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9-10-12武建林

艺术大观 2019年2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武建林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与优化,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但同时也应当看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专业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凸显。尤其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市场认可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在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之下,高职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究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围绕市场需求,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环节,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其更好的就业及发展。以下,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当代人对于生活品质以及艺术方面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市场对于艺术类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与之相对应的,在高职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教学活动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艺术专业毕业生走入工作岗位后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实现从学生身份向设计师身份的转变。由此,当代高职院校在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基于社会发展实践,围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培养优秀的专业型人才。

一、以赛促教,提升成效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组织设计类竞赛,要求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形式参加比赛,在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竞赛活动中,将所学知识与项目实践联系在一起,以比赛为契机,主动学习与研究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能力提升,并通过设计类竞赛层层考核,逐渐形成专业能力,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当前,许多企业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设计比赛,其参赛对象范围较广,其中有许多知名的品牌以及特色企业通过设计竞赛向优秀的设计专业类学生伸出橄榄枝,通过以命题式设计作为竞赛项目,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练习,可以有效优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与团队伙伴一起沟通交流过程中获得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使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都得到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比赛了解设计的发展趋势及潮流,设计技能与手法更加扎实、全面。

二、有效落实三个融合

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要想办出特色,发挥其优势必须做到三个融合,即与其他学科融合;与区域文化融合;与企业深度融合。

(一)多学科融合

我国有一千多所高职院校,每所院校的主流专业是不一样的,例如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一所以农牧类专业为主,其他专业并存的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办学总结,学院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与学院的其他学科形成了很好的融合关系,例如艺术设计与食品专业和农学专业的融合,在实训过程中针对食品专业和农学专业的实训产品进行包装和标识的设计,并在市场上进行推广和宣传;再如依托学院运动马专业开展马文化的研究和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二)与区域文化融合

地域文化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和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想要国家更加长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就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文化直接关系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地域文化对艺术设计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地域文化会给艺术设计带来一定的方向性和特色,从而使地方的地域设计特色更加鲜明,例如地方产品的包装,建筑的外观形象等。职业教育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重要目标定位。实现与区域文化的对接,是培养适合区域文化,融入区域社会,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内在要求。

每所高职院校都有具体的地域位置,每一个地域都有自己獨特之处,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从物质、制度和精神等层面影响着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赋予学校文化强烈的区域色彩。学校应认真分析所处区域的文化特征,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借以提高学校的文化实力、品位和知名度。

(三)与企业深度融合

传统上认为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而企业是消费人的,而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艺术专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一直是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教学形式,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相关文件对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进行了明确提出,并提出了,在中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活动中,要通过校企合作发挥合作研究以及共同育人的作用,通过资源的有效共享以及教学与生产的有效融合,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在当今的情况下,企业和学校是共同培养人的,都是生产者。在合作过程中应互补短板,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要积极邀请企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全程介入教学的每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最优的实习岗位、实习环境及技术指导。如通过企业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基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与企业进行合作协议签订,与企业共同进行艺术专业类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计划、课程设置以及考核等标准设定。在企业课堂人才培养中,企业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提供理论与实训学习场所,而学生在进入实训岗位后,由企业导师进行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可以在工作岗位是满足认知规划,在循序渐进中掌握专业技能。

三、建立工作室模式

工作室制是借鉴德国 “包豪斯”教学的成功之处,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将学生导入若干个方向不同的工作室进行实践训练,各工作室结合市场特征进行教学。为了解决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的问题,帮助跨越发展中的障碍,有的地方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建立工作室,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工作室突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存的人才。工作室可以为毕业生以后的工作搭建一座桥梁,工作室成为就业的桥梁和纽带,让毕业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工作室成为学生就业的缓冲带。

现阶段,许多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习兴趣无法得到调动,通过工作室模式的建立,以实际项目为目标,由具备实践经验的老师带队,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中,有利于学生检验所学的专业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同时,工作室以实际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不同,学生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将单方面 “听讲”转变成了主动地参与,这一点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升尤为重要。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高职学校都在尝试与探究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针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院校自身的优势和地域需求,要更注重训练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育,实践技能的淬炼,始终坚持项目驱动,校企合作,通过校内校外的合作,配合,使之在走向社会后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玥.工匠精神取向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2(12):147-149.

[2]文晓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58-60.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