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时期美术基础研究的失重倾向

2017-03-31刘雅莉

青年文学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基础研究美术

刘雅莉

摘 要:现代中国正处在文化开放的时代和多元的时期,在美术这个领域的进展飞速,变化巨大,而且硕果颇丰,但事物同时存在两个方面,尽管收获很多,但是所出现的缺陷、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最让人们感到无奈的却是经济对其产生的支配作用和所处社会的浮夸风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相对来说,尽管美术的“创作”以及所谓的“实践”可能活跃的过度了一点或是稍显轻薄之意,这些却有其本身的合理性,但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美术学术的领域,这个问题就让人们对其难以接受。

关键词:多元化时期;美术;基础研究;失重倾向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1

前言:

美术领域特别是学科本身的基础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社会人文科学存在的,它应该坚守其科学精神,与商业经济利益和赶潮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才是它应该做的,如果改变了这种态度就会让人变得洋洋自得,很难坚持健康发展的原则。短短一二十年,国家财力较以前改善了很多,但同时急于求成、妄图创造出辉煌成绩的欲望变得强烈了,出版物的泛滥,抄袭显现比比皆是,然而有质量有思想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却少之又少。

一、多元化时期中国美术基础研究

对于所有的基础性研究都要有自己的立足点,实事求是,美术的基础性研究当然也要这样。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深切地认识到这个世界是相互连通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各自的特色这些特点又正好是在历史的相连和博弈中成形和强化的。美术的基础性研究需要解决中国美术参与世界博弈的功夫比拼的“下盘”问题,关键是要弄清楚中国美术是如何在世界文化交流和博弈中发生发展的,以及其内部发展的动力,外部的影响和互相之间的联系,并且这些发展凝结出什么样的成果,有何特色和价值,其发展对于世界贡献了什么经验,还有就是它对于全体人类来说有什么样的发展潜力[1]。

围绕这个基本,对于西方的先进理论完全有必要抱着积极学习的态度,事实上,上个世纪已经有很多先辈一次又一次的做了理论学习的引进,并且对这些理论也产生了讨论和反思。最近三十年,我们国内对于西方文化和艺术理论的学习引进浪潮,无论是规模气势还是效果上都大大超越了以前,但对于这些理论的引进效果的反思和检讨,也应到了节点,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外来理论的翻译引进一是要做到对原著精神的把握,语言上正确转述,二是宣传上尽量冷静客观,认真分析和批判,不要造噱头,也不要将历史完全割裂开。然后还要思考如何被我们吸收消化,做到不盲从,并且脚踏实地解决我们国家的问题,改造理论直至我们能对理论做到自主知识产权创新。

实际上,近年来几乎任何来自西方的“新学说”都会对中国产生一连串效应,排除值得欢迎的翻译作品外,还有各种学术专题会议,然后是期刊上发表各种文章,之后还会有一批研究生学位的论文产生,但是回响却都是随声附和。就像拿他人作嫁衣一样,这里就很容易发生自重的缺失,如果学术研究组织止步于此,就不免有点像连锁推销商之嫌[2]。

二、中国美术基础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的弗利尔艺术馆的科学家从其馆藏的中国战国至汉代的陶瓷器和青铜器彩绘颜料中分析出了硅酸铜钡,颜色为蓝和紫,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古人人工合成的颜料;瑞士科学家认为这种蓝和“埃及蓝”为同系物,称其为“中国蓝”。中国蓝与埃及蓝为同品异质物,性质相近,而中国紫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含Cu-Cu金属键的古代人工合成无机化合物,它们的制备要求更苛刻[3]。所以我国古代的中国蓝和中国紫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这一发现成果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这项成果在报纸上刊登后引起了我国文博界的反响,霎时间我国的译作、评说和国内所收藏的作品分析化验如雨后春笋,以自己的发现报告作为响应,热闹了好一阵。

这也是我国的美术问题由本土外首倡的新学说而后引进来的,但与之前所不同的是,它整个过程很严谨,经得起推敲,再者就是我国文物考古这一学科建设已经很规范,又经历了多年的磨砺,虽然国内藏品的化验报告有点被动跟进符合,但却是必要功课,并且是遵守科学手段的[4]。热潮过去后该如何?可以感到欣慰的是,最近新刊登的一些考古挖掘报告对新出土的文物做出颜料化学分析,这可以说是很大的进步;但有一点令人遗憾,那就是这件事没有在中国的美术界引起重视和连锁反应,中国古代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這些蓝、紫化学颜料就是很好的证明。

结论:

这种看似是一个局部小问题,但却反映出这么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对于基础研究应持的态度、方法以及思路存在问题。对于怎样从国家的视角去阐述美和美术自身的产生,以及探索东方问题合理性在何处等根本性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从微小处入手,积累自身的实力,努力突破,这不仅是新时代对我们独立自主的要求,也是我们对先辈在曲折中为祖国自重传统的继承。注重对资料的梳理分辨能力,保持科学的质疑精神和劳动精神,建设好的学风,纠正自身基础研究所存在的失重倾向。

参考文献:

[1]王宁宇.多元时期美术基础研究的失重倾向[J].美术观察,2014,6(06):9-10.

[2]杨捷.从西方美术教育思想看我国美术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J].美术教育研究,2014,5(24):57.

[3]陈宏可.适应现代化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6(02):117-120.

[4]高妍彦,马云鹏,杨家安.多元文化时代美术教育探索[J].学术探索,2013,4(05):146-149.

猜你喜欢

基础研究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优化方法的基础研究
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口腔临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体会
钢铁生产过程高效节能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