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问题式教学模式浅探

2019-10-14奚海燕

文教资料 2019年19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

奚海燕

摘 要: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十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的提出具有十分深刻的理论依据。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明显高涨。本文从问题式教学法的含义、理论依据出发,对问题式教学法在历史课堂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需要遵循的原则及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式教学模式 教学规律

一、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一)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问题是我们进行学科研究的起点。所谓问题式教学模式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各种形式的问题为导向从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完成知识积累和构建。在这个过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逻辑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式教学模式是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的,并对传统问题式教学方法进行继承与发展,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

问题是获取知识的基础,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建构知识体系。从学生心理特点来讲,问题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能够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从人本主义理论来说,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所有问题都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因此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借助他人的帮助,基于一定的学习资料,通过探索等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情境下,情境创设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教师是知识体系的建构者和创设者,学生是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在师生共同探索和互动下建构学生的认识结构和知识体系。

3.最近发展区理论

著名教育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主要分为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某些问题,但在一定帮助下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在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更加关注孩子的未来,关注孩子发展潜力。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我们提倡采用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带领更多孩子走入最近发展区,在熟悉已有知识的前提下过渡到更高层次的新的知识维度。

(三)问题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问题的设置应与教学目标匹配

“问题”的设置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核心,直接决定教学有效性。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确保问题的设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在每节课堂当中,各种问题的呈现都基于本节课内容,最终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过程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是高度契合或完全一致的。這样才能突出问题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和意义。

2.问题必须真实且具有意义

问题情境的设置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动力都是紧密相连的。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可以模拟真实情境的,这样学生才能被问题所吸引。尤其是历史学科本身略显乏味单调,更应当注意在开展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克服学习内容过于抽象或流于形式的不足,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在生活中的意义,给学生以启迪,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问题能够引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确保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方面,我们要确保问题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透过问题的适度复杂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出一定的挑战,使学生在内容刺激下保持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4.问题能够引发一系列可操作性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良好的问题是能融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问题的可操作性,确保学生在具体探究过程中把问题任务分解成一系列可以操作和验证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得到问题的答案,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二、高中历史课堂实施问题式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对问题式教学模式理解片面

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当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是就应用现状来说,情况不容乐观,很多都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根本在于部分教师对问题式教学模式存在理解偏差。首先,有些教师对问题式教学的理解片面,认为就是普通的课堂提问,因此总是在课堂当中进行一连串提问,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问题的思考总是停留在表面,是一种机械的记忆。其次,一些教师把“问题”理解为“试题”,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总是片面追求做题的数量,忽视习题的作用及价值意义,使学生沦为学习的机器,在题海战术中消磨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最后,一些教师为了加快学习进度,取得高分成绩,仍然采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依靠单方面的讲解为学生授课,造成学生历史学习机械化、枯燥化,学习效率低下。

(二)问题在课堂中的切入不恰当

问题探究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历史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应当把握好问题切入的尺度和契机,否则将本末倒置,影响教学进度。一些教师在问题式教学法应用过程中为了使用而使用,不关注课堂实际进展情况和教学进度,出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脱离,这样生搬硬套脱离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初衷,背离教育本质。

(三)忽视对探究过程的反思

很多时候像历史这类文科性质的问题探讨是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对错之分的,更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与冲突过程中思维上的碰撞与成长。当前一些教师把问题探究结果的对错放在首位,忽视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问题式教学最终难以落到实处。

三、高中历史课堂实施问题式教学模式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历史基础、解决问题能力及个性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把握差异性的原则,因人而异,因人而问,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启发性原则

在问题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扬民主教学的理念,营造美好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现个性魅力和个人特色,在教师的引導和启发下完成知识的获取和学习。

(三)体验性原则

在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中,学生在知识的接收和获取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在课堂中获取的所有知识和信息都缺乏独立思考和经验判断。因此,在实施问题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体验性特点,使所有知识都在亲身体验中获取,也在个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不再是机械的记忆,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

(四)主体性原则

问题式学习打破高中历史学习以课本为依托的传统学习理念,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大胆主动地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培养历史学习思维,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五)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所讲的历史知识的难易程度必须符合高中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在问题式探究活动中,问题设计不宜难度过大,问题解决过程不宜太过于复杂,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难以为继。

四、高中历史课堂问题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实践策略

(一)鼓励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实施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前提是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提出问题之前,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全面的预习工作,包括通读课文、初步了解本章节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使学生学习每一部分内容的时候都能构建起一个知识框架。在问题探究与分析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所依托,在自己建构的框架体系内进行问题思考与探索,并不断延伸,从宏观把握学习要点。

(二)创设历史情境进行教学

高中历史课本中有很多著名历史事件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仅仅依靠表述和阅读很难体会背后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历史事件当中,对当时情况有更清晰的认知,对历史史实有更加客观的理解,从而形成历史知识学习体系。比如,学习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可以就卢沟桥事变创设历史问题情境,由学生表演这段历史,把日军的无耻行径和发动战争的阴谋用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日本一个弹丸小国都可以对我们发动侵略战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好和平的精神。

(三)利用历史图片引出问题

每一张历史图片都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它们的背后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知识。我们可以在课程导入环节发挥历史图片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比如,在学习国共第二次合作单元内容时,可以首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组毛泽东与蒋介石重庆谈判时候的合照,并向学生发问国共两党不是对立的双方吗,他们为什么会进行合作?历史上国共双方共进行了几次合作?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五、结语

历史这门学科带给人的固有印象是无聊、枯燥、沉闷,为了打破这些刻板印象,我们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沈还武,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5(13).

[2]陈洁.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3]黄晓梅.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 (18).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高中历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