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019-10-14曾林娟

文教资料 2019年19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生

曾林娟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及对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活动教育现状的调查、访谈与具体实践,分析该教育活动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营造良好家校合作氛围、挖掘开发课程资源、科学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等方面提高该类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生 爸爸妈妈进课堂 有效性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家校合作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之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2012年2月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提出:“家长要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发挥专业优势,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发挥资源优势,为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发挥自我教育的优势,交流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进入新时代,人们更认识到子女的健康成长不仅要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作用,还要实现家庭和学校的沟通与配合。小学生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处于基础位置,是孩子們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教育将影响人的一生。

近年来,全国各地小学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推动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家校合作,一些小学生的爸爸妈妈进入课堂,进入孩子的学习环境中。进入课堂的形式有以参观了解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生活情况的,也有根据家长们的特长,以教育者的身份参与现场教学,为开阔孩子们的知识视野及形成良好品德增添新的途径,优化德育效能。但是在现有的家校合作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响家校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家校合作教育的文献资料的整理及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活动教育现状的调查、访谈与具体实践,梳理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教育活动的现实意义,探究该类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达到强化教育效果的目的。

1.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教育活动的现实意义

1.1有利于开发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家长群体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是难能可贵而天然存在的课外辅导老师,普及面广,成员知识具有多样性特点,利用这些资源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补充,将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如安全卫生教育、饮食习惯与生活常识教育、消防普及教育等领域,可以根据爸爸妈妈的工作生活特点授课,医生妈妈讲解的“珍惜生命、远离毒品”、警察爸爸讲解的“遵守交通秩序”等活动自然要比学校老师阐释得更具体形象。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社会是最好的学校,不同职业特点的家长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库,孩子们潜能的挖掘需要合适的土壤,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这种有效开发家长教育资源的模式,将使班级教育工作变得更生动、更生活化。

1.2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有利于因材施教。

家长们参与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活动后,对小学教育有更深的了解,在一次次交流活动中发挥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能力。家长们通过“进课堂”,了解其他孩子的不同特点,身临其境地感受专业老师们的教育教法,见识其他家长引导孩子的经验。家长们体会到教育子女不是简简单单的提供衣食,对子女的教育应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孩子的期望应该是从孩子的兴趣、能力出发培养。

1.3加强了家长与教师的信任和默契,使更多的家长支持班级工作。

通过“进课堂”这一平台,家长与老师有多次的协商沟通,家长们之间有更多认识交流的机会,他们将更全方位地了解学校的校园面貌、师生状况,彼此间的关系将进一步融洽。多次合作后,家长与老师建立深厚的感情,对双方的职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深入交流,教师进一步熟悉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性格等特点,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家长也会主动关心班级教育工作。

2.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2.1课堂内容缺乏连续性、系统性。

一些爸爸妈妈“进课堂”的选材虽好,但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没有嵌入一个可持续的制度,某些内容只讲授一次课,内容较为单一,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课程体系等,难以让学生系统了解。因为缺乏连续性,实效性不强,影响家校合作的持续发展,而且在“进课堂”这类活动之后,家校之间大多没有进一步沟通联系。

2.2教学经验、水平有限。

有些家长备课虽然认真,但是缺乏专业训练的教育能力,对小学生的特点不够了解,如有的家长授课缺乏专业性指导,教学方法不恰当,没有贴近小学生特点讲解,上课纪律难掌控,上课没自信,等等。一些爸爸妈妈对“进课堂”活动持逃避的态度,不喜欢参与“进课堂”合作。授课内容深度不够,“进课堂”活动不应仅局限于活动的形式,还要有孩子的思想道德、生活习惯、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全面考虑孩子的发展情况,才能强化教育效果。

2.3缺少合作时间、缺乏合作共识。

有些爸爸妈妈由于时间原因,申报了“进课堂”活动却难以按时上课。大部分家长工作时间长,有的家长工作是倒班制的,教育子女时间少,调查显示有近70%的家长每天教育孩子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能参加“进课堂”活动的时间就更少:部分家长虽然能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进课堂”活动,但是因思想认识不高,准备不足和自身水平限制,造成“进课堂”实施效果不好:部分家长对“进课堂”重要性与对孩子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还是不够,如报名参加活动不够主动,响应不强烈,家校合作意识不强。

2.4缺少评价反馈与保障制度。

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进课堂”活动的目标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不是简单地召集组织家长参加教学活动即可。其中效果评估与跟踪反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评估结果可以为之后的活动作改进参考。经调查,现在的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活动大多缺乏评估与跟踪反馈,不注意每一个环节是否有问题,原因在哪儿,大多是爸爸妈妈们参加完“进课堂”活动后整个活动就结束,对整个实施效果与意义有一定影响。

通过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调查结果不难发现,不少“进课堂”活动保障制度缺乏,缺乏政策文件支撑。其中指导性文件《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对家长委员会宏观层面明确基本职责和组建方式等,但是对于“进课堂”该类活动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对资金保障,家长与教师具体分工、配合等各方职责不清晰。一些学校一时兴起做一个实施方案,“进课堂”活动形式化突出,效果不佳。国外,如英国、美国等国家从法律的高度明确家长的权利、义务和学校的职责与任务,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运行保障体系。国内家校合作的政策文件细则不具体,只是宏观性的指导意见。

3.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教育活动有效性提升策略

3.1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挖掘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要充分调动爸爸妈妈们的积极性,在“进课堂”活动开展前,广泛宣传“进课堂”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展示“进课堂”活动的优秀案例与实际做法,让家长们明白积极意义,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能给孩子们提供不一样的启发教育,感觉自己能胜任家长教师職位,鼓励爸爸妈妈积极参与。

学校主动以多种方式促使相互了解家校的各类信息,如学校的校园环境、管理制度、学校的成绩地位、子女的学习表现特点传达给家长,为家长选择课程、设计课程和实施课程提供必要的条件:学校教师要通过不同方式获取各家长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的状况及家长擅长特点、工作时间等相关信息。学校经常邀请家长进入学校并参与学校“进课堂”活动的课程设置、常规管理等,在与家长讨论、分享、沟通的过程中,自然家长们与老师们的“距离”就更近了。通过老师们的经验介绍与课堂教学方法指导,家长们对“进课堂”活动授课更有信心,更积极发挥智慧,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提供一切有效的课程资源。通过各种努力,学校最后形成针对每个校园校貌特点、班级年龄特点有梯次、模块化、序列化的德育特色课程体系。家长群体是最好的知识库,来自不同行业,多让他们走进课堂,科学合理地借鉴爸爸妈妈们的智慧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学生的成才路径将更宽广。

3.2制定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相关政策制度。

政策制度是基础,是一切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完备的家校合作政策制度是对诸如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等工作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美国从国家层面到各级联邦政府层面,都有系列法规条例对家校合作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法国同样在法律层面明晰了家校合作的关系;台湾地区如《家长参与教育法》与《台湾省各级学校学生家长会设置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为家校合作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我国各级教育机关、学校应参照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吸收国外及各地区的长处,针对各地区域特点,及时制定自上而下的家长“进课堂”之类活动的家校合作政策制度。如家长“进课堂”各类标准、对教师组织实施家校合作技能的培训政策、物质资金保障、评估监督机制、奖励机制、权利义务机制等制定详细的规定,要有可操作性,并形成制度文件,给予“进课堂”之类活动的开展科学有效的政策指引。具体到家长“进课堂”活动标准包括每学期举办的场次规模、时间安排、家长授课的申报等都要有规范,课程的审定标准上,可以从养成教育、安全卫生培养等视角科学规范选定授课内容:物质资金保障上,教育部门依据上级政策文件,设立专门的家校合作资金,资金的使用上包括用于宣传、购置器具、评奖等都有一定的规范;再如在评估监督上,家长“进课堂”之类家校活动开展的优势特色、课前准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环节设计、组织运行效果等都在评估监督下运行,并形成家长、学校、社会各种形式协同参与的评估监督。

3.3加大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师资培训力度。

对于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活动,小学生群体受益效果如何,关键一环在于学校组织情况如何,尤其是家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如何。因此,建立家校合作能力的指导培训机制,对学校教师与授课家长推行各类培训,提高他们合作过程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教育指导学生等能力。

教师层面,要加强家长“进课堂”合作技能培训,深刻领悟家校合作的基础知识,通过各类经典教学案例,积累与家长打交道的技巧,对“进课堂”家长成员的选拔、授课内容与方法的指导等能力全面得到提高;家长层面,组织家长参加教学技能专题讲座、案例经验交流等形式多样、符合小学生身心特征的培训,引导家长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操练技巧能力。

4.结语

小学“爸爸妈妈进课堂”教育活动是在教育部制定的相关文件精神要求下,家校合作协同培育学生的实现路径之一,从认识该类教育活动的积极意义,厘清现实困境,营造家校合作氛围、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等角度做好该类教育活动,才能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活力,为小学生素质教育增添新的色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Z].教基-[2012)2号,2012.

[3]王卫军.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4]林玲,家校合作关系的检视——一种批判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3 (06):44-49.

[5]吴重涵,王梅雾,张俊,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家校合作:经验和行动指南[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