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陵梵刹志·云南僧游方》“金马”考

2019-10-14顾艳

文教资料 2019年19期
关键词:金马

顾艳

摘 要:《金陵梵剁志》卷一“云南僧游方”有云:“演华言于金马,论风景于碧鸡。”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结合对文和上下文句等据境索义的训诂方法,可以推断词语的意义,“金马”指令云南省昆明市西南的金马山。

关键词:金马 碧鸡 汉语语法 据境索义

洪武年间,一群云南僧人到应天府(今南京)访学,明成祖朱元璋希望这些僧人开阔眼界,要求他们遍访各地名山和高僧,回到云南时,把游历时的所见所感演说给更多人听,于是写下了一道敕谕。这道敕谕后由葛寅亮整理收录于《金陵梵刹志》卷一,即“云南僧游方”,其中写道:

“特敕往游阅诸名山,廓尔方寸,睿尔神灵,异时一归,演华言于金马,论风景于碧雞,时乃道冠点苍,神游八极,快矣哉。”[1]

句中有“金马”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金马”共有六个义项,分别为:1.金制的马。2.汉代宫门金马门。3.汉代国家藏书之所。4.朝天或帝都。5.翰林院。6.我国福建沿海金门、马祖两岛的并称[2],显然,这些意义都难以与句中“异时一归”的语境相匹配。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利用据境索义的方法,从语法和语义角度出发,结合史实考察,可以帮助理解“金马”在句子中的意义,并对大型辞书的编撰提出一些建议。

一、语法结构

分析“金马”在句中的意义,可以先从“演华言于金马”这句话的结构人手,推测词语的语法和意义范畴,明确探索词义的方向。“金马”在选句中与介词“于”构成介宾结构,作动宾结构“演华言”的状语。“于”和“金马”的关系非常密切,“于”在句中的用法能够反映“金马”的一些语义特征,帮助理解“金马”的意义。

古代汉语中“于”主要有四种用法,分为引出处所或时间、介绍对象、表示比较和表示被动[3]。

首先可以排除“于”在选句中表示被动的可能。介词“于”在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时,格式为“谓语动词+于+行为主动者”,比如《左传·齐晋鞌之战》“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等,谓语动词和“于”之间没有其他成分。至于“演华言于金马”,在谓语动词“演”和“于”的中间还有“华言”作为“演”的宾语出现,不符合“于”表示被动的格式形态,所以“金马”的意义不可能是表示行为主动者的人物或事物。

其次可以排除“于”在选句中表示比较的可能。介词“于”一般放在形容词谓语之后表示比较的意义,比如《苟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选句中“于”的前面没有形容词谓语,不表示比较。所以“金马”的意义不可能是某种用于比较的人物或事物。

至此,“于”在选句中仅有引出处所、时间或介绍对象的可能。“谓语动词+宾语+于+处所/时间/对象”的语法结构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比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遂置姜氏于城颍”(处所),《论语·述而》“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时间),《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对象)等。从语法角度看,三者似乎都说得通。

从语义角度看,中国古代有用动物表示时间的先例,比如《东方朔占书》“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羊,四日占猪,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中的“马”表示正月初六,旧时把每个月的二十一日称为“马日”等,但现存文献中“金马”一词没有表示时间的用例。语言具有社会性,词语的意义不可能只在唯一的语境中被使用,因此选句中“金马”表示时间的可能性也不大。

所以,“金马”的词义可以初步断定为“演华言”这一动作发生的处所或对象。

二、据境证义

据境证义,就是依据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推断词语的准确意义。周大璞对据境索义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根据对文推敲、根据上下文句推敲、根据辞例推敲、根据修辞手段推敲和根据行文条理次第推敲[4]。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对文和上下文句探索词义。

(一)对文证义

对文,指处在结构相似的上下两个句子中相同位置的字和词,这些字和词往往在意义上有联系。“金马”一词所在的句子是一个结构整齐的对仗句——“演华言于金马,论风景于碧鸡”。其中“演”与“论”是同义关系,“华言”和“风景”对称,都表示演说的内容,那么“金马”和“碧鸡”在意义上应当相关。

历代文献中“金马”和“碧鸡”同时出现的情况比较多。现存文献中关于这两个词语的最早记录是《汉书》卷二十五下的“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在这句话中,“金马”和“碧鸡”表示两个神灵的名称。“益州”是汉武帝设置的十三个州级行政区之一,其中包含今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汉书》卷二十八下“青蛉”条目中写道:“禺同山,有金马碧鸡。”“青蛉”是西汉设置的县城名城,即今云南大姚县,“禺同山”即今紫丘山[5]。所以“金马”在汉代时表示出现在云南大姚县紫丘山一带的神物,这一义项在《汉语大词典》中失收。

到了唐代,金马碧鸡的传说东移至滇池地区,且由抽象变为具体,表示分立滇池东西的两座高山。《蛮书·山川江源》载“金马山在拓东城螺山南二十余里,高百余丈,与碧鸡山东南西北相对。土俗传云,昔有金马,往往出见。山上亦有神祠”。正德《云南志》介绍碧鸡山时称其“上多佛寺”,介绍金马山时称其“麓有归化佛寺”,另有西竺摩揭提国阿育王三子的传说[5].可见金马山和碧鸡山自古就是云南地区的佛教重地。“金马”的这一义项在《汉语大词典》中亦失收。

利用对文证义,结合句子的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演华言于金马,论风景于碧鸡”中“金马”的意义有两种可能:一是古代传说中出现在云南大姚县紫丘山一带的神物,表示“演华言”的受事对象:二是地处云南昆明市西南,隔滇池与碧鸡山相对的佛教重地金马山,表示“演华言”发生的地点。

(二)上下文句证义

上下文证义与对文证义略有不同。对文证义一般适用于一句之内或对仗的两句话之间对应的内容,上下文证义则从更宽的语言环境出发。由于篇章语义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可以通过分析相邻的句子、段落中对应的内容,甚至全文大意理解词语。

《金陵梵刹志》卷一“云南僧游方”原文如下:

“金仙之教,甘心寂寞,成在苦空。故修道者多栖岩屋树,落魄林泉,玩霄壤之明月,吟清风于松下,置身物外,沦世事如太虚。若是者,乃修之宣之。尔云南僧修者,不辞万里之遥,欲觉因缘十二,若止京师而师云南,又何知天台之景、两浙之美、高僧之渊薮?特敕往游,阅诸名山,廓尔方寸,睿尔神灵,异时一归;演华言于金马,论风景于碧鸡;时乃道冠点苍,神游八极,快矣哉。”[1]

从相邻的句子看,“时乃道冠点苍”中,“时乃”即“而乃”,为顺承连词;“冠”表示覆盖;“点苍”是地名,即云南大理的点苍山,又名苍山:这句话的意思为“然后道义就能覆盖点苍山”,即把道义在点苍山发扬光大,这与在金马山、碧鸡山演论华言和风景的意义是前后连贯和衔接的。大理自古就是云南佛教重地,素有“妙香佛国”之称。《滇略》卷六载:“世传苍洱之间在天竺为妙香国,观音大士数居其地。”点苍山上又有崇圣寺、感通寺、无为寺等众多古代佛教建筑[6]。金马山和点苍山一样,地理位置和佛教背景都非常适合僧人回到云南后讲学交流。

从文章大意来看,全文开头写僧人修行问道应当云游四方,不畏路途艰苦,才能有所收获。中间写云南的僧人不辞辛苦来到京师修行,如果直接返回云南,就会错过天台、两浙的美景,失去众多高僧的指点。结尾部分写皇帝特令云南的僧人遍访名山和高僧,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到那时再回到云南,到金马山、碧鸡山、点苍山等地,把沿途学到的知识、见识到的美景介绍演说给更多人听,弘扬佛法,这是非常令人愉悦的。“金马”表示云南佛教重地金马山,更符合文段中命令僧人云游修行之后回到云南传道交流的语境。

综上所述,可以基本认定“演华言于金马”中的“金马”指云南金马山。

三、史实考证

现有历史研究表明,明代确实有僧人在南京一带访学之后,回到云南金马山讲学修行弘扬佛法,比如晚明时期的云南高僧古庭禅师。《补续高僧传》载:“庚戌走金陵,谒无隐道和尚(即无际和尚),示师‘万法归一话。”《古庭祖师语录集略》的《序》中称:“和尚布法于金陵,卓锡天界时,学徒弥众,而无乏目。”《明滇南诗略》称其“于金陵之牛首,舒州之浮山两大法刹出力尤多”。古庭禅师年轻时就游方参学,遍访高僧,先后驻锡于南京天界寺和牛首弘觉寺,直到晚年才回到云南金马山归化寺弘法[7]。

虽然朱元璋的这道敕令并非写给古庭禅师,但古庭禅师的经历说明明朝时期存在云南僧人云游四方后回归故里在金马山等地区讲学的情况。至此可以确定“云南僧游方”中的“金马”指云南金马山。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句子语法结构,使用据境证义的训诂方法结合史料考证,可以确定选段中的“金马”当解释为金马山。《汉语大词典》在解释“金马”和“碧鸡”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词义失收的问题。《汉语大词典》中“金马”表示“传说中出现在云南地区的神物”和“云南金马山”的两个义项失收,在“碧鸡”的解释中两个意义均被收录。在解释“碧鸡”时,词典引用了“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作为例证,如果在编撰辞书时能够利用例句,将“金马”和“碧鸡”联系起来进行连文互证,就不会出现同一义项在两个词语的解释中一收一失的情况。

其次是首例滞后的问题。《汉语大词典》对“碧鸡”的解释中虽然收录了“山名。在今云南省昆明市西南”这一义项,引用的例证却是元代李京《初到滇池》中的“珍重碧鸡山上月,相随万里更多情”。根据朱惠荣先生的历史学研究成果可知,最迟到唐代“碧鸡”就已经用来表示碧鸡山,况且唐代樊绰写作的《蛮书·山川江源》中就已經有对金马山、碧鸡山的描述[5]。编撰辞书时应当广采博取,触类旁通,参考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等研究成果,建立和利用内容详尽准确的高质量文献数据库,不断完善辞书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葛寅亮,金陵梵刹志(上)[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1-6.

[2]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11卷)[K].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1158.

[3]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古代汉语(上)[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335-337.

[4]周大蹼,训诂学初稿[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196-202.

[5]朱惠荣,金马碧鸡考[J].学术探索,1999(03):75-77.

[6]陈文婷.点苍山文学景观研究[D].昆明:云南民族大学.2015.

[7]杨子人,明代云南高僧古庭禅师生平考释[J].西南古籍研究,2011(00):282-300.

猜你喜欢

金马
昆明市小金马幸福合唱团
巩俐重返金马
阿哈尔捷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