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二人关系”探究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2019-10-12赵曼妮

艺术大观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

赵曼妮

摘要:文化是有层次之分的,通常人们看到的只是文化的表面。孙隆基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通过对“二人关系”的解剖,挖掘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二人”关系,即把个体价值消融于群体关系。通过对“二人”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其进行理性的反省和剖析,进而促进文化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关键词:中国文化;深层结构;二人关系;孙隆基

一、引言

孙隆基生于内地、长于港台、执教于北美,学贯中西,他开阔独特的写作思维离不开他丰富的生活经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写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许多事例都是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如今中国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事例在如今已然不成立。正如孙隆基所言,用现代的标准对中国传统文化作清算本身是不公平的,不过他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认识自己”的路径。他将中国文化与现代西方做比较,从国人日常生活的细节出发,通过表象行为模式的深入探究,辨认出中国历史上由古至今比较稳定的某些规律及文化特征,即“深层结构”。在系统、全面地考察中国人日常生活现象的基础上,最终挖掘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二人”关系,即把个体价值消融于群体关系。

文化结构是指一定文化各种表现形式的内在的有机联结体。包括三个层面,即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深层文化是文化的核心,最能体现一种文化的特质,是最难改变的层面。笔者以“二人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结合个人观点,探讨笔者眼中的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本质,对于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做出一些思考。

二、从中国人的“和合性”透视“二人”关系

孙隆基从中国人的“和合性”引出“人情味”,“和合性”从烹调术说起,中国会把苦辣酸甜融合到一起,而西方则与中国截然相反,他们对于食材有明确的划分,反映出他们的“法治”精神,将“人权己界”划分得很清楚。中国的“人情味”亦是使我之中有你,你之中有我。因此,中国人对“人”的定义必须用“二人”才能去定义任何一“人”。中国人是通过一个基本的“二人结构”来完成社会结构的,它是检验一个中国人成功与否的标志,离开“社会”的认可,就无法定义自己的价值。这种“二人”关系,可以演绎出多种可能性,既可以表现出替别人着想,也可以表现为对别人私生活的干涉及个性发展上的阻滞。这种倾向,在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关怀中极其凸显。

中国人“以和为贵”的品质会形成自我压缩的人格,限制了自我个性的发展,也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大多时候会选择委曲求全,以舍弃自我来求取在群体关系中的宁静。“和合性”体现在中国人“团结”的倾向,许多“在一起”的群体,往往也是面和心不和。另外,孙隆基提到中国人的“做人”与“面子”问题,这是“他制他律的人格”在作祟,背后也是荒芜了的个性。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听到“看在我的面子上”这种话语,中国人就是通过“二人结构”中的另一方来约束自己的。我们都深谙对于与他人的相处之道,然而对于自己的一个人的世界,似乎就不那么在行了,我们都不太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

三、从中国人的“代际关系”透视“二人”关系

对比中西方的代际关系,西方的代际关系强调“断裂”,每代人长大后,都能够完全独立,自己的“性”全面萌芽了,同时将老一代淘汰,把地位完全接收過来,充分让自己的独立人格出现。他们对上一代的关心都是出于真心,而不是责任义务,这类代际关系演变为在“人格平等”上的友谊关系。在中国则大多数都要求下一代投降于上一代,许多家长都用自认为对孩子好的方式去管理和约束他们,这种父权制约会让下一代产生依赖,限制他们个性的发展。在中国,将儿童当作成人,却将成人当儿童,似乎已成惯性模式。有些小孩从小就被家长要求掌握各种技能,这抹杀了他们自己的个性发展,使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得不到施展。在成年以后急于安身立命就是被这种代际关系影响的结果,这种失去自我,不懂得自我经营的事情在中国人的婚恋问题中特别突出。许多成年人依旧靠父母打点饮食起居,太多的“妈宝男”“小公主”,这种没有个性的巨婴状态着实让人细思极恐。

中国人大多都是从“儿童”直接到了“老年”状态,缺失了“青年”状态,青春应该有“反叛”精神,是一个人发展个性最好的时期,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稳定,但个人情感不强烈。或许大多数人要想在社会中真正做自己确实很难,在西方确实无须考虑太多,大多数人都是真正地为自己而活,且都非常独立。由此可见,“你之中有我,我之中有你”的“二人”关系,在中国这样的“代际关系”中则表现的更多是一种对别人私生活的干涉及个性发展上的阻滞,确实是将个体价值消融于群体关系之中的。

四、从“‘二人关系”看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中国传统的“二人”关系主要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在现代社会,这一关系被扩充为社群和集体关系。直至今日,中国人对“二人”关系仍然十分看重,亦即非常重视个人在他人眼里的地位。必须在“二人”关系中得到认可,可以说是中国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正如前文所探讨的中国人的“和合”观和中国人人格中的“他制他律”性,都是“二人”关系的一种体现。

孙隆基围绕这种“二人”关系,将中国文化和社会现状与西方做对比,他们不讲究“人情”,也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这在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及社会环境的不同,我们不能单独说哪一方好与不好,都是各有利弊的,应该相互借鉴,而不是一味的崇拜。这本书虽然对如今的中国文化有不当之处,但还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很多问题至今仍然存在。如:人情往来、父辈干预、极少有人能在社会中独处等等。要想改变这种社会模式,还是得从国民教育入手,教育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但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有所转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国人整体上都已脱离了所谓的“身心分层”,中国人也是有个性的。互联网的发达使当今年轻人的思想和观念都受到西方影响,虽然我们仍未能摆脱关系网的束缚,但至少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也能被认可了。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上其实已经远离了作者定义,但实际却是很多人理智上要寻求自我、摆脱束缚,生活中还是常常妥协。作者独特的写作角度无疑与他所处的那时那刻的环境和条件有关,因而有其深远价值。

五、结语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最大的独到之处,是作者用语言的文法结构来比喻文化的深层结构,把中国上下三千年当作一个“长时段”,独辟蹊径,使得本来晦涩难懂的文化解读变得有趣。作者把“叙事”与现象之间的关联结合得非常到位,拉近了思想与艺术创造的距离。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形成一个以儒为主,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体现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然而,不管当今中国文化的形式如何变化,都由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支撑着。通过对中国文化深层结构中的“ 二人” 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其进行理性的反省和批判,进而促进文化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最后,我认为任何全新的改革,必须能够触及深层文化结构的关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摒除文化传统中的消极因素,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黄俊杰.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黄鹤.中国传统文化释要[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
中国江南音乐风格二胡作品演奏特点述要
浅议在印度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较研究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水天一色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谈中国历史研究的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