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

2019-10-14陈丽华

文教资料 2019年19期
关键词:核心素養教育实践课程改革

陈丽华

摘 要:本文提出我校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做法。目的是面对新的教育形势,积极研究,改进提高,并立足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

关键词:核心素養 课程改革 教育实践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词。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学生发展的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点要求。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薄弱等。核心素养的提出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国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至高无上的课题,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为了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我校首先建立核心素养落地的框架,再把学校理念与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一并优化、整合、形成体系。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素养本位的学校课程深化工作,我校制定了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称为“时代课改新五条”。第一,课改的性质是“深化”,不是“重建”。改革需要遵循本校历史与现实,根据本校学生发展期望结合教师的素养和家长意愿。第二,指导思想是“选择”,不是“统一”。课程体系的构建力图走向丰富,坚持课程类型多元化,依据学生的课程需求、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和特点设置连贯、系统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的“选择权”,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第三,内容导向是“整合”,不是“增加”。课程改革不是形式上的“量”的增多——易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是基于融合理念与跨学科视角的“质”的改变,进而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第四,实施方式是“渐进”,不是“运动”。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且艰巨的工作,不需要推倒重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分阶段、分类别、分领域地稳步推进。

在坚持“课改五大原则”的基础上,我校实施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设置、学习模式、学科活动、科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改革。

一、确立新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

(一)调整办学理念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我校以发展学生素养为核心,努力创建立德树人,既体现时代精神,又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学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具体解释如下:

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本质出发,顺应学生的禀赋,发掘学生的潜能,研究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全面发展: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协调、自由地发展;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和谐发展。

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以后适应社会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发展。

(二)确立新的育人目标

我校结合学校文化将“勤奋”“乐学”“善思”“笃行”作为学校育人目标,具体解释如下:

勤奋:“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奋努力,开拓进取,迈向成功。

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积极倾向,从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善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面,多思考,做到触类旁通。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切实学到真知。

笃行:坚持不懈,努力践行自己的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二、创建凸显选择性的时代课程结构

根据核心素养培育的需求,创建实现素养与课程之间的实质性连接的时代课程体系。我校课程体系由基础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两部分组成,其中基础性课程分为奠基性基础课程和资优性基础课程。基础类课程指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资优性基础课程则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科素养的不同发展,实行走班教学,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更大程度实现因材施教。拓展类课程分为体艺类拓展课程与综合类拓展课程。

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把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资源都当做课程资源开发和使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把教育教学的每一项活动都视为课程,并像对待学科类课程一样对待其他课程。在两类课程构建中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构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微型课程、潜在课程的体系,使核心素养落地有了“载体”。二是在五类课程中,按核心素养的目标和要求实施,使核心素养落地有了“路径”。三是开展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丰富多样的拓展类课程。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充分运用校内硬件和软件资源,开设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美术鉴赏、计算机应用基础、陕西民俗与陕西旅游、歌唱、武术、篮球游戏教学等。开发“中学生课外趣味文言读本”“高中数学习题集”“中学生影视欣赏课程”“中学历史知识拓展与详解”“剪纸艺术”等校本教材。提供给学生多样化选择的课程,满足学生差异性的个性化需求,把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转化成为学生内在的核心素养特质。

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既有人文方面的,又有科学方面的;既有偏重于社会实践的,又有偏重于文化文学研究的。如“中学生如何做到服务社区”“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中学生对《红楼梦》的看法”“关于腾讯产品对人们影响的研究”“汉字魅力”“中学生使用零花钱的情况”等,让学生学会设计、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会合作、讨论及与他人沟通,学会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在保障国家课程实施的基础上,强化体艺特色学科建设,对在体艺方面有天赋、成绩突出的学生开展专业培训,开设射箭、田径、播音主持、美术专业,培养一大批体育艺术人才。学校被咸阳市体育局命名为“咸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也被评为“咸阳市体校先进单位”。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堂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战场,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发挥课堂的功能。首先学校以“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为方向,积极构建启发式、讨论式的“先学后教,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探索者与创造者。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积极营造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历程与智慧之路。

其次在教学中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分类教学、分层推进、整体发展的战略,促进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的改善和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最后,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的带动作用。目前我校有陕西省教学名师一名、陕西省学科带头人三名、陕西省教学能手八名。我校组建名师团队,通过请名师做核心素养方面的报告,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再通过名师示范课让教师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由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升级:日常教学中组织名师进行督导,深入课堂精准指导:组织“核心素养下的学科教学”系列赛教活动,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四、精心设计学科活动

在核心素养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首先构建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探索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的实施策略,聚焦凸显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比如,政治学科既要有社会实践,又要有“活动课程”,通过社会调查和访谈、问题探究和辩论等。在活动中学习和思索、认知和行动;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共同体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感情、文化修养等多方位、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数学设计数学应用、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活动;其他学科,如地理考察、历史研学活动、科学实验和探究、技术设计等形式,使学习活动充满情趣,让学生乐学、好学,让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方面承载独特的、潜在的、综合的教育功能。

五、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高中新课程倡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續发展的评价。学校树立科学的评价观,以学生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把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和学生同步发展。通过观察、讨论、展示、同伴评估及自我评估、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袋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不同场合、时间和形式等多方面资料,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全面而合理的评价。构建有实质内涵的质量话语体系,建设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和社区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以上是我校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如何让核心素养在学科体系里通过整合优化,真正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学习基础、生活基础?任重而道远,理念让我们明确方向,理性帮我们优化思路和路径,理想让我们走得更远。我校将继续立足核心素养,积极深入研究、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7).

[2]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l.教育,2016(1).

[3]窦桂梅,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EB/OL].搜狐首页·教育,2017-07-29.

猜你喜欢

核心素養教育实践课程改革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