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2019-10-14苟延杰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业链供应链农业

苟延杰

(四川文理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一、乡村振兴战略新篇章:融合·重构·互联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政策主线。在二十字的总体要求中,“产业兴旺”排第一,强调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要点。自中央一号文件(2015年)首次指出“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借助新技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规划指出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充分利用电商、“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打造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要融合多种元素,全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从实践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是数字时代各垂直产业的基础设施,由产业中的骨干企业牵头建设,以分享经济的方式提供给行业广大的(小企业)从业者使用,通过从整个产业链角度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整个产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整个产业的运营质量与效率,并通过新的产业生态位客户创造新的体验和社会价值。[1]从理论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以服务企业生产为核心,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手段,以构建行业平台为基础,向生态链中各参与主体(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服务型企业)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推动产业链整体实现互联化。[2]产业互联网将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据IDC预测,到2020年产业互联网所创造的价值将增长98%,占全球信息产业收入的40%。[3]

我国农业发展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依然是农业。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需不均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发展资金欠缺,农民教育水平低,农村信息化基础薄弱、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缺少现代管理技术支持。农业企业大多数为分散、低效、低端的产业,制约了农业发展。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重构传统产业,将农业中分散的中小企业、合作社、农户融入到产业互联网体系中,形成共赢的产业生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发展。

二、产业互联网为乡村振兴战略带来发展新机遇

产业互联网从产业链整合运营的角度出发,借助新技术,构建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互联网新模式,使得农业产业链各主体发挥协同效应。

(一)产业互联网有助于壮大农业供应链:做实产业基础

产业互联网有助于企业发挥资源优势、明确行业定位、提升盈利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实产业基础。产业互联网在两个方面提升农业实力,一是发动产业链各个主体参与,使得农业基地、农户、加工产、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更加透明、高效,稳固存量市场,带动增量市场的快速增长;二是通过引入供应链金融,为产业链发展注入资金血液,帮助产业链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企业生产能力,促进产业链更加完整,实现良性循环。我国农村单一产品农产品在区域市场通常具有较高的认知度(以四川为例,达州富硒农产品、攀枝花芒果、泸州荔枝等),但由于缺少核心企业带动,整体市场规模偏小。产业互联网的发起者不一定是行业龙头企业,不一定需要雄厚的资本和绝对的号召力,而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盈利模式创新等方式改变传统行业运行规则、提高行业整体效率、降低行业整体生产成本,让产业链企业愿意参与,共同做大产业。

(二)产业互联网有助于加快农业信息化:搭建技术支撑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产业互联网将种养植户、仓储基地、物流车队、加工厂商、批发企业、零售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监管部门等主体均聚集到产业互联网平台,并引入自动检测害虫、农药超标、自动分拣等技术,农产品从种植到运输、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均实现可视化、可追踪。产业互联网发动产业链主体的全员参与,为农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条件。“农业产业链+信息化技术”为农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双重保障,以实体产业为发展基石,借助信息化技术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产业互联网有助于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构建评估体系

标准化生产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农业转型发展方式的必经之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加强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我国农业产业分散,单个生产型企业规模小、力量薄弱,没有完善的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标准。借助物联网技术,搭建智能化生产系统,达到生产的标准化、自动化、精细化,实现生产全过程的可评估、可追溯。产业互联网通过引入新模式、新技术、新设备对分散的农业产业进行聚合、标准化管理,通过制度、机制约束参与主体的行为规范,使得单一产业能够在同一框架体系内生产经营,为产品的评估、追溯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四)产业互联网有助于拓宽农业销售渠道:提升数据流量

产业互联网搭建农业垂直领域的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通过重构农业价值链,将传统互联网相互竞争的商业模式转化为互利共赢的分享模式,颠覆传统行业盈利模式,注重“产品+功能”和“体验+服务”,在提高产业链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粘性。农业产业链各主体通过产业互联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产品数据、生产数据以及物流、财税等商业数据均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共享。借助平台数据基础给各参与主体授信,形成末位淘汰机制,质量差、服务差、履约情况差的商家自动被淘汰。此外,当平台数据达到一定量时,银行可以针对平台企业进行整体授信,平台再根据单个企业销售情况和信誉等级进行再次授信。因此,产业互联网在拓宽销售渠道、做大产业规模的同时,通过数据积累,为发展供应链金融等衍生业务提供数据保障。

三、乡村振兴战略新生态:组织·环境·能力

农业产业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振兴生态系统由主体、客体两个层面的要素构成。主体是指产业链活动的参与者;客体包括产业链中的网络结构、流程和要素,其中网络结构指生态系统里复杂的依存关系,流程指横向、纵向和空间的价值链管理,要素是生态圈里沉淀的各类大数据。进一步梳理,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一是产业组织系统(主体)、二是产业环境系统(结构、要素)、三是产业能力系统(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价值链流程管理),如图1所示。

图1 乡村振兴战略生态系统

(一)产业组织系统

从参与主体视角看,产业链上参与主体包括三类:一是核心利益相关方,如农业基地、农户、物流仓储公司、加工厂、批发商、零售商、客户等供应链上下游伙伴;二是战略利益相关方,如银行、基金、信托、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三是环境利益相关方,如行业协会、商会、海关、税务、商检等行政管理机构或社会组织。[4]核心利益相关方是农业产业链实业的承载者,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石,为产业要素的流动提供“渠道”。战略利益方是依托产业链高效运营的支柱,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通过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产品,帮助产业链参与主体进行风险规避。环境利益相关方是约束供应链上下游核心企业合规经营、合作操作的监管方,确保产业链参与企业在统一的标准化下运行,实现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交易平台运营者,是从全产业链运营的角度进行系统搭建、运行和维护。交易平台以电子商务交易为核心,记录订单采购、各类票据、现金流等信息,监管物流、资金流、商流、信息流,使得供应链参与各主体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个供应链交易信息。交易平台运营者能够深度参与产业链各环节,能够把握产业链各节点的关键要素、风险点,能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解析,为产业互联网参与者和风险管理者提供可视化、智能化服务。

风险管理者,是产业互联网运行过程中的“纪检员”,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风险管理者从供应链金融发展视角出发,构建一个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和处理风险,涉及财务、安全、生产、设备、物流、技术等方面,是一套完整的方案,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风险的识别需要对产业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加以判断、归类整理,并对风险的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风险的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产业链上商量、物流、资金流、企业信息、环境信息等资料加以分析,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为决策者提供参考。[5]风险管理需要采用控制法和财务法两种方法,前者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在于改变引起风险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后者是事先做好吸纳风险成本的财务安排。

资金提供者为产业链参与主体提供发展和运营资金。与传统金融机构单一的借贷业务不一样,资金供应者可以借助产业互联网提供创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资金提供者需要与交易平台管理者、风险管理者共同制定一套资金流动的标准。供应链金融从要素驱动金融模式向流程化驱动金融模式发展的过程,从单一借贷关系向生态化金融系统转型。这样,供应链融资方不是抵押贷款,而是在交易数据、物权监管等信息分析的基础上的信用贷款。资金提供者要主动参与风险管理,包括交易数据的真实性,物权监管过程中的质量、数量变化的及时跟踪,风险转移机制是否有制度缺陷。

(二)产业环境系统

产业环境系统是产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环境、经济金融环境、社会信用环境、互联网技术环境等。如果将产业组织系统比喻为产业互联网业务生存的“土壤”或“水源”的话,产业环境系统就是产业互联网业务的“空气”,空气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健康程度。

政治制度环境是国家、省市或区域市场制定的鼓励性和引导性制度,如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引导“互联网+”发展的制度和补贴政策,鼓励传统行业转型发展,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如欧冶云商、粮达网的成功试点企业经验进行推广,对促进钢铁行业去库存、去产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可以助推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合作,创新金融产品。根据产业特点、供应链运营特性,设计出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及衍生产品,为传统行业注入流动性。由于管理难度大、风险相对较高、技术要求高,供应链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涉足的领域。只有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才能培育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金融机构和敢于进行供应链优化升级的传统企业。[6]

在产业互联网体系下交易,供应链参与主体之间信用交易方式越来越普遍,信用交易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信用活动规模越来越大,从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产生了越来越迫切的需求。信用管理的实质,就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信用风险的识别、管理以及风险发生后的处理,其目的是为降低和管理信用风险。通过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减少交易成本的发生,提高交易效率和经济效率。产业互联网数据化、可追溯、可视化的特征,一方面供应链参与主体可以随时掌握到合作方信用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主动约束供应链参与各主体的商业行为。例如,在农业供应链金融实践中,农产品质押融资涉及质押产品的质量、数量及价格波动以及提货担保金的变化,只有物流仓储企业、供应链中小企业遵守既定规则,供应链金融业务才能持续开展。

产业互联网业务的创新和业务开展,离不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IT技术的支持,IT技术的成熟程度决定了金融创新的方向和深度。例如农业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中预付账款融资和动产质押融资均存在较为复杂的库存产品和在途产品的监管,农产品种类、质量、水分、数量的监管,需要具有相当长从业经验的员工才能胜任,对员工要求较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专业的设施设备监控在途和库存商品,效率和效果比人为监管更好。同时,对于中小企业授信和信用评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可以铺捉到更全面的数据,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产业能力系统

搭建产业互联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共同支撑。上述分析中,产业组织属于有形资源,产业环境属于无形资源。资源本身并不能产生竞争优势,要让资源产生竞争优势,形成合力,就必须要具备产业运营能力。对资源进行多层面的管理、整合。产业资源系统和产业能力系统共同构成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产业互联网能力系统应该包括供应链经营能力、财务运筹能力、市场推广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供应链经营能力。供应链系统中,由农业基地、物流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终端消费者等参与主体构成了一个网络结构。从产业互联网运营的思维,每个参与主体既是供应商又是顾客。供应链运营涉及由客户、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物流管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贯穿整个供应链中的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有形产品流;二是经由产品退货、回收和处理而形成的逆向物流。供应链物流运营的核心:一是组织生产资源,二是高效率的完成生产任务,三是按时、按质、按量将产品送达给客户。信息流主要包括行业信息、行业指数、订单信息、新产品发布等信息的分享传递。资金流包括产业链各主体交易信息、信用、支付、托收/托付和票据等。

财务运筹能力。成熟的农业供应链是开展财务运筹的基础,供应链财务运筹能力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信用管理。产业互联网架构中,财务运筹能力集中体现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施。产业互联网立足于一个产业,对单一产业的深度了解、真实数据的搜集、评价体系完整性以及数据动态修正的效率,为产业链各主体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供应链条中,农业基地、农户、物流商、生产厂、批发商、零售商均承受较大资金压力,各自在寻找自己的资金渠道,资金成本较高;供应链金融核心是打通上下游资金链,构建行业资金流平台,打通行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以农产品供应链为例,产业互联网平台将传统通过票据贴现各自寻找融资对象的模式,转化为通过电商平台作为统一资金出口,如图2所示。平台运营机构需要加强信用管理,平台与中国人民银行、社会征信机构合作,搜集金融数据、社会数据、商业数据及电商平台交易数据,制定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对平台用户进行用户画像、商业授信、分级管理。

图2 财务运筹能力:供应链金融

市场推广能力。产业互联网实施的基础是做大流量,并进行流量变现,需要大量的实际商品交易数据作为支撑,需要具备较强的市场推广能力,商品交易以平台推广能力为保障。我国农产品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两种情况并存,当季农产品滞销、淡季缺少农产品。农业企业由于缺少专业的流通平台,库存压力大、资金周转难是典型的问题。产业互联网推广能力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从产业链运营的角度,聚集农业产业优质资源,提高行业竞争门槛,打造行业旗舰平台;二是提高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知名度,聚集人气、活跃商家;三是提高平台满意度,让参与采购交易的客户能够快捷的购买到高品质农副产品;四是做好平台美誉度,留住老客户,培育一批新客户。

风险管理能力。产业互联网平台运营方既是风险管理者,也是风险的承担者。产业互联网参与者不是仅仅一个企业、一家银行,而是产业链中农业基地、农户、物流商、厂商、批发商、零售商、采购者直接参与者,以及银行、基金、保险、信托等金融服务者。产业互联网业务体系一旦存在设计缺陷,参与者将承担较大的资金风险,风险容易转嫁到全行业。我国单个农业企业体量较小,一单发生金融风险,对企业的冲击较大,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存。产业互联网平台运营方要根据产业互联网运营的结构、要素和流程,采取各种措施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避免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难以承担的损失。风险管理既要考虑系统风险,也需要考虑非系统风险,并根据存在的风险点,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乡村振兴战略新举措:一群人·一件事·一个家

产业互联网去中心化、数字化、移动化、网络化、服务化、智能化的特点,为我国农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契机。

(一)一群人:提升管理能力,培育核心运营队伍

人才是发展基本要素,打造高素养人才梯队,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能够链接行业人才,培育人才、共享人才、提高人才素质,持续向行业提供技术、管理、运营等关键人才,支撑行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运营产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具备供应链经营能力、财务运筹能力、市场推广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要求行业人才既熟悉行业情况,又懂企业运营知识和金融知识,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高。农业产业链上企业应该从招募、培训、激励等各个环节入手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我国农业企业资源优势不明显,难以招募到优秀人才,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建立人才数据库,共享人才信息,为企业提供人才供应、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等服务,多维度提升行业管理能力。

(二)一件事:搭建产业互联网,构建全产业链运营平台

以产业为基础,以网络为平台,以金融为保障,打造产业+网络+金融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平台。以产业为基础,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聚集产业资源,协同利用资源,提升产业链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等,把农业企业做优、做强、做大,持续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地位。以网络为平台,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等信息化服务,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链接产业内各组织主体、市场资源,提供高效的沟通、互动、交易等服务。网络平台强大的资源聚集能力,可以克服之前过于依赖政府的政策引导,吸引银行、物流公司在内的供应链组织主动参与。以金融为保障,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链接金融机构、专业投资机构,向产业链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投融资服务,一是可以让产业链内的资金流形成良性循环,二是可以引导金融机构或投资机构的资金自然流入产业链,解决农业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加速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三)一个家:多项措施并举,培育健康市场环境

一是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各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法规,保护产业组织的合法权益。二是抓住国家发展战略机会,大力引入新兴产业,搭建铁路、水运、航空、高速公路等立体化的物流运输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服务与监管。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建设良好产业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基础。让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成为供应链组织的共识。对守信企业除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外,政府部门可以对授信企业简化行政手续,化繁为简;产业互联网平台建立淘汰机制,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约束其在平台的商业交易范围;金融部门可以对守信企业简化贷款手续,优惠利率,增加一定的授信额度,保证贷款资金及其他金融服务及时高效。对失信企业及恶意拖欠银行贷款的企业,要广泛向社会公开曝光,并列入黑名单。政府对列入黑名单企业,不准申报政府补贴、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各层级项目;产业互联网平台对黑名单企业进行自动清退;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黑名单企业不贷款、不开户、不结算,促使失信企业主动守信。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快捷地搜集产业组织的企业信息、交易信息、结算信息,既可以预测产业组织贷款违约概率,又可以监督产业组织提升贷款履约率。

猜你喜欢

产业链供应链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筑牢产业链安全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