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专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2019-10-14黄彦波
摘 要:本案例的求助者是某独立学院大一学生,因认为“学习无用”,不想上学,产生出去打工念头前来咨询。通过诊断确定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来访者的情况,采用心理疗法,来访者基本改善了心理问题,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科大学生;案例分析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概述
①来访者基本情况:张某,男,汉族,18岁,大一新生,工程造价专业。②主诉:进入大学学习两个多月,因不适应大学“多 难 杂”的学习生活,认为所学知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茫然郁闷,情绪波动,不能与舍友和谐相处。③个人陈述:由于高考发挥失常,来到这所内心并不满意的大学,但我并不甘心,希望通过努力奋斗,能够学有所成,报答父母恩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不再是班内的“领头羊”,一些课程学不会,特别是高等数学,老师讲的那些东西像“天书”,根本听不懂,渐渐地觉得学习没意思,自己不具学习天赋,不想浪费青春韶华,打工挣钱,减轻家庭负担。④观察和他人反映:张某自我意识状态良好,说话表达清楚完整,主动求助,无躯体症状,无泛化现象。但上课期间不认真听课,经常会玩“绝地求生”游戏,情绪低落。
二、评估与诊断
张某是由于对大学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并不适应,产生厌学情绪。根据心理学中病与非病的三原则、严重程度标准、持续时间判断,他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出现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①生理原因:大学生身体各方面基本发育成熟,独立意识与自立意识不断加强,个人的好胜心和自我安全感增强。②家庭原因:父母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过高期望,造成心理潜在压力。③个人原因:学习模式的变化,大学前后“动机落差”。高中的“要我学”的强监督方式不适应大学的“我要学”的学习模式,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咨询目标
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环境支持系统。②自我悦纳,明确目标,转移注意力,掌握放松疗法,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改变学习方法,适应学习环境。
四、咨询方案
经过与张某协商,决定让来访者参加团体心理咨询和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心理咨询方案。首先,参加团体心理咨询,在咨询过程中学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良好认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交往的心理基础。其次,通过个体心理咨询,运用认知领悟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和不良的行为模式,通过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方法,控制环境和实施强化使其习得良好行为,矫正不良行,幫助张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克服情绪低落的心境状态,接受现实,接纳自我,对学习充满自信。
五、咨询过程
通过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运用认知领悟疗法,使来访者逐步认识学习生活的重要性,提高了自我认识和自我接受的能力,情绪状态明显改善。
(一)咨询关系准备阶段
在与张某进行第1次咨询之前,我首先认识了张某的爸爸。一天刚上班,张某爸爸打电话给我,开口就说:“老师,你帮帮我们家孩子吧!”通过他介绍,张某回家也提出不想上学了,想自己出去打工,家里人经过一番劝解,总算让他回到学校。“但我知道,他心里是不愿意的,在学校也不会好好读书。老师,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哪?他还那么小,出去能干什么?以后能有什么出息?何况张某从小没有吃过什么苦,社会现实残酷,他怎么能适应?”张某的爸爸很苦恼。
(二)咨询关系的建立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张某刚找我时,他在我指定的座位上,低着头,玩着手机。我询问的问题,他倒也配合着回答,就是很简短,即便我怎么引导,他也不愿意再多说。聊了一会儿,我发现他在听到“保密”两个字时,稍稍抬头看了我一眼,我想我找到了我们谈话的突破口,便认真地解释:我们的谈话我会完全进行保密,绝对不会向任何人提起,包括他的父母。他似乎认真地思考了一番,然后抬头看着我说:“其实就是觉得学不会,感觉对专业没兴趣,在学校浪费宝贵时间和父母的“血汗钱”。”通过沟通,我发现张某不是真的想要去打工,他对打工并没有概念,从内心上还是想要学习的。
(三)干预和治疗阶段
我首先对张某进行分析他继续上学和打工的优势与劣势。通过谈话,发现张某其实对打工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不懂“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并不知道现实的残酷性。同时,我跟他分享了一些我的大学生活经验,和外出打工经历,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以在课余时间做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兼职,也可以充分运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优惠政策,积极创业。经过对比分析,张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承诺要好好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不再蹉跎岁月,为实现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内心很欣慰张某做出这样明确的选择。
(四)巩固和结束阶段
此次咨询一方面是对前面咨询的巩固,另一方面是对张某学习进行辅导,包括学习目标的调整、学习计划的制定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等。内容上我们选择以张某认为自己最差的科目——高等数学,确定“精准帮扶”的策略,发挥朋辈辅导作用,我提醒张某,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的学习方法不可能立即见效,一定要坚持使用,久久为功,方能成功。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建议他向专业课教师和班里优秀学生进行请教。张某答应以后会多跟老师交流,我们在轻松愉快地结束了本次咨询。
六、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咨询,张某的情绪状态明显改善,人际关系变得融洽,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已经能够完全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已经克服了心理问题的困扰。咨询效果良好,经过进一步随访,巩固效果咨询成果。
七、案例反思与总结
作为心理咨询师不仅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也从中了解咨询者的实际情况,在双方信任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对该生进行了“精神分析”“行为认知”以及“脱敏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对咨询者的错误认知进行重构,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扰。学习不适应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 早干预 早治疗”,使大学生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度过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 姜楚涵.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19(11):181.
[2] 徐力.大学新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8(31):182.
[3] 徐雄伟,高耀明.民办高校学术职业现状的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 ,2013(1):62-69.
作者简介:黄彦波,思政课教师,硕士,助教,党支部书记,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