,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翻译成绩观察分析成绩分布和翻译错误类型分布(包括以下8项:a词义虚假对等;b词类混用;c冠词滥用;d用词冗余;e时态混乱;f句子结构机械对等;g主次信息不分;h语篇衔接不当)。对比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学生通过学习相应话题的翻译内容和技巧,在翻译测试成绩上总体呈现良好上升的趋势,中位段分数(70~85)的学生人数增多,高分段分数(90~100)的学生总人数从19人增加到43人,且平均分值增加了3.2分。前后两次共搜集到翻译错误类型从753处下降到719处,翻译测试中,学生在“时态混乱、句子结构机械对等,和主次信息部分”这三个方面错误比较集中;通过讲解练习,学生在“词义对等”和“词类混用”方面掌握了较好方法,错误数量下降明显,分别下降了17.7%和28.8%。而在“时态混乱,句子结构机械对等,主次信息不分,语篇衔接不当”这四个方面改进并不明显。
据初步调查统计,学生在翻译练习中的英文表达方式深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中国式的英语表达较多,生硬的堆砌英文词汇形成英汉对照的形式较多;另外,句子结构各语法成分存在缺失,尤以“主谓一致”对应方面,“时态一致”和“单复数一致”两项错误集中;学生在翻译时很难及时将对应的汉语句法结构转换成语法结构完整准确的英文。最后,学生习惯于单个简单句的翻译,段落中各个句子之间隐藏的逻辑关系不太明确,这导致语篇结构方面缺乏连贯性和上下文的衔接性。
2 实验结果讨论
针对医学院校的学生,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较好的读写视听能力,还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比中西方语言文化来了解语篇所属语言群体和相关医学人文历史等背景信息,这对于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面对患者群体,能够从仁心仁术,敬畏生命和医学职业精神等层面与患者达成共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也有益处[6]。另外,细读文学作品等材料,学生更容易养成较高的语言的敏感性,在医学实践中有利于医患沟通的效率[7]。此次教学实践将包含国学文化的英汉语材料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环节,旨在引起大学生对国学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汉英翻译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话题的中英文材料,养成较好的叙事能力。
首先,本次实验以大学英语四级汉译英教学为基础,以真题话题分析和相关话题阅读为导向,拓展学生对语言学习背后的中西文化视野;话题式的英汉语言对比阅读材料的设置和汉英翻译练习,有助于学生在掌握翻译技巧,增强英汉翻译的能力;学生通过汉英翻译教学和练习,在掌握英语构词特点、汉语主题词汇翻译和英语句式多样性方面有所提高,增加了学生备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信心。
其次,将国学教育思想融入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关注传统中医的“天人合一”和“五行”等医养理念,对比中西医的医学理念,讲述典型的中西医叙事,这一尝试弥补了当下大学课程重视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较少涉及医学人文和叙事医学为主导的人文素养和医患共情能力的培养。这符合大学教育中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理念,是通过隐性课程教育实现潜移默化提高学生思想修养的一个途径。
最后,综合学生的教学反馈结果,学生愿意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加入鲜活的教学素材,尤其是和所学专业相关的中英文故事,并将其作为课下交流学习的话题和进一步探索学习专门用途英语(ESP),尤其是医学英语的起点。本实验的推进以课堂教学为起点,衍生到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和相关话题拓展阅读,将课堂教学和课下教学融合,实现全程引导和评价教学,能够及时掌握学情并进行教学干预。教学实验的开展通过跟踪测评和调查访谈,发现学生的翻译成绩呈现平稳上涨趋势,在正确使用句子结构方面趋于良好;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的同时,了解到国学中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学生扩展学习视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英汉翻译技巧的介绍和翻译材料内容的补充,有利于学生掌握汉英翻译技能,提高翻译水平。
3 教学改进措施
这次教学尝试以大学英语四级汉英翻译为主要教学内容,衍生出中西方语言文化中相关话题的对比学习,以近五年来的汉英翻译材料划定话题范围较为局限,而且引入的拓展学习材料与学生的所学专业关联性不够紧密,使得通过教学传递人文信息和医学人文理念的力度有限。一方面与教师的国学修养功底、中西方文化比较教学涉猎不广不深有关;另一方面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有关。基于该教学实践项目,今后的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究:
3.1 优化课程设计和评价体系
大学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是通过多个门类的课程体系协同完成,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侧重于英语基础教育,作为语言类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从医学生培养目标的角度深入研究挖掘大学英语教材和相关教学内容与人文素养培养目标的结合点,从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在教学中融合相应的中西方历史文化,科技发明,专业创新等内容;能够使学生通过中西方语言学习,了解到更广博的人文知识,扩展认知视野;通过介绍中医的重要典籍和著名医者行医理念,培养学生德高医粹的职业理想。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产出导向法理念,需要引入完整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制定一系列的课程评价标准,引导督促学生参与课程讨论和课程练习反馈,以此联动式的改进教学的内容与授课方式。
3.2 强化教师培养,提升文化素养
大学英语受众较为广泛,以本校为例,以医学类的学生为主,兼有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授课教师多数为外国语言文学类教育背景,对国学知识和医学知识的知识储备有限,将相关知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教师花费多倍的时间查阅资料,通过网络学习等途径,精心准备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等。因此,需要专业教师通过大量学习相关内容,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医学人文知识准备,充分发挥英语教学的专业领域的引导和督促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3.3 共建叙事语境,提高人文修为
针对日益凸显的医患矛盾情形,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传统以来医患地位和掌握信息的不平等,导致双方的交流信息重点和沟通方式差异较大,而双方共同构建叙事语境可以较好地衔接这一交流空缺。通过训练医学生对话语的叙事理解和表述,提高医学生的人文修为,有利于培养医患共建叙事语境的能力,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该课程实践在共建医患叙事语境方面,搜集到的相关话题较少、医学性和人文性结合度不够,且没有在英语教学和构建叙事语境方面做更好地衔接,因此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可以引导教师学习相关医学专业知识,了解医疗情境中叙事能力的应用和叙事医学背景下的共情能力的培养方法。
综之,提高教师的国学文化水平和中英文信息整合提取能力,鼓励教师开发更多中西文化对比融入式课程,通过形成性评价和任务型驱动教学方法,引导师生在教学中挖掘相关的话题结合点,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通过阅读相关话题语篇,培养学生构建叙事语境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4 结语
对于医学类学生的培养,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应用交际属性要求语言的使用者在处于全球化变革时期,在跨语言交际领域保存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播交流中国文化,着是大学英语教育的重难点,教会学生批判性的看待中外文化的差异[4-5]。然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将汉英翻译教学内容融入大学综合英语课程,授课时间较短;教师对国学内容不甚熟悉,需要自学大量的相关主题材料,备课工作量大,导致教学设计中融入的话题内容有限,无法将丰富的国学思想和内容囊括。这也为今后进一步的教研工作提供借鉴的基础。另外,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丰富相应主题的开展,这也是今后研究发展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