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联合耳穴埋籽法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9-10-15河南省中医院450000高红刘晓琳朱荣芳
河南省中医院(450000)高红 刘晓琳 朱荣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94例,按护理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均47例,其收治时间:2015年12月~2017年10月。对照组中男23例,女24例;年龄为63~82岁,平均年龄为(64.29±5.31)岁;心绞痛程度:轻度12例,中度20例,重度15例;研究组中男22例,女25例;年龄为64~82岁,平均年龄为(64.81±5.08)岁;心绞痛程度:轻度13例,中度21例,重度13例;两组患者心绞痛程度、性别分布、年龄等有同质性(P>0.05)。
附表 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与发作次数比较(n,)
附表 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与发作次数比较(n,)
组别 例数 持续时间(min) 发作次数(次)研究组 47 3.11±1.05 1.45±0.23对照组 47 6.34±1.64 3.85±1.06 t 11.371 15.169 P 0.000 0.000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即按照护理常规指导其用药、作息、饮食、活动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研究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基础上,采取以刮痧、耳穴埋籽法为主的中医护理干预,其干预内容如下:(1)刮痧:根据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同症候分型进行刮痧:①痰浊内阻型:使用泻法治疗,先刮任脉,从天突穴刮到膻中穴、巨阙穴,5~10次,刮手阙阴心包经,从肘部的曲泽穴沿着前臂内侧刮,经过太渊穴、内关穴,最终刮到下肢外侧的丰隆穴;②心血瘀阻型:以泻法刮痧,先刮膈俞、心俞,刮10次,随后刮巨阙穴、膻中穴,最后刮前臂内侧阴郐穴、神门穴、郄门穴;③寒凝心脉型:以泻法刮痧,先刮心俞、厥阴俞,共10次,刮腹部气海穴和关元穴,随后刮前臂的通里穴和内关穴;④心气不足型:以补法刮痧,先刮膻中穴和巨阙穴10次,刮腹部的气海穴,再刮前臂的阴郄穴,最后刮下肢足三里穴;⑤心肾阴虚型:以补法刮痧,先刮其背部肾俞、心俞穴,再刮其前臂内关穴、神门穴,最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和足部太溪穴。(2)耳穴埋籽法:选择一侧耳部穴位,取主穴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肾对应穴位,配穴为肝胆脾胃对应穴位,以75%酒精进行耳廓消毒,用镊子夹王不留行籽置入胶布,粘贴在穴位上,以拇指和食指按压,每个穴位按压2min,直至得气、发热。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②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护理内容、技能操作、服务态度、护理效果等的满意度,所有项目均勾画“满意”者为满意,有一项及以上勾画“不满意”者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者/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若存在统计学差异,则以P<0.05描述。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与发作次数 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2.2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100.00%,高于对照组的91.49%,但无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
3 讨论
目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多选择住院治疗,期间护理模式的选择十分重要,对患者治疗结果有一定影响[1][2]。当前,临床上多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以保证各项治疗顺利进行为主,对于治疗结果无直接辅助作用。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变位置在心,并涉及肝脾肺肾等脏器,可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虚症、实证两类。参考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建议采取刮痧联合耳穴埋籽法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其中,刮痧作为中医学中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活血化瘀、祛邪排毒、健脾和胃、舒筋通络、调血行气之功效;耳穴埋籽的理论依据,是耳朵腧穴为人体各个生理病理改变在耳朵上的反应点,耳穴压籽法可平衡脏腑阴阳,发挥疏通经络、温阳益气作用。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且满意度较高,证明了刮痧+耳穴埋籽法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