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多元发展为本,为服务东盟培养优秀的华侨子弟

2019-10-14罗琴丽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多元发展

罗琴丽

[摘   要]广西北海市华侨中学基于为服务东盟培养优秀的华侨子弟的意义、研究价值,确立了“华侨子弟教育服务东盟”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建造温馨的华侨之家、塑造快乐的华侨之魂、培养稳定的华侨之韵、建立和谐的华侨之港的培养策略,旨在以多元发展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华侨子弟。

[关键词]多元发展;服务东盟;华侨子弟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4-0058-023

笔者所在的北海市华侨中学位于北海市侨港镇,随着北海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华侨中学的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华侨中学70%的学生为侨港镇的归侨子弟。该镇安置着从越南归来的几万侨胞,他们与东盟国的关系千丝万缕,具有通晓住在国和中国语言、文化,熟悉住在国和中国投资环境,在住在国和中国都有广泛人脉关系等优势,在实现互惠共赢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以多元发展为本,为服务东盟培养优秀的华侨子弟是十分有必要的。

华侨中学以“侨中学子健康成长,侨中教师专业提升,华侨中学兴盛发展”为办学目标,围绕合作、包容、自强、奋进的核心精神,通过侨之家、侨之魂、侨之韵、侨之港四大板块,以美丽侨中、快乐课堂、博雅课程、和谐社校为落脚点,为每一个师生创设发展空间,力求培育阳光、自主、笃行、敏学,全面而又具有个性的侨中学子。

一、以多元发展为本,为服务东盟培养优秀的华侨子弟的意义与价值

1.北部湾沿海地区人文底蕴及人文教育现状。

(1)北部湾沿海地区面向东盟直通世界,最初以渔业和简单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以个体小商业为主要经济形式和生产方式,再加上该地区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比较优越,因此,当地居民(相当一部分为华侨,并且以东盟国家回迁的华侨为主)谋生压力不大,只要通过简单的劳动就能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这导致人们对文化程度的要求并不高,对子女在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投入力度不大,导致该地区人民的文化底蕴比较薄弱。

(2)人文教育的缺失使学生远离了自然、社会,失去了用心灵感受自然和传统的机会。

2.能统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而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学校办校模式,开拓华侨子女教育渠道,提高师生服务东盟、合作东盟的服务意识。

3.能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深化教育研究,有助于健全学生人格。华侨中学是“自治区2012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实验学校,紧靠北航大学东盟学院(北海独立学院),又具有丰富的侨乡文化资源、体育艺术资源等。各种教育资源的融合及优化,将会深化教育研究,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4.通过特色课程的建设,例如东盟知识、东盟小语种等课程的开设及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丰富,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国际眼光,探索中学生学习小语种或出国学习的成功途径,为服务东盟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5.实现学校与社区(侨乡文化)、高效资源(北航),网络资源的有效沟通,为促进教育研究的发展积累成功的经验。

二、以多元发展为本,为服务东盟培养优秀的华侨子弟的目标

1.华侨中学以“人文教育”为办学特色,着力培养师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学校的内涵建设,加强“华侨子弟教育服务东盟”的战略意义;了解学校华侨子弟教育的基本状况,以及东盟人才需求的基本状况,分析华侨子弟教育对东盟发展的潜在作用并形成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学生人文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策略等进行研究。

2.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重点在于全面提高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探讨华侨子弟教育的途径、策略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學习展示平台,指导教师及时总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和经验等;整合资源,开设特色课程,如东盟知识、侨乡文化、小语种课程、校园足球、书画等;集中力量,大力开展华侨子弟教育服务东盟行动,强化学生服务东盟的意识。

4.使教育发展更具有特色。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多元化,初步形成教育发展特色,从而有针对性地为服务东盟培养人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学生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树立为东盟服务的意识,使学生受益。通过研究东盟教育需求,深化与东盟教育的交流,构建学校特色,传承中华文明。

三、以多元发展为本,为服务东盟培养优秀的华侨子弟的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华侨子弟教育,指通过多元化特色课程与多元化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华侨子弟关注东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未来国际型人才。

多元化特色课程指基于侨乡文化底蕴所构建的校本课程。华侨中学将多元化特色课程分成两大类:活动类课程和学科类课程。

基础教育服务东盟,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教育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加强与东盟国家学校的合作与交流,互派留学生、教师,开展教学与师资培训。

2.创新之处。立足于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为学生的成长负责,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将人文教育、道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将学校文化与东盟文化相结合并对其进行研究;探索优秀华侨子弟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以特色课程建设为切入点,聚焦于服务东盟优秀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发展研究。

四、以多元发展为本,为服务东盟培养优秀的华侨子弟的策略

1.建造温馨的华侨之家。华侨之家中的“家”指校园。学校围绕“侨”这一主题来营造美丽、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在开展的各项活动里渗透乡土情怀,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以凸显美丽侨中文化。

具体做法有:①绿化、美化校园环境。②打造平安校园。③开展系列校园文化主题教育活动。④开展书香校园系列师生读书活动。⑤校长成长,规范管理。

2.塑造快乐的华侨之魂。“魂”在这里特指一种超越,主要通过快乐课堂这一途径实现。质量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素养是决定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发展合作学习课堂、快乐研究课堂、自主探究课堂、快乐科普课堂的关键。华侨中学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

具体做法有:①以学习型课堂为导向,构建合作学习课堂、快乐研究课堂、自主探究课堂。②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让他们积极主动合作、探究。③师徒传带。④强化质量意识。⑤开展广泛的校际交流。⑥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开发。⑦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帮助教师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带动教师专业成长。

当前华侨中学有自治区级C类课题《北海市华侨子弟教育服务东盟的战略研究》。学校还开办了快乐科普课堂,具体做法如下:①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节。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③创建科普展室,展示学生的科技作品。④让科普融入课堂。

3.培养稳定的华侨之韵。“韵”,特指本土礼仪,通过博雅课程育华侨之子,搭建社区与学校的桥梁。博雅课程包括礼仪文化课程、侨乡文化课程、对外交流课程、足球文化课程、艺术文化课程,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资源。

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实践活动等培养侨中学子的文化素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主要通过如下途径:①开展系列德育活动。②开展系列师生文明礼仪活动。③开设侨乡文化课程。④对学生开展“爱学校、爱侨港、爱北海”的教育,加深他们对家乡的认识。⑤创设侨乡文化展室。⑥开设小语种等特色课程,开设越语班。⑦加强学生英语口语的应用培训,突出外语优势。与此同时,还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活动,增长学生的国际知识,提高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培养师生国际视野。

学校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与艺术能力。在体育方面,以足球为例:①每学期举行一次班级足球比赛。②开发足球校本课程。③加强校队足球集训。④申报立项市级课题《校园足球运动普及发展的研究——以华侨中学为例》。在艺术方面:①成立艺术社团。②开设舞蹈、合唱课等校本课程。③培养艺术生,给他们传授相关的知识、技法等。④每两年举办一次文艺会演。

4.建立和谐的华侨之港。“港”,指社区。社校和谐主要通过校园如家、社校互动、整合资源、服务社区四大途径实现。学校与家庭、社区开展良性互动,实现校内外合作与交流,整合资源,使社区的教育资源对学校教育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以此来影响与促进社校和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体做法有:①建立健全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建立教师家访制度。②家长委员会參与学校管理。③开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亲子沟通辅导课。④组织学校师生参与服务社区的有益活动。

五、对以多元发展为本,为服务东盟培养优秀的华侨子弟的社会评价

华侨中学通过以多元化发展为本,为服务东盟培养优秀的华侨子弟,使得归侨与东盟国家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日渐深厚;通过开展与东盟国家互换留学生的合作项目,加强国际人才培养,发展储备人才。

华侨中学进一步发展特色课程项目,遴选一批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全面提升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华侨中学建立师资队伍建设项目,以增强教师队伍教育技术能力为核心,培育和造就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加大投入,加快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名师工程”强化教师培训。

综上所述,华侨中学挖掘自我优势,确立了“华侨子弟教育服务东盟”的战略目标,旨在进一步带动全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服务东盟打基础。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多元发展
作文教学小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研究
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中本土资源的利用
影像长证中华梦重振珠影之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