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9-10-14王金平

文教资料 2019年19期
关键词:改革方向教学体系大学英语

王金平

摘 要:本文从《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出发,就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和教学资源等研究了多元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在艺术类高校的构建和教学实践,提出了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体系 改革方向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繁荣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作为伴随中国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第二语言,重要性愈发显著。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大学英语教学在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高校中的问题越来越凸显。

2.多元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背景

2.1课程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2007)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指出:“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指出:根據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条件现状,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大学英语根据三级教学目标提出三个级别的教学要求。基础目标的教学要求主要针对英语高考成绩合格的学生,是大部分学生本科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的教学要求针对大学入学时英语已达到较高水平的学生,是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要求。对英语高考成绩基本合格的学生,学校可适当调整基础目标的部分教学要求。

分级目标的安排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实施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

2.2实际需求

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艺术类独立学院,武汉传媒学院的学生有70%是艺术类。艺术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较多,首先是文化课程尤其是英语课程不受重视,其次是大多数艺术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再次是以往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没有考虑艺术生的特点,与普通非艺术类的学生无异。

3.多元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英语水平,针对英语高考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经过大学英语的学习多了解一些西方的文化,并且听说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对英语高考成绩合格的学生,要求经过大学英语的学习,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努力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甚至六级考试。

3.1大学外语课程设置

根据调研,近年来各个高校大学英语总学时数呈递减趋势。所调查的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总学时数最初基本都是64x4(256)学时,16学分。近年来一些学校开始改革,之后各学校的大学英语总学时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根据武汉传媒学院的实际情况,普通本科大学英语的学分由原来的16个学分减少到12个学分,艺术本科大学英语的学分由原来的16个学分减少到10个学分。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武汉传媒学院致力于建设全方位、多元化的大学外语课程体系,包括:大学英语综合课程、大学英语必选课程、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课程。

根据上表,艺术本科生在第一、二学期进行通识性质的大学英语教学,第三、四学期开设应用类大学英语系列,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兴趣特长及英语基础在第三、四学期各修一门应用类大学英语。普通本科生在四个学期以综合英语学习为主,并在第三学期进行强化的四级训练,提高大学英语四级的通过率,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鉴于普通本科学生英语实际水平和能力明显高于艺术生,教学目标定位为经过大学英语学习,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够有所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报考率明显高于艺术本科生,原则上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四级通过后,鼓励其报考六级、雅思、托福等其他英语等级考试。

针对艺术生实际水平低的情况,教学目标的设定在于实事求是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使其听说读写译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各种智能移动终端的层出不穷,以及教育部门对于应用型高校实践课程的重视,实践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3.2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自《要求》颁布以来,国内高校围绕“个性化教学”实施分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颇有成效。刘芹(2013)认为“分层次递进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环境、资源、活动和评价五个层面均有机融合教育生态学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两大生态主体的积极性,有效强化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汪世蓉(2006)指出分级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了基础。

基于《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开发。武汉传媒学院提出了“分级分类教学”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

3.2.IE-class( Elite. Extraordinary,E nj oying, English)和B-class(Basic)。

武汉传媒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自建校以来一直分两大类别进行教学,即普通本科和艺术类本科。根据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入学英语成绩,按照不同专业,各分成一个E-class(精英班),约10%,和若干个B-class(基础班),实行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2.2大学外语小语种班。

因种种因素武汉传媒学院有少数学生尤其是艺术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有的无法达到大学英语要求的基本合格水平,且此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较低。开设小语种公共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共外语教学体系,打破公共外语只有英语的单一选项的模式,让学生的大学外语课程选择更丰富,并且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对大学公共外语课程进行自主选择,推动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形成科学、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

开设“大学日语”“大学韩语”“大学法语”等小语种课程作为“大学英语”的替代必修课。学习对象为高考为小语种、英语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及对小语种学习有兴趣或有留学需求的学生。课程学分、开课学期、考核评价方式、补考、重修等要求与大学英语课程一致。

3.2.3通识英语+应用英语的2+2模式。

通识类大学英语主要与高中英语进行衔接,进一步夯实基础,强化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参加各类英语等级考试做好准备。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随着大学英语课时学分的压缩,各级各类高校开设应用类的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ESP课程遵循大学英语语言教学规律,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有效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在今后学习与工作中更有效、更得体地使用英语[5](蔡基刚,2002)。

结合校本特色,武汉传媒学院开设了传媒英语系列课程,包括“影视传媒英语”“艺术设计英语”“音乐舞蹈英语”。

3.2.4应用以课堂教学为主,移动网络学习和第二课堂为辅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艺术生的特长,使课堂教学更有吸引力。

课堂学时的减少,已然不能满足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移动学习终端的出现更加速慕课、微课多元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终端具有泛在性、交互性和及时性的特点,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高校将第二课堂计入学分,积极引领开展针对大学外语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如大学外语文化节、各级各类英语口语类、阅读类、写作类竞赛等,尽力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深度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

3.3灵活的大学外语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主要考查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对于艺术本科生考查简单的听说读写技能及学期内所学相关文化知识。目前考核方式仍以笔试和口试结合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形成性评价的过程,把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成绩、移动网络自主学习、第二课堂活动等都纳入形成性评价体系,加大形成性评价所占的比例,目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比例分别为60%和40%。

大学英语学习期间,参加英语水平测试或竞赛成绩优秀者,经本人申请,持相关证书或成绩单,由教务处统一核实认定,可免修一学期大学英语课程。对于英语很难合格的学生,提供学分置换的机会。

学生在校期间经补考或重修后仍有一门大学英语(仅限一门)不及格,可用以下一类英语水平测试成绩置换重修成绩,且重修成绩统一记为60分。具体测试类别如下:

①普通本科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分数390分以上(含390分),艺术类本科生及专科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分数370分以上(含370分);

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D组优秀奖及以上;

③获得省级外语翻译大赛英语大学B组笔译或口译优秀奖及以上:

④获得外研社全国大学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校园初赛三等奖及以上:

⑤获得托福60分以上(含60分)、雅思4.5分以上(含4.5分)。

3.4教学资源建设

教材建设:通识类大学英语一般采用教育部推荐教材,读写教程与视听说教程配套。

为了开发适合我校学生的应用类ESP教材,武汉传媒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团队编写了一套以传媒和艺术为特色的ESP教材。该套教材以传媒和艺术学科专业内容为媒介,以英语语言为载体,向学生呈现传媒类和艺术类专业涉及的专业词汇、句法结构和交流策略,让学生将英语学习与传媒知识和技能学习有机结合。与学生的专业兴趣相结合,能有效激发和维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找到英语学习的兴奋点,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期间最大限度地强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英语能力。反之,学科教学与语言教学的结合使学生将英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专业领域,从而发挥激励作用。

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教育部规划教材附有智能学习卡,自带网络学习资源,学生可充分利用。另外,针对传媒艺术类学生性格活泼、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情况,武汉传媒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团队编制了一套全面的提高英语基础技能和针对各类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题库,并且定期发布到学校统一的移动学习终端,定期跟踪检查,计入形成性评价的成绩。同时发布一些趣味性英语学习视频和资料,使学生接触到鲜活的语言知识,扩大视野。

4.教学实践的反馈与启示

经过两年教学改革实践,多元化的大学外语课程教学体系已基本在武汉传媒学院形成。分级分类教学让优秀学生得以充分发挥英语学习的潜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8年武汉传媒学院E-class班的一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进入全国总决赛,并获二等奖:另有一人次在“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佳绩。对于武汉传媒学院来说,这些成绩都是突破历史的。“小语种”大学外语班的设立,让那些英语基础特别差、对英语学习有抵触的学生摆脱了烦恼,从零基础开始的小语种学习增强了这些学生的信心,同时大量减少了大学外语不合格而重修的人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必将是长期的、动态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与改革离不开科学的课程设置,新的时代背景与学校的“应用型转型发展”战略都要求大学外语教学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大学外语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教与学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学生渴望提高外语交际能力,在新生入学阶段开展大学外语学习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大学外语的资源平台,确保学生在校置身于良好的英语氛围之中。同时,教师教育和教学能力培养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学中,加大教师运用交际教学法的培养力度,营造以输出为驱动的英语课堂环境:倡导基于形成性评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内外营造多模态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让交际教学在更加真实的英语环境中得到落实(陈金诗,董金伟:2018)。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228-230.

[2]陈金诗,董金伟,全能提高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构与实践——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8(6):52-61.

[3]刘芹,教育生态环境分层次递进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J].外语界,2013(5):51-58.

[4]汪世蓉,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5):98-100.

猜你喜欢

改革方向教学体系大学英语
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研究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