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公共美术理论教学创新的实践性探究

2019-10-12黄永飞

艺术大观 2019年23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实践策略教学改革

摘要: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体系中,公共美术理论课程尤其是“两史一论”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多属于核心主干课程。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公共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其原因一是因为长期以来对公共美术理论课程的认识和重视不够,二是教学方法和理念上的滞后。在5G时代,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信息已极为便捷,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提高公共美術理论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全面提升美术人才的培养,就要推动公共美术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选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树立和培养起学生的理论思维,为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学术创新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等院校;公共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一、美术理论教学的现状

美术理论主要包括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艺术美学、中外工艺美术史等与美术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早在20世纪初,在李瑞清、黄宾虹、陈师曾、姜丹书、滕固、傅抱石等美术教育家和艺术史家的努力下,美术史便已成为学校的常设课程。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发了师范学校的课程标准,其中第一次开设了“美术史”课程。1918年姜丹书先生的《美术史》成为师范教育的教科书,我国的高校美术理论教学由此开始发展起来。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今天的本科高校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美术理论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课程。各本科院校开设的美术理论课程更加丰富和全面,除了上述中外美术史、工艺美术史、艺术概论、美学等基础课程外各院校还根据自己的专业结构和师资基础开设了许多更加深入的专题性的课程,如中国画论、现代艺术思潮、明清地方画派等等不一而足。在教材方面,美术理论的各个课程基本都有自己成熟的教材,与美术专业有关的理论著述也非常充盈,常被作为理论教学的课外拓展书目,可以说,时至今日,高校美术理论教学的框架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并且日臻成熟和完善。

高校的美术理论教学虽已有了一定的模式,但从总体来看,除了开设有理论专业的美术学院和艺术学院,在普通综合类大学美术专业和未开设理论专业的艺术院校中,美术理论教学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和革新的地方。

首先是理论教学的观念、方法、知识结构老旧。理论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学校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理论学习所发挥的作用却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理论教学的理念、方法没有及时转变,很多教师仍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要方法,教学内容也多只是通识性的基础知识,与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结合不紧密,也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理论研究能力,这样理论学习应有的作用便没有被激发出来。

其次是在教材方面。自二十世纪初到今天,我国高校美术理论教材已非常全面和丰富,高水平、优秀者也非常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美术理论教材的编写框架和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以美术史教材为例,众多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上都是按时间顺序对画家及作品的罗列介绍,深入的研究性的内容不多或根本不涉及,这样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按老套路讲授介绍,而没有分析和研究,则美术理论学习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仍得不到体现。

由以上分析可见,美术理论课程已经相对成熟,且自成体系,理论教学的观念、方法及教材等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及修正,将会极大的制约美术理论教学的效果,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

公共美术理论是一个科学化的课程和教学体系,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对理论课程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不少学生与教师对美术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形成了偏见,片面觉得学习理论课程就是看书,运用照本宣科方法传授概念、人物、作品、风格等基础知识,导致理论教学局面过于沉闷。从人才培养目标角度来看,美术理论教学要达到两个层面的目的,第一层面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理论教学的基本层面。虽然基础知识教学属于浅层次的美术理论课程内容,不过在整个理论教学体系当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把握基础理论的情况下,才可以为接下来的深层次研究讨论做好铺垫。第二层面是理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教学是美术理论教学的深层目标,这种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可以为学术型艺术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使得理论教学朝着学术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公共美术理论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教学态度,更新教学理念

美术理论课程是对美术实践活动的科学归纳,是探究美术活动现象,把握其内在规律的人文学科,它是长时间艺术实践的理论成果,同时又对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理论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影响理论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教学中,教师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才会避免学生出现懈怠学习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自己先认识清楚理论课程设置和学习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学生才不会认为美术理论课程可有可无。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要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当中保持端正的态度,加强理论知识积累,为实践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结合美术史中的重要艺术家如顾恺之、石涛、威廉·荷加斯等,指出优秀的艺术家必然要具备艺术理论修养,而且理论修养的高低会决定其艺术发展的空间。通过种种方法促进学生在思想上转变,使其在理论学习当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除此以外,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围绕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以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达成目标。

(二)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在美术专业教学中,与技法类课程相比美术理论课程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抽象性特征。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学习的乐趣。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创新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理论教学当中,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优化理论的呈现方式。例如,在中国美术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趣味性强的历史知识与美术典故,利用讲故事方法为学生讲述理论知识,把学生带入到良好的学习情境当中。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引入电教手段,将中外经典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直观鉴赏的过程当中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美术作品和相关理论,降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难度,促进理论教学创新。

(三)丰富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动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是哪种课程的教学,都不存在通用和固定的方法。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实现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个性化学习。以往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与当下5G时代的理论教学早已不相符,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课程教学创新当中要不断丰富和拓展教学方法,用符合当下大环境及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理论储备,完成量变到质变的升华。在理论教学当中,可以积极引入翻转课堂、读书报告、小组合作讨论、课题研究等等教学方法,在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诱导,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当然教师也可以在网络平台支持之下进行线上教学,把线上指导和线下自学结合起来,打造美术理论翻转课堂。

(四)建设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认知层次及专业能力将会直接决定教学效果,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在美术理论教学创新改革实践中,教师起着主导和关键作用。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以身作则,加强示范和引领,督促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师生共同进步。所以在美术理论教学改革当中,必须从打造专业理论教師队伍着手。教学单位要定期组织专门的课堂教学培训活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和师德修养进行培训,要求教师积极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把握学术动态,为教学提供更加优质的理论专业积累。教师也要建立自主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并和其他教师进行教研和经验交流,以便学习大量成功的理论教学经验与方法。

综上所述,美术理论课程是高等院校美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课程,但在专业方向精细化的专业教学中,作为公共基础课的美术理论课程一直以来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给专业美术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作为主导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论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对理论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设置,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研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术型与思想型艺术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孙娜.探索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新思路[J].美与时代,2007(9):74-75.

[2]黄永飞.高校美术专业美术理论教学浅议[J].大众文艺,2015(9):222-223.

[3]罗奋涛.高师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实践[J].艺术教育,2008(12):48-49.

[4]杜先红.高校美术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1):159-160.

[5]王凡.高等师范院校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4):162-163.

[6]刘忠国.关于高校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J].艺海,2013(5):183-184.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实践策略教学改革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