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中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教学资源建设
2019-10-14彭润雨
彭润雨
[摘 要]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是一门理论性与逻辑性较强的课程。文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从中职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呈现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资源建设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中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4-0087-0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是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指导课程及见习、实习的先修课程。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有助于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特点与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地做好学前儿童教育工作,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单纯地依据个人的理论知识来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处于“安静甚至睡眠的状态”,这种“我来讲你来听”的模式和单纯地以书本为参考来进行教学,难免让课堂失去活力。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求教师更新理念,探索新的教学资源建设路径。
笔者认为新的教学理念就是以一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来指导学前儿童发展心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做一体化”即基于工作导向的“教学做合一”,它是20世纪末在德国形成与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Felix Rauner教授和他的同事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这种课程设计方案是目前中高职院校所推崇的课程改革方案所运用的重要工具之一。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性,从而实现资源优化,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一、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职教学资源建设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教学资源建设只重视课程数量,忽略学科的常态化建设,重视教师在某一学科领域的参赛及比赛获奖结果,而忽略比赛对这一课程领域的资源建设的辐射作用,因此比赛对教学资源建设的作用效果甚微。其次,只重视课堂教学资源建设,比如教师备课或集体备课,而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比较少,如专家讲座、专题报告参与的人数比较少,活动也少,导致教师深受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难以掌握时代所要求的新的方法、新的课堂呈现方式。最后,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需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中职生本身基础比较差,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但对新问题新方式感兴趣,喜欢动手,但不喜欢动脑,自控力比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对课程资源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本文就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这一课程为例,来谈这门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
二、基于教学做一体化中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教学资源建设实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不仅需要教师的参与,还需要学生的参与,既要能“走出去”,也要能“请进来”,不断实践才能丰富教学资源。因此,对于教学资源的建设,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程教学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作为一门专业理论课程,对于中职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需要像本科生那样深刻,但也要求其能基本理解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并能够对学前儿童所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作基本的分析,以及能组织基本的教学活动。由此,需要教师对各种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需要的是否需要简化,还是需要注入新的内容,这都需要本专业的教师集中在一起讨论内容的取舍。比如《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这一章节里,测验法与实验法这两种方法,鉴于中职生的基础水平和岗位需要,对这部分的知识点只需要他们了解就可以了,但对于观察法还有访谈法就要重点进行掌握。因为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需要运用观察法去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而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还需要对孩子的同伴、家长或其他相关的人进行访谈。这样,对不同内容的整合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与职业岗位相适应。
2.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繁多,但不同的学科,用到的方法不尽相同。归结起来,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的教学中,笔者认为主要用到这些方法:(1)自主学习法。本门课程中要掌握的概念不少,为了能让学生通俗易懂地掌握概念,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掌握概念中的关键词,并进行举例说明。比如在让学生掌握“想象”的概念的时候,引导学生把概念中“表象”“加工改造”“新形象”的关键词找出来,然后配以图片让学生理解,最后通过看学生举例是否恰当来检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能把抽象的知识内容变为一个个更直接更真实的、形象生动的案例。在教学资源建设中,需要平时课内课外的收集,還要对收集到的典型案例进行主题编号,这样便于教师与学生查找。(3)模拟教学法。这是根据教学内容,围绕着幼儿园常见的问题采用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学前儿童注意”的时候,提问:在课堂上怎样引起幼儿的注意,你打算怎么做?然后让学生模拟给幼儿教学的一个片段。学生自编自演,呈现模拟课堂。最后学生评价,教师总结与补充。(4)实践教学法。把课堂延伸至课外,利用“校园合作”即中职学校与幼儿园合作的平台,让学生“走出去”,将在课堂中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实际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然后选取比较成功的和失败的教学实践案例,这既可以让上课实践的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更加主动努力学习,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反思自身的不足,然后主动地投入学习中。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转化为能力,能力又反过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学生的其他素质和能力如心理素质、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等也得以提升。
3.课程呈现方式
利用现有的各种信息化手段,把各种教学资源应用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平台,构建新型的学习环境,推进优质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如一节课、一个报告、一个专题讲座,通过信息化手段的收集,受益的不仅仅是参与的教师与学生,更是全体教师与学生。因此,课程的呈现方式也随之要更新。精品课程也会应运而生。具体说来,课程呈现方式有课程内容的电子版、课堂全程录播、练习内容的电子版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上传,通过扫一扫进行个别化课堂教学,让不动的课堂变为移动的课堂,学生对于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随时继续学习。
总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它需要用心地去采集、整理、加工和保存,为教学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必须要不断地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不受时空限制,真正实现教学既面向全体,又体现个性化。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丽萍.“教学做合一”模式在导游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3):128-129.
[2] 李岩,张弘,张彬.网络环境下常态化课程资源建设的方法与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S2):269-271.
[3] 王文军.激活《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5-86+118.
[4] 李静,白云.高职软件实训课教学资源整合的实践[J].文学教育,2018(8):34-35.
[5] 刘万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