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所演绎的黄梅戏丑角行当

2019-10-12曹安群

艺术大观 2019年24期
关键词:行当黄梅戏大蒜

角色行当作为戏曲表演的重要载体,是戏曲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形式。戏曲行当中的丑角在戏曲作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在舞台实践中多以愉悦,逗笑观众为主,人物的类型众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诙谐;有的阴险奸诈,卑鄙讽刺。其表演特征颇具喜剧特色,一般偏重于做工和念白,做工讲究细腻而不烦琐、精炼而不粗率,动作属性符合人物形象要求。念白要求做到声情并茂、吐字清晰,抑扬顿挫、节奏鲜明。

戏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结合各自剧种的艺术风格、地域文化特色上,形成了各自行当的共有特征,表演上也形成了相对规范和严谨的程式。

本人曾在根据传统黄梅戏《小辞店》改编的清装黄梅戏《卖饭女》中扮演魏大蒜一角,魏大蒜乃不劳而获偷盗之徒,属于旧社会底层的“下三流”,生活中饱受、社会的歧视与贬低。但其心地善良,侠肝义胆,内心深处朴实尚存,良知未灭,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人物生活气息浓厚。表演中正是抓住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通过一忧、一喜、一惊、一怒这些不同的情感表达和演绎,对人物性格进行个性化诠释,达到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

剧中魏大蒜出场时,通过模拟场景的巧妙对话和自身一连串鬼鬼祟祟,探头探脑的诙谐表演,将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当即呈现在观众面前。正当魏大蒜为生计忧虑烦恼之时,看到蔡鸣凤孤身一人,身背包裹,经过一番察言观色和试探,确认包裹内的银两不菲,内心大喜,偷盗之心大发。一路上,魏大蒜先是假装吊颈骗取同情,后再故套近乎,巧言与蔡鸣凤是“故乡人”“家乡水”,连施巧计,博得蔡鸣凤好感。在一句小锣“水地鱼”中,魏大蒜紧随蔡鸣凤身后打量包裹,试图偷走银两,摸爬滚打,摔得一个狗啃泥,以致尾随进入蔡鸣凤家中。入户后魏大蒜非但未偷得钱财,却遇见凶杀案件,目睹蔡鸣凤被恶人菜刀砍杀,吓得惊恐万分,胆战心惊,慌张逃离中仍不忘老本行,“偷得菜刀一把,换几个钱花花”,更是成为幽默滑稽形象的点睛之笔。

在“公堂”一折中,魏大蒜极力发挥戏曲语言和丑行表演的魅力,通过模仿蔡鸣凤、朱莲、陈大雷等人物的语言、形体表演,特别是在模仿朱莲“劝酒”、陈大雷“行凶”等情节上,更是诙谐的和县官老爷大开玩笑,使人物表演夸张有度,动静结合,既克服了大段口述的冷场,丰富了人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舞台效果,又巧妙的陈述了案件,还原了事实,使案情真相大白,自身也在案中人物的感化下,弃恶从善,改邪归正,使角色的人物内涵在思想意义上得到了一定的升华,在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上更加趋于丰满和完善。

纵观全剧,魏大蒜的表演无任何音乐唱腔,人物造型以贴近生活气息的装扮出场。艺术特色上以刻画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習性为主,同时又不失机的演绎人物的机灵和机智。在角色的表演定位上既有艺术的夸张和提炼,又有朴实自然的表演。俗话说“无技不成丑”,表演中,充分地运用了一系列身段技巧,将一个来自社会底层且沾有不良恶习的小人物喜剧性地呈现于舞台之上,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观看乐趣,得到观众的认可。同时也增强了角色的喜剧效果,在行当的共性中创造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戏曲行当的程式化毕竟只是一种表演手段,一种表现方法。优秀的演员必须充分认识行当与塑造的人物之间的关联,并能根据不同角色的需要游离于固有的程式化内外,正确做到取舍与拓展,才有可能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舞台形象。

在我院另一部古装黄梅戏《王老虎抢亲》中,我曾扮演王天豹一角。王天豹乃尚书之子,绰号“王老虎”,平日不学无术,无所事事,仗势欺人,强抢民女的好色之徒,剧中受尽了祝枝山和周文宾二人的戏弄和惩罚,闹出了“王老虎抢亲,抢到周文宾,赔了亲妹妹,笑话传杭城”的一曲闹剧。王天豹作为剧中的一号丑角,戏份足。在表演处理中既要遵循丑角行当固有的声腔格律等共性特征,又要呈现与剧中人物相匹配相适应的生活习性。在剧中《戏豹》一场中,为博得貌美如花的“许姑娘”欢心,王天豹自持身份地位高人一等,极力表现自己文才高、品德好、有权有势。但殊不知“许姑娘”乃江南才子周文宾假扮,尽管施展浑身解数,却仍然一步一步地落入“许姑娘”的圈套,在面对“许姑娘”的戏弄和恐吓时,通过一系列将信将疑的动作和神态表演,将人物的滑稽、憨态、虚伪、做作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使王天豹这个生性愚钝、胸无点墨、狂妄自大、贪念女色的豪门公子本性一展无余,人物个性的喜剧色彩得到充分发挥。

剧中“事发”一场,当王天豹为自己即将拜堂成婚之事得意忘形之时,素有刁钻刻薄著称的社会名流祝枝山登门求见,王天豹顿感事有蹊跷,来者不善,意欲拒之门外,但祝枝山岂能善罢甘休,二人斗智斗勇,面对盛气凌人的祝枝山,王天豹只有招架之功,无还口之力,终被祝枝山驳斥得理屈词穷、体无完肤、威风扫地,在得知所抢民女实为男扮女装的周文宾时,更是颜面顿失,内心崩溃至极,以致王天豹惊呼:“糟了、糟了,害了我妹妹哟”。真是弄巧成拙,啼笑皆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介纨绔子弟形象可气可笑、丑态百出。

本人从事黄梅戏专业表演已满二十年,扮演了众多不同类型的角色,但我深知演员塑造角色行当确是一种二度创作,是认识角色并与之合二为一的过程,因此挖掘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准确运用行当的共性特征演绎不同的人物个性,在共性中彰显个性,赋予个性更多的舞台生命力,是戏曲演员的毕生追求和最终目标。

作者简介:曹安群,安徽省池州市黄梅戏剧院。

猜你喜欢

行当黄梅戏大蒜
了不起的黄梅戏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黄梅戏曲课
大蒜生长日记
那些渐行渐远的老行当
An Affair to Remember
琼剧老生漫议
扬剧青衣概说
奶奶的生活小窍门
故乡的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