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舞台表演与训练方法

2019-10-14张歌

文教资料 2019年19期
关键词:舞台表演训练声乐

张歌

摘 要:声乐是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过于侧重技巧训练、唱法研究、风格样式等方面的梳理和思考,忽略舞台表演艺术这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围绕这一内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声乐 舞台表演 训练

声乐艺术不仅是一门歌唱艺术,而且是一门表演艺术。对于歌唱者而言,是把人内心的认知、情感、想象等以声乐作品为载体表达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演唱与表演唇齿相依、密不可分。演唱者不仅要有超群绝伦的歌唱功底,还要具备较强的舞台表演能力,让观众享受到集声、色、味于一体的音乐盛宴。张弛有度、游刃有余的舞台表演带给现场观众的不仅是感官器官的强烈冲击,而且是与现场观众的精神交流、思想碰撞的重要媒介。演唱者在演唱中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不容小觑,都需要反复斟酌、思量、“打磨”,这样才能使演唱达到一定的水准高度,更富有感染力。尤其是在我國的民族声乐艺术中,“神形兼备”的舞台表演艺术更是不可或缺。我国民族声乐届的泰斗、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声、情、字、昧、表、养、象”的选才、育才七字标准。其中的“表”是指演唱中的表演和形体动作,“象”是指演员的形象、仪表、台风、气质与风度。

一、舞台表演训练前的案头工作

毋庸置疑,旋律、歌词是构成声乐作品的两大核心要素,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声乐作品之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察觉,在对学生进行实际的舞台表演训练时,经常发现有学生唱错甚至是忘记歌词,读谱不认真,节奏、音准等各种“低级”问题频出,常常顾此失彼,导致不能全身心尽情投入舞台表演。如在演唱罗西尼《赛船会前的安佐蕾塔》(A nzoleta avanti laregata)时,里面有很多的倚音,但在演唱时经常会因为读谱不严谨漏掉这些小的细节,以致听起来觉得“不地道”,缺乏一定的艺术水准高度:有的学生由于缺乏对作品的深刻剖析,在舞台表演训练时舞台动作太过“随意化”“原生化”,更有甚者设计的舞台动作与作品内涵主旨相违和。这都源于对作品的熟悉,剖析、挖掘的宽度、深度、广度太过“浅显”“粗糙”。有鉴于此,课前学生必须做好案头工作,养成严谨的读谱习惯,认真练习,但并不是一味关注“声音技巧”。而且要查阅、观看、分析大师的演唱视频,观察其如何演绎诠释作品,如何驾驭舞台,如何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并试图通过作品蕴含的创作意图、艺术内涵思量,设计、编排属于自己的舞台演绎方式,才能高效上好舞台表演训练课。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同时,在努力满足观众听觉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观众视觉的满足下功夫。在满足观众视觉这项坚不可摧的任务面前,对于演唱者而言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舞台表演。

二、舞台表演训练的具体内容

表演是中国戏曲的一大重头戏,其特点是程式化的表演模式蕴含着千变万化的艺术内涵。手、眼、身法、步是一种深入浅出的舞蹈动作的艺术规律,它不是指手势、指形、眼神、腰腿功、台步等人体各部分的具体技法(各种技法属于基本功的范畴).而是指在身段动作中运用这些技法的法则,指人体各部分的活动在身段动作中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有机联系[1]。正如前辈艺术家曾总结的“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源,步为根”。“手”“眼”“身法”和“步”是统一的整体,在具体的舞台表演中可以根据音乐艺术的具体需求突出某一具体体位的肢体动作,不可漠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力争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很好地营造、渲染艺术气氛,增强艺术效果。

(一)手

在一系列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舞台表演中,手势动作的表演几乎是每一位舞台表演者都会涉猎的形体动作。舞台表演中的手势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对生活艺术的提炼、升华、美化。手势的动作必须符合音乐的内容,根据音乐的主旨内容、情感选择合适的手势动作,手势动作的快慢、大小要与音乐的内容相符合。如在演唱一些歌颂性质歌曲的情绪激昂、意境广阔时,通常需要把手大打开。如在演唱陈道斌、栾凯创作的《我的深情为你守候》的“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方”这一乐句时,第一次出现全曲的最高音小字二组的降b,可以把手打开的艺术形式表达内心情感。紧接着音乐以迅速下行的方式到小字一组的降d“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则可以双手闭合的艺术形式表现。这样能有效避免站在那儿手不知放哪儿的尴尬场面,增强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及可观性、可听性。

(二)眼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戏曲界有句话叫“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眼功训练的基本眼法动作包括:“远近看、上下看、左右看、环动、定神、放神”。这些在舞台表演中最常用,尤其是在民族声乐中,应用更广泛,几乎每一作品都需要大量的眼神动作和形体动作加以演绎。在眼功训练中必须做到心中有物、虚实有度、收放自如,这样才能很好地感染观众,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如在演唱选自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母的《娘在那片云彩里》“冬儿啊,你抬头看,抬头看。日头亮,天空蓝”时,就可以运用“上下看”“环动”“定神”“放神”的方式增强这一乐句的艺术感染力。又如演唱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中于小芹的《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时也需要大量眼神动作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三)身法

“身法”与“身”不同,“身”是统称,包括肩、背、胸、肋、腰、腹、臀、胯八个部位。“身”与“手眼步”从名称看,后者指的是具体部位与形态[2]。“身法”是指以手臂、腰腿为主的肢体动作;在身段动作中,一般以脚步为基础,以“手眼”为主导,“身法”要受“手眼”及脚步的制约[3]。如选自比才的歌剧《卡门》中的《哈巴涅拉》,要求演唱者不仅有较高的演唱技巧,还要有大量的身段表演,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卡门的艺术形象。“卡门”这一角色要求演唱者不仅会唱,更要去演去跳才能很好地诠释其性格特征,一些声乐学习者及声乐爱好者害怕自己不能很好地驾驭里面的表演而对这部作品望而却步。

(四)步

“步”是指身段动作的脚位和步数。舞台表演不可能离开歌唱而进行单独的舞台动作和舞姿表演,那将成为戏剧或舞蹈:同样过于依赖演员自身去造型,或是满足歌唱的声乐技巧,又会失去动态的韵律和姿态的表现力[4]。音乐情绪比较激昂、音乐色彩较为明亮的音乐中以较稍快的步伐为主。如选自威尔第作曲的《茶花女》中的《饮酒歌》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人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如果采用较慢的速度跳,就不符合音乐的情绪色彩及性格特点。又如河北民歌《小白菜》,整首作品的情感基调是悲伤的,是由大量下行旋律线组成的。如一开始的歌词“小白菜呀,地里黄呀”奠定了整首作品暗淡、悲凉的音乐基调,因此在舞台上的步伐动作宜慢不宜快,以更符合这首作品的情感内涵。

三、舞台表演综合实践训练。

(一)举办小型观摩音乐会

可以通过选择几首演唱的比较好的作品,进行重点的舞台表演训练。然后通过举办小型的观摩交流会逐步慢慢适应舞台、驾驭舞台。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声乐演唱者良好的“台风”,即演唱者在舞台上的所有仪态动作。亦可说是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行为举止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特有的艺术气质。初学者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正视问题的存在,其次要多多给自己创造舞台锻炼的机会。

(二)举办大型音乐会

在逐渐对舞台有了一定的适应性之后,可以排练一些小型的对唱和重唱甚至是歌剧小片段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舞台表演训练,通过参加比赛或者是举办大型音乐会等方式增加舞台表演锻炼的机会。可以请更专业的声乐教师及家人、朋友等业余观众观看自己的演出视频,进行全方位的“会诊”。一切外在的肢体语言、所有的舞台动作表演都是为了更好地诠释作品的情感内容。

四、结语

要很好地掌握舞台表演艺术并非朝夕之功,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除此之外,要成为出色的歌唱演员,不仅要善于运用恰如其分的形体表演演绎作品,还要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用心体会,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用心积累,不断提高艺术修养,才有可能演绎出“抓住”人“灵魂”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陳古虞,场上歌舞局外指点——浅谈戏曲表演的艺术规律[J].戏剧艺术,1978(12).

[2]吴华闻,究其“身”而正其“法”一析“手眼身法步”的“法”[Jl.戏剧艺术.1987(12).

[3]陈古虞,场上歌舞局外指点——浅谈戏曲表演的艺术规律[J].戏剧艺术,1978(12).

[4]朱珠,试论歌唱表演艺术[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9(10).

猜你喜欢

舞台表演训练声乐
试论提高舞蹈演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