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对我国发展新航海技术的思考

2019-10-12李朝阳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6期
关键词:基础研究航海技术

摘 要:在航海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理论基础研究,促进新技术应用推广,开拓航运行业的新局面。

关键词: 航海技术;基础研究;数字海洋;航海服务系统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海上运输量迅猛增长。据统计,全球有90%的货物贸易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日益繁忙的海上交通以及海上人命、财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促使海上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快速化、自动化发展,使之成为安全高效的运输工具。

通过“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改革,航运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大型骨干航运企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18年,我国远洋船队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总运力已位居世界前列,航线遍布全球各地,有效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为世界航运市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航运服务。通过“下放地方、政企分开”的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港口的积极性,推动了港口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港口生产力。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上曾经既灿烂又坎坷的中国航海事业沿着和平发展之路重新崛起,其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光辉业绩,集中体现和折射了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航海观念。

(一) 加强与航海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

先进的航海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基础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这是一项最基本也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

与航海相关的基础理论包含《雷达观测与标绘》、《声纳技术》、《雷达导航》、《天文导航原理及应用》、《船舶导航雷达》、《卫星导航原理》、《海洋船舶气象导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卫导仪》、《导航微机系统及软件设计》、《航海学》、《船舶值班与避碰》、《船舶气象与海洋学》、《船舶操纵》、《海上货物运输》、《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管理》、《船长业务》、《航海英语》、《轮机长业务》、《轮机工程基础》《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辅机》、《船舶电气》、《轮机自动化》、《轮机维护与修理》、《轮机英语》等学科理论知识。

以《雷达观测与标绘》、《声纳技术》为例进行说明:《雷达观测与标绘》以1995年修正的《1987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雷达操作与模拟器专业培训、考试和发证办法》的相关规定及决议为依据,参照国际海事组织示范培训课程,并结合了多年教学和专业培训经验基础汇编而成,对于了解和掌握航海的基础理论有着相当大的帮助。《声纳技术》以声纳系统的通用技术为主,以电子电路和信号处理理论为基础,目的是通过本书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声纳系统中常用的技术,以便为今后进一步从事航海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与航海相关的先进技术研究

科学技术当之无愧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当今航海业的发展,如今的航海已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环保化方向发展。在此期间,如何开发和应用世界上先进的相关技术,业已成为了当代航海科技观中的重要内容。

1、先进的航海技术

当今的航运业,船舶已向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快速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趋于全球化和一体化,全球集装箱运输网络正在逐步形成。特别是近年来,全球货运需求量的强势增长,运输干线和集装箱枢纽港的出现以及航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及比其更大的船型受到越来越多承运人的青睐,集装箱船大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由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以及货物种类的多元化,集装箱船、滚装船、液化气船、工程船、散货船等专业化特种船舶迅速增多。我国交通部正在制定老旧运输船舶管理办法,建立以船龄为标准并与技术管理制度相结合的船舶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健全和完善技术检验制度,逐步推行对老旧船实行强制保险制度。运用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国内运力总量,支持和鼓励在内河各级航道上采用标准化、系列化和现代化的船舶,通過立法逐步强制淘汰水泥船、木质船、挂桨机船等技术落后的船舶、老旧船和一列式拖带船队,发展技术水平高的大吨位船。国际运力主要通过实行技术标准和船龄法制化来优化运力结构,原则上不实行数量调控,要建立和完善明确的市场准入标准,实行登记制或报备制管理。

未来的航海将运用智能航海系统。系统基本包含全球水文资料、航道资料、助航物、障碍物、港口设施、海岸线、规则分界线和必要的地貌特征等各层资料。航海者可以在工作平台上编制航行计划、计划航迹和转向点。同时,系统可以随时接收周版航海通告和海洋气象等信息,在较短时间内自动改正全部海图;智能系统可以显示船舶的位置和动态,包括船舶状态、货载情况、航线资料、船舶技术资料、航次资料。船舶利用GPS来精确定位,当出现了偏离或者走到危险区域,智能系统可以立即发警报提醒。

未来航海技术还将体现“数字海洋”的特点,“数字海洋”是对三维海洋的多分辨率数据表达,它以空间位置为主线,按照地理坐标整理并构造海洋的信息模型,建立“数字海洋”的空间数据基础框架和海洋的三维空间数据集,为今后海洋利用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应用平台,这对未来航海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利用“数字海洋”中的多维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数字港口”。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将所获得各种有关港口信息无缝集成到“数字港口”的框架中,利用WebGIS将这些信息在Internet上进行发布,以实现三维海洋信息的全球共享。通过它,进出港口的船舶可以用可视化的方式浏览入港指南,为船舶进出港导航。对于港监部门,可以实时对港口交通进行监控,引导船舶采取合理的避让措施。

在航海技术不断发展的未来,还将会建造海运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类似GPS、ARPA、ECDIS、VTS这些独立的、分散的航海应用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集查询、控制、管理、决策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信息系统,从而实现提高交通的安全水平、提高通航能力和航运效率的目的。

2、系统的航海服务体系

(1)无线电航行警告系统

航行警告系统和航行通告,是将有关海区和水域内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可能影响航行和作业安全的任何情况变化,及时准确地通知所有船舶,使之采取适当措施或保持戒备,以确保船舶航行和作业安全。

(2)船舶定线制系统

船舶定线制旨在减少海难事故的单航路或多航路定线措施,它包括分道通航制、双向航路、推荐航线、避航区、沿岸通航带、环行道、警戒区和深水航路,这些定线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用。IMO制定了有关船舶定线制的各项规定,审核采纳各国提出的船舶定线制,并不定期出版或修订船舶定线制。

(3)船舶报告系统

现行的船舶报告系统由IMO采用的,要求船舶通过无线电报告提供、搜集或交换信息,用于搜救、交通服务、天气预报和防止海上污染等目的。IMO为此制定了船舶报告系统的一般原则、标准报告格式和程序。

(4)船舶交通服务体系

船舶交通服务(VTS)是负责增进海上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管机关所实施的服务系统,其范围从向船舶提供简单的信息到广泛管理一个港口或水道的船舶交通,其功能包括数据搜集、数据评估、信息服务、协助航行、组织交通和支持联合行动等。

总之,航运行业顺应形势发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深入基础理论研究,加强航海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从而推动了航运行业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吉平,刘德新,王凤武.航海新技术应对策略

[2]龚少军.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与实践

[3]巢国荣,黄常海.中国船员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

作者简介:

李朝阳(1971.11-),男,汉族,福建泉州人,教师,中共党员,远洋船长,主要从事航海技术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基础研究航海技术
现代航海技术发展及应用
以服务地方为导向的航海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
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适任性教育分析
基于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以多元化就业为导向的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多元化时期美术基础研究的失重倾向
口腔临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体会
钢铁生产过程高效节能基础研究
航海技术资料管理软件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