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协奏曲《心香》的技巧诠释与情感表达
2019-10-12李炳辰
摘要:二胡曲《心香》是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老师的作品,此曲在艺术性和思想性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是当今二胡音乐中的优秀之作。本文以此曲作为探讨对象,在论述其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的艺术实践,总结了此曲的音乐和演奏进行了分析,以其能够全面的认识此首乐曲。
关键词:《心香》;创作背景;音乐分析;演奏分析
一、二胡曲《心香》的创作特点
(一)创作背景
本曲为电影《心香》的主题曲,电影《心香》讲述的是一个孙儿和祖父的故事。通过孩子的视角展示了老人与孩子之间复杂而又耐人寻味的情感及心态,从两位苦苦相随的老人身上揭示了许多人生道理。赵季平老师的音乐显然也具有如此的包容性,多音乐元素的融合,甚至让我们可以听到古琴这样不大符合当代社会表现的传统元素,乍听上去会显得格格不入,但当你回看影片的标题“心香”这个在佛学中极具意味的词汇时,我想,应该就可以理解古琴的点缀在音乐中氛围地营造了。
(二)创作特征
乐曲采用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全曲音乐在展开部和再现部之间加入了一个全曲高潮性的插部,主部主体在这里倒映出现,并在不同的调性上延展,大大增强了乐曲的动力和感染力。
二、二胡曲《心香》的技巧诠释与情感表达
(一)主题旋律段
钢琴将引子拉开序幕,其中有五度和二度七度音程相交,整体基调比较暗淡,一上来就确定了主题,给听众一种灰色的色调。从第11小节开始了第二句,音级下撤时的变速和内外弦的明暗交织体表现出心灵的颤动,预示下一乐句的新开始。从28小节开始第二次主体不完整出现30小节的连续切分似乎是欲言又止。从32小节poco mosso的表情记号随着cresendo音响的张力加强情绪推到了一个小高潮。
主题第三次出现,此时表现出历经挫折坎坷人世沧桑依旧从容的内心活动。这一段的演奏是需要阅历的几点以及对生活的深层理解才能演奏出深意与内涵的。
(二)小快板段
这一部分是小快板。钢琴的伴奏织体一下扫清之前的阴霾,二胡旋律的进入犹如一个可爱的孩子蹦蹦跳跳的闯入进来,又犹如回到了电影中京京的童年。两端旋律色彩反差强烈且明显。在94小节的打音过后,音乐又回到了原来暗淡的基调,如同昙花一现一般。令人感悟到人生中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三) 插部与中板段
此时二胡旋律级进引入了中板,此时这几个音的级进似乎是一位旁观者在感叹时光的易逝,作为一个独立的一段进行过渡。此段分为三个大部分,每一部分要进行适当的铺垫才能让人更加能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情绪变化。第二部分,此时的情绪要继续往上推,但是没有到达整曲的最高点,所以应该有所压制。在132小节进入了大爆发。此时为第三部分,此部分分为两小节。此时的节奏从3/4拍转换成2/4拍,D大调转入了C大调,旋律有力,此时的演奏应比之前的演奏更加激动,滚压结合,弓子用全弓演奏出更饱满的音色。象征地拨开阴霾看到了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四)solo段
乐曲进行到这里到达了唯一一个技术难点部分。这一段急板像狂风骤雨一般吹散了之前的光明。像是人物从高空中坠落下来。165小节的十二拍的打音,使孤独、彷徨和挣扎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音乐走到了174小节音色张力到了最大化,由两个相同音型的上行模进构成,此时的处理要流畅。
(五)静暮的慢板
本段像是迟暮的老人坐在房中静静地回忆着自己一生的得失,是对生命的一种思考,两小段分成了两个层次。199小节和200小节是人物心中的一个小的起伏,像是人物想到了什么激动地事情。转而第二小段又陷入了沉寂,如同老人伴着蹒跚的脚步独自远去的背影。
(六)再现段
尾声的旋律与开头旋律重合,协奏曲在D、A两个交替上行八度音中结束了,给听众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有着不同经历的听者能有不同的共鸣,这也是这首作品最成功之处。
经过刘天华先生将二胡艺术带入了高等院校,创立了二胡学派后,这件原本“地本庸微,不足登大雅之堂”的乐器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二胡演奏的根本应该是音乐性,而不是纯粹的追求技术。像《心香》这种运用西方作曲题材又充分考虑到二胡的特性,并運用中式思维创作出来的作品值得我们去细细品位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刘蕾.《二胡协奏曲》作品及演奏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0.
[3]于秋实.二胡协奏曲《心香》浅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4.
作者简介:李炳辰(1995-),男,汉族,山东临沂人,身份证号为371323199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