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年民国医德研究的文献分析*

2019-10-14黎雪梅刘东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医事医德医患

黎雪梅,刘东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m13551353693@163.com)

当下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医德失范现象屡有发生,医患纠纷频繁,医德建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离不开医德建设,医德建设不只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而是已上升到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一项工作。民国时期是我国现代医学的奠基时期,民国时期面临的医德问题不仅影响了当时中国的医学发展,也同样作为文化积淀留衍于今,我们今天倡导的医德规范不少是在民国时期提及并确立下来的。深入剖析民国时期医德建设的状况,总结民国医德建设的得失,吸收和借鉴民国时期医德建设的一些有益做法,有助于我们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学道德。本文旨在对国内目前关于民国时期医德建设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对民国医德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借鉴。

1 文献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搜集

本文检索主要以“民国”“近代”为时代背景,重点结合“医德、医患关系(医事纠纷)、医学伦理学、医学团体、医学教育”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1978年—2018年,按论文主题词、关键词及主要内容界定纳入标准,主要围绕民国时期或近代医学道德的内涵、形式特点、影响因素、当代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对于在不同期刊重复发表的文献仅算1篇,关于医院、医学团体年鉴介绍和医学院校的实时性报道文献不纳入统计范围。在此基础上共计整理出民国医德相关研究文献114篇。

1.2 文献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建立EXCEL统计表格,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一方面从文献发表年限、文献类型、发表作者、来源期刊等外部特征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主要基于文献内容进行内部特征分析。

2 文献外部特征分析

2.1 文献发表年限分布分析

通过对文献发表年限分布特征分析可以看出,1978—2000年发表有关民国医德的文献是11篇,仅占笔者收录总文献数的9.65%;进入21世纪,年发表文献数量逐步增长,特别是2011—2015年共发表相关文献48篇,占总文献的42.11%;2016—2018年三年发表量也占总文献的14.91%,这说明进入21世纪,人们对医德建设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近些年随着“医闹”事件、医事纠纷频发,严重破坏了我国医师团体形象,同时也为我国医德建设亮出了“黄牌”,这就进一步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相关学者纷纷对同样处于医患纠纷频发年代的民国时期进行了医德建设探索研究。

2.2 文献类型、发表作者与来源期刊分析

本次收录的民国医德相关文献研究类型多见于期刊(68篇),其次是博/硕士论文(31篇),还有部分专著(13篇)和少量报纸(2篇)。

发表民国医德相关论文期刊种类较多,主要集中在各地大学学报(17篇)和地方社会科学期刊(15篇),而发表在知名度较高的《中国医学伦理学》(7篇)和《医学与哲学》(6篇)论文较少,这说明学术界对民国医德相关研究的面较广,但针对性还不够,研究深度还有待提高。

张斌等从医学伦理学、医事纠纷、医学团体等方面对民国医德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读。其中2002—2014年张斌[1]围绕民国医德做了相关研究,共撰写了9篇论文(其中包括1本专著《民国时期医事纠纷研究——和谐医患关系之思索》),其主要站在史学的视角,重点审视和研究了民国时期的医德建设对医事纠纷解决的效应。夏媛媛[2]重点就民国医德建设进行初探,分析了民国医德在形式、角度、理念和内容上出现的新特点,强调职业规范、生命伦理、平等尊重和公共卫生。尹倩[3]则提出民国医德建设具备注重医德的现代转换、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强调医师团体在规范职业道德上的作用、强调对社会的责任四个主要特点。

3 文献内容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虽然对民国医德的直接研究较少,但相关研究的文献却不少,涉及的主题范围也较广,内容丰富。从统计数量来看,主要包括对民国医德内容及特征、民国医学团体及医学精英与医德建设、医患关系与法制视角、医学史及医学教育中的医德体现四个方面的研究。

表1 民国医德相关文献主题统计表

3.1 民国医德内容、特征和问题的研究

关于民国医德的直接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共15篇,占文献总量比例为12.28%,其中关于民国医德内容、特征的研究14篇,占直接研究比例为93%。不同学者对民国医德内容、特征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刘正强[4]认为民国医德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医师应修大道之学术、宜敦厚德之品行;医师对患者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患者权利,态度审慎、谨慎用药;医师对同道要秉承正义精神,保持谦逊之心。吴敏[5]、周晓菲[6]指出民国医德建设处于中国医德的成熟化、体系化时期,进入近代医学伦理学范畴,呈现传统医德有效继承与中西不断融合,爱国医师及医师团体发扬重要作用,医学伦理规范逐步成熟等特点。而目前直接对民国医德建设问题分析的文献仅1篇。王勇[7]总结了近代中国医德问题:医师以维护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对患者缺乏责任心;医学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医要求标准低,医德规范对其缺乏约束力;医学界没有及时将传统医学推陈出新,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团队意识与团结精神,指出历史的医德问题积淀流衍、影响当代,面对同样的问题要注意吸收和借鉴。

3.2 民国医学团体、医学精英与医德的研究

民国医德风尚的形成、传播离不开重要医学团体以及民间医学精英的参与。由表1可知,对医学团体、医学精英的研究占总量的20.18%,其中对中华医学会、“中华民国医药学会”、艾酉学会等医学团体以及宋国宾等精英个人的研究中均不同程度探讨了其对医德的影响。医学团队及个人在医德规范的研究制定、传播推广、示范带动中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张骞[8]指出中华医学会倡导了团结同仁、行业自律、不断学习、勇于担当、维护社会公正的医师职业精神。张静娴[9-10]主要探讨了以全国医师联合会为代表的医师组织以及以宋国宾为中心的民间精英对医德传播的影响。

3.3 民国医患关系、民国医事法律制度与医德的研究

民国社会急剧变革,医学界道德问题屡现,医患纠纷异常突出。在本次收录的文献中,有关民国医患关系的研究最多(25篇),占总量的21.93%。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医患关系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医德缺失,进而为医患关系问题开出了医德建设这一“药方”。朱慧[11]认为近代医患纠纷的道德根源主要是医生道德意识中他律意识与自律意识的不协调、道德责任中的外在责任与内在责任的不统一、新旧道德体系不相融所导致的,并提出应从培养医生的道德自律意识、营造社会的道德控制机制、重建合理的医德评判体系三方面改善医患关系,重建和谐医患关系。彭红,李永国[12]从医患关系历史嬗变的角度阐释了近代医患关系呈现法律关系特征,强调只有回归医学人文精神, 树立医生的道德责任, 以诚信为准则, 才能构建现代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时,有学者在医事法律中强调了医德建设内容,明确要求将医德纳入其建设要点之中。文庠[13]指出相关部门注重规范中医师的职业道德并将其纳入法制轨道,中医师应遵守职业道德, 履行中医师职责,负起对整个社会人群的健康和人类生命质量的提高的法律义务,依法履行职责, 不得利用医师的身份违法乱纪或牟取不正当利益。

3.4 医学史及医学教育中的民国医德研究

因对民国医德问题的直接研究较少,为更加全面客观地对现有文献进行研究,笔者也收录了一些关于中国医学史、医德史以及医学教育中涉及民国医德研究的论文,其中有关医学史的研究占总量的14.91%,医学教育占总量的8.77%。张鸿铸,何兆雄等[14]收录了中国古近代、中国当代和中国医界拟议的医德规范,外国古近代、外国当代和国际医德规范,为当代结合时代特征制定医德规范、推进医德医风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贾小壮,于海燕[15]鉴于民国时期医学教育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在当今条件下要做到坚持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坚持全面发展与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坚持借鉴国外与本土化处理相结合的医学医德教育模式。

4 民国医德研究对加强新时代医德建设的启示

4.1 注重医德传统的传承和现代转化创新

民国关注中国传统医德精髓的传承,也广泛吸收了西医职业道德建设的思想,呈现出有效传承和融合创新的特点。正如潘新丽[16]提出的在民国时期中国医德实现了从“人德”到“医德”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医学的职业化、医德机制组织化、“良医”人格化三个方面的转换。可见民国医德不仅在传统医德上以“伦理学”塑造“医德”,还结合了当时的医学活动和医学职业对“医德”进行阐发,实现了医德建设的道德普遍性与职业特殊性以及时代性的有机结合。当前医德建设同样需要注重继承和发扬医德传统,取其精华,同时要兼容并蓄,学习吸收中外医德建设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式,结合时代特征,实现再发展。

4.2 注重医师组织、医学精英的作用发挥

医师组织、医学精英对于民国医德建设功不可没,以不同形式推动行业规范研究制定、医德倡导和传播等。何兰萍[17]强调中华医学会的创办宗旨是尊重医德、规勉会员、介绍和编写医学伦理学专著、保障医权,提倡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职业团体等社会中介组织对医界建设的积极作用,并汲取传统伦理思想的优秀成果。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德建设中,依然要强化“医学组织引导”和“医师示范引领”的作用机制研究,进一步激发其效用。

4.3 注重构建医德规范体系

在中国医德建设的历史上,民国时期医德建设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研究中国医学伦理道德所不能缺少的一个时期。由文献可知,民国医德相关研究不单只是关注医师道德研究,更涉及医患关系、医事纠纷、医学教育、医师组织等各个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就医环境和医师素质的改善提出了更加迫切的愿望,这就更要关注医德建设的复杂性特征,从医学与法学、教育学等多领域融合研究,从医师与患者、医师与同事、医师与社会等多主体关系综合考量,构建一个交叉融合、关系和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德规范体系。

猜你喜欢

医事医德医患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高校医患关系研究反思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标准化病人在培养全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探索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医德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