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经典动画片中孙悟空形象的演变之路
2019-10-14赵睿琪徐红
赵睿琪 徐红
摘 要:动画作品中的人物造型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不仅具备塑造艺术美的造型和设计性格鲜明的人物的作用,更要引起受众在地域和文化上的共鸣。所以经典的中国动画人物不仅是传承民族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风格和艺术符号的桥梁,更负担着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使命。
关键词:人物造型;时代内涵;文化
前言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几百年的流传过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阅读基础,其中孙悟空机智、英勇的正面形象深入人心,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他的形象深深根植于广大中华儿女的心中,也成为享有世界盛名的动画主角之一。
当然,孙悟空是伟大不可重复的,孙悟空形象犹如时代的传声筒,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由于时代文化、社会技术、审美思潮和创作观念等因素的不同风格特征和影响也不同,与此同时一个时代的作者会打破潜意识的平衡点,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以不同的方式对原作作出新的诠释,赋予孙悟空形象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获得新的生命力。
1.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其中的孙悟空形象
1941年由万氏四兄弟导演的黑白动画电影《铁扇公主》诞生了。作者以超前的技术意识和东方特有的想象力,将这个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以动画的形式搬上了银幕。影片受到当时迪斯尼动画风格的影响,如孙悟空眼睛、白色双手、向前突出的白色的嘴以及帽子下面两个圆圆的耳朵等都具有较为明显的迪斯尼风格。但是《铁扇公主》更多是在本土文化和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出来,尤其将中国山水画搬上了银幕。孙悟空四肢瘦长灵巧,而脸部介于写实和写意之间:白帽子,黑头发,月牙眉,大眼睛中间夹着的黑黑的小鼻子形成了一个倒写的“山”字形,整体造型夸张到位,表情生动自然。
《铁扇公主》的创作背景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万氏兄弟企图“以动画为武器”,通过描绘孙悟空这一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传统小说人物,表达作者坚持和日本侵略势力做斗争的决心和勇气,也号召中华民族儿女抗争到底。因此这部动画片早已超越了一般的文化作品,它在抗日背景中展现出来的巨大勇气和民族精神,使其具有跨越年代、跨越历史,非同一般的作品格局。
2.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其中的孙悟空形象
新中国时期,1956年政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给动画界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在1960年《大闹天宫》几经波折诞生了。以闹龙宫和打上天庭等民间耳熟能详的故事,描绘孙悟空不畏强权、机智乐观、大胆反抗天威神权和不甘屈辱的斗争性格。这一作品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敢于抗争的伟大精神,在这一点上和《铁扇公主》一脉相承,并且赞扬和鼓励了建国初期背景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奋进的时代精神和面貌。
《大闹天宫》造型吸取优秀传统文化成分,大胆引入了民间戏曲、敦煌壁画等艺术,让角色焕发着全新面貌同时又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孙悟空造型源自漫画《西行漫记》和民间版画,细胳膊大手、腿长腰细、头戴黄色软帽,脖围绿色围巾,腰系虎皮战裙,下着红色裤子。眼睛和鼻子被一只红色的心形所包围,嘴是条长长的线,嘴角又根据猴子嘴形特点增加了纹饰,简单大方而又艳丽瑰奇。《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展现出来的气质是成年人的,片中孙悟空的造型已经成为中国动画的一个代表,一直影响着各类影视剧作品中孙悟空的形象。
3.动画电影《金猴降妖》其中的孙悟空形象
随着中国的不断改革和开发,中国动画迅速发展,其中就有具有代表性的系列动画片《金猴降妖》。与前几部影片比较,孙悟空的身形比例被拉长,不再过分圆滑纤巧,变得肌肉感显现,披肩的线条改为硬朗的感觉,紧箍咒也更改为较为锐利的形状,最后整体的就变成了较为强劲矫健和硬朗方正的造型风格;孙悟空的桃心状脸部也稍微拉长,眉毛连起来细长有趣;去掉了之前形象中的僧衣,虎皮裙由之前的伞状改为简洁的两片式,增强了形象的张力和延展系。当然,孙悟空的标志性符号,白底红心的倒桃形脸,绿眉、黄色眼底、虎皮裙依旧保存。
与《铁扇公主》《大闹天宫》不同的是,《金猴降妖》中的孙悟空更强调其英雄气质,基调颜色变成了红、黄两色,构造了更为强硬、紧凑的行者形象以及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性格。
4.长篇动画片《西游记》其中的孙悟空形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外国的各种文化对我国的的动画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开始进入中国,为美日等国外的动画进入中国的动画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国的动画制作者也努力寻求着突破点,于是有了1999年央视版长篇电视动画《西游记》。
这部孙悟空的形象有着很明显的不同,作者放弃了原有的京剧脸谱式,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意气风发的青年人形象。强调眼睛和嘴巴,删除了眉毛和鼻子,体块化处理,拟人化特征明显。例如他偏向人类的肤色和身体特征以及服饰等,这样的形象强调了成长中的变化,也符合了该系列篇励志与成长的故事设置。
5.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孙悟空形象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由《西游记》改编的3D动画电影。影片讲述了被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江流儿解除封印后,在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自我救赎的故事。
电影打破了以往大圣的形象,首先是外表上的大有不同,不再过多注重美感,另一方面不再是高高在上、无所不能,变成了一个贪嗔痴恨的矛盾个体,更加充满人性关怀,正像中国人对“侠”的理解那样,桀骜不驯、勇敢坚韧有担当。孙悟空这一形象再次充满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不再是只面向低龄儿童的动画形象,而是变为向全年龄段辐射的成年人形象。
虽然3D方面的技术从外国借鉴了许多,但大圣归来中塑造的东方侠义英雄与西方的超级英雄又略有不同。按照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孙悟空先是实现了自我拯救、自我超脱,再是成为救人、救天下的大英雄。不仅继续保有了传统形象的精神,又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个大无畏的英雄同时,也是一个会着急、懊恼的一般人。这种“接地气”但是又不平凡的形象,获得了观众们的喜爱和情感共鸣。
齐天大圣这一经典形象通过现代艺术手法和时代特色的再造,传达着传统和现代的双艺术价值,展现了其历久不衰、历久弥新的伟大精神和人格魅力。这一重要的新鲜尝试,也充分启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具有重大的市场潜力和美學吸引力,我们不必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形式,也不必妄自菲薄,应当在时代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再现经典,再造品质,让传统文化瑰宝在新时代依旧散发着全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