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与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2019-10-14刘春梅

文教资料 2019年19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模式

刘春梅

摘 要:在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中,高效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历史兴趣,提高历史成绩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出发进行分析,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模式 新课改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每一门学科都在合理创新,初中历史也是如此。通过长时间的分析和探讨,依据学生的水平,再加上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新型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成了最主要的课题之一。

1.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一方面,新课改的提出大大增加了传统教育教学的冲击力度,要始终坚持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基准。但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单一的课本知识授课为主要出发点,不符合新时期教育部对历史教学的实施要求。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阻碍学生向前发展的壁垒,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具体实施领域难以培育出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新阶段,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用新的模式理念进行教育教学,充分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2.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2.1初中历史教学应采用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充分调动,使其主观能动性大大提升,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自我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环节,在教师上课之前合理地引导,使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之前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表现出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进行历史相关题材的视频播放,影视播放,用微课的形式进行合理化教学,主要通过新形式传输知识,以简短有力的形式进行引导,不用太多时间就让学生们掌握知识。

历史是看不到摸不着但有充分依据考证的一门学科,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搜寻历史相关资料时一定要充分考虑适合学生理解和掌握,从学生角度出发。例如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时候,运用视频和教材相结合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以视频形式展现出来,尽可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防止由于视频过长产生情绪低落,大大降低教学质量和效率。

2.2初中历史教学应采用小组合作模式。

小组合作的新型模式是培养学生自由发挥和合作精神的有力方式,这在我国课堂教学中是常见的形式。面对传统教学,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不仅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阶段。初中小组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模式,让学生明白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让学生们共同探究和谈论历史课题,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分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能力合理分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整体上带动每个学生合理化学习,进而提高整体水平。首先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解,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充分挖掘,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合理化分配,让优生带后进生共同进步。在教师分组完成之后,选出一名能力稍强的学生作为组长进行督导监督,对教师下达的任务和总体知识以分小组的方式抽查和引导,让他们掌握知识,充分理解知识。教师应该对各个小组进行合理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充分学习知识的同时强化其他方面的能力。

2.3初中历史教学应采用情境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与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联系较远,初中生的经验和阅历不多,对待历史知识学习难免无从下手,无法合理地掌握和理解一些久远的事件的意义。传统教学侧重对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对其思维导向作正确的引领和引导,教学枯燥单一,使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尽情发挥主动性,大大降低学习历史的兴趣,导致学习成绩普遍下滑。采用情景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内容的亲和力,运用图片、视频、音频、多媒体等新形式,鼓励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思考、探索、讨论,让学生自发换位思考,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知识水平。

3.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的创新改革

3.1树立正确的历史教育价值理念,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需要一步步进行系统性的生化和优化,有利于在教学阶段进行历史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动力与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初中历史建设中,教学的合理切入点是系统化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改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有效地将历史的教育价值观直接呈现出来,保障学生有正常的历史核心素养和理论基础。在传统教学当中,做好相关考核和评审制度,不能仅仅通过对学生的书面成绩的客观性认识一概而论,一定要系统化地、全面化地考虑综合性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师多种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的评判,准确提高教师的管理效能,不能单一地从教师的课堂生动性进行评判。新课改下,历史教育者一定要深化改革对传统观念的认识,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保障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教师一定要有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能力进行系统化的引导和积极有效的挖掘指导,保障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将学习方式和学习理解能力全方位地融合与贯通,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2重视课堂互动即时性评价,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氛围。

新课标指出,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督导和相关评价是目前教师最主要的切入点和出发点,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要积极有效地总结学生的及时性评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和互动,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发言,保障学生能够增强自信,使历史能力弱的学生得到有效管理,有效调节学习氛围,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教师通过辅导和纠正的方法改善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学习能力与技术,保障学生爱学历史,真正享受历史,感受历史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光荣的使命感,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3.3采用多元化的成绩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历史教学成效。

目前历史教学改革的侧重点是提倡多元化的评价与要求,教师要积极有效地提高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保障其系统化地应用丰富多彩的评价材料,对学生的整体历史成绩进行评价,不能单一地从一个方面进行分数的点评,一定要切合实际,保障成绩的多维度、广度,提升可信服度。教师要在历史课程当中进行相关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性的历史知识的全方位总结,保障历史课外活动的整体性和学生之间的共同评价能力。比如对于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最终考核成绩来说,要积极有效地将课堂回答内容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比重调节,作为学习评价和学期最终总结的新手段和措施,将其纳入学期总成绩的行列,保障其有效落实。与此同时可以将自我评价和教师的统一评价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成绩评价指标,帮助教师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保障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

4.结语

针对课程教学现状,应充分依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大大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历史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为未来历史课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启连,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相关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8(06):28.

[2]鲁逢斌,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Al.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論文成果选编(第十二卷)[C].2016.

[3]江海云.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I).

[4]刘艳玲.浅析新课改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5]李永贤,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的教学模式探讨和教学评价[J].新课程(中),2018(04):52.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