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38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9-10-15刘富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肩周炎肩关节手法

刘富林

肩周炎是由肩关节囊及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肩部慢性无菌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肩周炎的病程较长,且治疗过程中易复发,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治疗主要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为主。随着中医对肩周炎治疗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肩周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中手法松解技术目前在临床治疗肩周炎中的应用较为广泛[2],为进一步观察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作者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38例肩周炎患者给予手法松解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76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肩周炎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肩关节发育异常、严重骨质疏松及妊娠、哺乳期患者。将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8.3±1.9)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2±0.6)年。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7.7±1.4)岁;病程7个月~8年,平均病程(4.6±0.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电针及艾灸治疗。电针治疗采用KWD 808I型电针仪刺激阿是、肩前、肩贞、肩髃、肩髎、肩峰、肩井、天宗、外关、曲池、合谷、条口穴位,治疗1次/d,持续治疗10 d。艾灸治疗取穴肩隅、肩髂、肩贞、阳陵泉、中平穴,单孔灸盒配合切段艾条进行温和灸,5 d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2 d,共治疗2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法松解治疗,由两名治疗师合作完成治疗,患者取去枕仰卧位,1名治疗师一手掌按住患侧肩峰,另一只手托住同侧肘部,另一名治疗师站于患者健侧,使用双前臂按压患者下肢,然后指导患者做肩关节逆时针环形被动运动。随后治疗师对患侧肩关节做过屈运动,运动范围达160°,然后对肩关节作被动外展运动,运动范围达90°,时间为30 s。治疗1次/d,持续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肩关节功能 治疗4周后,采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JOA)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3],评价内容包括3个维度,满分100分,其中疼痛30分,关节活动度30分,日常生活能力40分,评分越高说明肩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3.2 临床疗效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治愈:治疗后肩部疼痛症状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肩部疼痛症状较治疗前减轻,肩关节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肩部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27.2±1.6)、(26.9±2.2)、(35.9±1.8)分,均 高于对照组的(21.3±1.1)、(19.8±2.6)、(27.4±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我国肩周炎的发病呈增长趋势。肩周炎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肩关节发生无菌性炎症,肩关节囊与周围软组织出现粘连,从而发生肩关节功能障碍,肩部出现疼痛症状[5]。目前西医治疗肩周炎主要以缓解疼痛症状,松解粘连,改善肩关节功能为主,多采用消炎镇痛药、药物痛点阻滞的方法,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且治疗疗程较长。

随着中医治疗技术的发展,中医疗法在临床治疗肩周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湿邪、内伤七情、阳气衰弱、气血虚弱、营卫失调所致筋脉失养,气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脉络不通而发“肩痹”之症[6,7]。因此,中医主张对肩周炎患者进行促进血液循环、舒筋通络、祛风镇痛治疗。

手法松解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是通过各种手法将外力作用于患肩,以达到放松肌肉韧带,缓解受挤压肩袖间隙的效果,此外手法松解还可通过对交感神经的刺激,达到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局部微循环,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8,9],对于解除粘连,缓解疼痛症状,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手法松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及艾灸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27.2±1.6)、(26.9±2.2)、(35.9±1.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1.3±1.1)、(19.8±2.6)、(27.4±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肩周炎肩关节手法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肩关节生物力学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