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中生生命教育内容及特点研究
2019-10-14万雅静
万雅静
[摘 要]高中学段开展生命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高中生自身发展的人生必修课。有利于深化高中生核心素养研究,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高中生生命教育研究内容丰富,包含自然生命教育、社會生命教育、精神生命教育,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特征。
[关键词]高中生命教育;意义;内容;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4-0056-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曾强调,中小学生必须提高综合素质,要保持健康的身心,要敢于面对挫折,磨炼意志,养成乐观、坚韧的品格,努力做一个人格健全、品行高尚的人。要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做一个有修养、有情怀、有担当的人。将人的全面培养与国家、社会、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希望在正确处理与他人、国家、社会、民族的关系中升华生命价值。习总书记的这些讲话精神为学校教育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应始终围绕人的生命展开,教育学生学会认知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关怀生命、感受生命的意义直至实现生命的价值。在高中学段开展生命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高中生自身发展的人生必修课。
一、高中生生命教育研究的意义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在一定程度上虽能较好地处理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但是由于存在心理发育相对滞后、自我意识强烈、高考压力大、叛逆心理严重、抗挫能力较弱等问题,人际交往冲突、暴力、自杀、危及他人生命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危及学生自身生命安全,甚至对家庭的幸福、他人的生命权益、社会的安定和谐都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影响。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使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要求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为研究高中生生命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在2016年的相关研究成果中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层面,并凝练为十八个基本点。珍爱生命成为健康生活层面的首要基本点。其重点要求除了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培养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外,特别强调要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加强高中生生命教育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珍爱生命、自尊自爱自信、坚韧乐观、奋发向上的积极品质,有利于学生准确认识自我,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生命教育的研究充盈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内容和培养路径,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高中生生命教育研究的内容
(一)自然生命教育
1.死亡教育
死亡是自然生命发展不可避免的阶段。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死亡教育对于我国中小学生而言比较缺失。无论家庭还是学校教育,对于死亡的话题都持回避的态度,这就导致学生对死亡缺少科学和理性的认知。生死是辩证统一的双方,不能正确认识死亡,也会影响人们对“生”的看法和评价。正确的生死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知生命的意义,只有懂得自然生命的有限性,才能更加珍视生命。加强死亡教育,旨在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不畏惧死亡,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让高中生体悟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呵护生命。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渠道,需要积极构建死亡教育的整体规划,采取显性活动与隐性渗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适度、适当的相关模拟演练活动,设置系列化的死亡教育课程, 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推进死亡教育。
2.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是教育的基石,忽视安全教育,学校教育就会缺少安全保障。保护学生生命安全,降低安全事故,提高自我保护技能,是中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1996年至今,国家一直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通过这一主题活动日的确立,唤醒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2018年,该活动的主题为“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通过开展交通安全、运动安全、饮食安全、防溺水等相关教育,组织防止校园暴力活动、开展自救逃生演练活动,重在让学生遵守规则,具备一定的防患意识,掌握一定的应对意外事件的自救能力,从而减少伤亡。
(二)社会生命教育
1.亲情教育
家庭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空间,亲情是生命中最无私、最温暖、最美好的情愫。亲情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父母等家庭成员的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强化家庭责任感。但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一阶段与父母在相处中容易引发冲突和矛盾,处理不善会造成亲情疏离、反目成仇、孩子离家出走甚至伤害父母等事件的发生。教师要加强高中生亲情教育,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正面引导,有效沟通,培养学生的孝道,使他们能够体会和理解父母的艰辛;父母要让孩子体验家庭温暖,感受亲情,明确家庭责任,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
2.合作教育
人与人的关系是影响生命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会合作,是人生命发展的必备品格和素养。力量源自于团队,荣誉形成于集体。单打独斗,一枝独秀,已经背离新时代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共享、共治、共建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合作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弘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正确处理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汲取正能量,资源共享,荣辱共担,在团队共建过程中贡献力量,在团队共同成长中不断健全自身人格,从而健康快乐地生活。加强合作教育是高中生生命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时代内容。
(三)精神生命教育
1.自信教育
自信是人生命发展中的优秀品格之一。自信教育对于高中生性格养成、人格健全、命运发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一個充满自信的人,能够悦纳自己,赏识别人,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能增强自觉性、自律性,积极、乐观、阳光地生活。
2.磨难教育
磨难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人的一生充满了困难和挫折,唯有勇敢克服,积极应对,战胜磨难,形成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感受生命的伟大。加强磨难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挫折存在的客观性,正确看待成长道路中的挫折,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战胜挫折,感恩挫折,在经历挫折的历练中,丰富生命内容,提升生命的质量和水平。适度地创设一些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小挫折,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锻造生命的韧性,在磨砺生命的历程中,使生命愈发坚韧。
三、高中生生命教育的特点
(一)实践性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质。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只有将价值观与生活实践融为一体,并在实践中感知、领悟、深化它,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高中生生命教育是一项知行合一的实践性教育活动。其教育效能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能够掌握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生命教育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自觉实践,在实践中强化生命意识,掌握生存技能,体会生命的可贵,领悟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随着实践的日益变化,逐步完善生命教育理念。
1.构建活动型生命教育课程,增强实践体验
教师要积极探索高中生生命教育课程,努力构建理论知识逻辑与实践生活逻辑融合统一的活动型课程。做到生命教育内容活动化,将生命教育的理论教育通过一系列活动设计呈现出来,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理论与生活科学融合,让学生在真切的实践活动中历练,在自主辨析的思索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改进生命教育的教学方式,提高实践能力
针对高中生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多元可塑等特征,教师要改进生命教育的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讨论氛围。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确定科学适度的生命议题,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任务驱动,参与生命探究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合作和探究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生命意识。实践是理论的基础。高中生生命教育只有扎根于社会实践,聆听时代之声,在发展的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身,才能永葆魅力,继续向前。
(二)开放性
海纳百川,故成其大,开放包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高中生生命教育只有坚持开放性,吸收借鉴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生命教育的文化成果,不断探索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面临的新挑战,才能守正创新。
1. 参考人生不同发展阶段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
人的一生是由前后相继的不同发展阶段构成的内在统一体。各个阶段的生命发展虽然具有特殊性,但也具备一定的普遍性。高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高中也是初中和大学之间的衔接阶段,是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顺承阶段,因此,高中生生命教育既离不开初级中学阶段的基础,也要面向大学阶段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借鉴中学生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了解生命教育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高中生生命教育研究提供指南,明确高中阶段生命教育研究的任务,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命教育研究体系。
2.借鉴国外生命教育的优秀成果
查阅文献可知,国外生命教育研究起步早,在生命教育研究的内容、对策等方面有丰硕的成果,对于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例如,英国的生命教育具备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法国针对不同阶段青少年的身心规律设置了从幼儿园到大学不同阶段的丰富生命教育内容;德国的生命教育内容侧重朴素和善良,从保护小动物、保护环境到同情弱者和宽容待人,生命教育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高中生生命教育要学习和吸收外国生命教育的有益成果,熔铸百家,科学分析,取长补短,不断创新。
总之,高中生生命教育作为一项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灵活而富有实效地进行。
[ 参 考 文 献 ]
[1] 罗羽,张慧兰.国内外死亡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J]. 护理管理杂志,2018 (3):175-179+184.
[2] 传承民族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2-27(8).
[3] 王定功. 英国青少年命教育探析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3(9):74-78.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