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当代油画创作民俗特色研究
2019-10-12张利玲
张利玲
摘要:内蒙古当代油画艺术创作通过艺术家们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内蒙古油画创作不仅表现了内蒙古丰富多彩和独具特色的现实生活,而且展示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将民族精神贯穿其中。本文主要以内蒙古草原画派代表画家为例,对以民俗文化为题材的油画作品进行深入分析,阐明其为内蒙古文化艺术及民族教育事业走向全国做出的积极贡献。
关键词:民俗风情;民俗特色;表现内容;表现形式
内蒙古质朴厚重的现实主义油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附于本土文化、宗教信仰、地域环境、理论道德、民俗活动而存在的,是原始艺术的传承,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民族艺术造物的审美观念、艺术风格、造型等,体现了蒙古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内涵,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在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传承和发展艺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选择。在如此大的文化背景趋势下,传承和发展草原民族文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而美好的前景。
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历史和文化背景下长期形成的,它不仅体现了各民族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是本民族的风情风俗。民族的节庆礼仪、婚丧嫁娶、祈福禁忌等生活习俗常常能够成为画家获取民族风情的有效途径,并且延续至今,生活方式虽有不断变化,但仍有历史的沿革保留,这种独特的民族风情无疑为绘画提供了题材上的优势,也是油画家们趋之若鹜的兴趣聚点。
内蒙古当代油画通过艺术家们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内蒙古丰富多彩和独具特色的现实生活,而且展示了本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将民族精神贯穿其中,为内蒙古文化艺术走向全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妥木斯为代表的草原油画家,相继创作出许多具有鲜明民族个性特征的油画作品。
一、内蒙古当代油画创作民俗特色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
草原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为油画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这种民族元素已经成为内蒙古油画家们表现自我个性的显著标志。传统的民众聚会、祭祀活动、草原牧民生活的劳动场景,东部西部不同形式的婚礼习俗等,都是典型的表现内容。
草原画派的领军人物妥木斯先生的作品,大多表现草原牧民劳动、生活的状态,构图洗练,内容直白,意境唯美,没有过多的炫技表演,没有偷景猎奇,在色彩和形的处理上运用构成观念,画风始终是抒情的,歌颂的人性始终是温良的。作品都以草原为母题,画的最多的是马和草原劳动妇女。草原上的妇女特别勤劳、辛苦,挤牛奶、捡牛粪、生火、做饭、照顾孩子等一切家里的事都要由她们去完成,几乎是从早忙到晚,任劳任怨,妥先生非常尊重她们,为此创作的《剁草的妇女》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以自然、朴实、真诚的草原气息闯入中国油画艺坛。该作品人物的动态表现吸收中国画大写意的方法,造型简洁概括,一气呵成,明暗对比强烈,暗青色的背景把穿白色蒙古袍、手拿铁耙剁草的妇女衬托得更加健硕、伟大。妥先生近些年的作品去光影,去空间,去情节性,去观念性,变化不在内容方面,而是在艺术语言的运用方面,数十年不遗余力地追求艺术语言的提升,在画面中有了新的面貌,又符合油画技法方面的要求,更有助于对内容的表达。
燕杰老师的作品多以表现西部地区牧民生活为主,这与他最早在西部地区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关系。骆驼是西部干旱地区牧民家经常可见的家畜,牧民牧驼、牵驼劳动等都是燕杰老师一直讴歌的对象。在他的画面中,色彩浓重,笔触粗涩,颜色厚重,画面肌理感很强,《两只驼》《白驼和牧女》《捣奶》都是他的代表作,是他的艺术趋向成熟的标志。
候德老师的作品多以牧民祈福、劳作为主,他的作品构图饱满,人物造型严谨简括,力量感十足,每一幅作品都把色彩和构成的形式感做到了很好的统一。画面结构讲究,有意追求平面构成的节奏感,力图点、线、面的穿插,黑白灰的布局和谐,形象符号的运用在现实形象的基础上高度概括,画面色彩多用高级灰系列,最后的效果都比较雅致。候德老师年轻的时候,为了创作可以深入牧区采风数月之久,吃住都在牧民家里,过去条件艰苦自然可以想象,有时候出去写生只带一个馒头充饥,纵使这样都没有阻止他画画的热情,为创作画了大量的速写。直到现在,每成就一幅作品,候德老师在构图上都要经过大量的推敲实践,反复修改,在此基础上创作了著名的作品《摔毡》《祈福》等。
特定的地域环境造就特有的群体性民族审美意识,必然会辐射到个体的审美意识。蒙古族婚嫁是内蒙古民俗文化中民族特色比较浓厚的表现形式,也是画家们经常描绘的主题。敖恩老师的作品《盛装的蒙古新娘》《鄂尔多斯姑娘》《乌兰托娅》都是表现西部区蒙古族婚礼习俗中新娘身着盛装的肖像,画面构成精准,色彩绚丽而不失典雅,总是以赞歌的形式表达对天堂草原的眷恋和追忆。青年画家李波笔下的鄂尔多斯新娘与敖恩老师的相比较,完全是另外一个画风:他借鉴壁画中的用色和造型方式,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使得画面繁复厚重,色彩斑驳灿烂,笔触朴拙,肌理丰富,略加夸张变形之后的形体不受光影的制约,反而画面内容的情感指向更明确,他画中的蒙古面孔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也承载着他对蒙古民族的情感体悟。
每年都要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传统的群众聚会,一直延续至今,是草原人民的盛大集会,有冬季和夏季那达慕,夏季那达慕尤为的热闹、隆重,参加的人们都要盛装出现。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牧民参加赛马、射箭、摔跤等比赛活动,充分显现这个民族果敢、坚韧、无畏的精神品质,很多的画家都以这一题材创作了许多作品。砂金的《搏克系列》所描述的就是摔跤的蒙古人,用粗犷的线条勾勒形体大的比例关系,造型简练,阳刚原始,稚拙夸张,力量感很强,色彩浓厚,像草原羊毛毡子般的耐受,也耐看,画面朴实敦厚,沧桑历练,个性十足。
2015年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金奖获得者王耀中,同样是坚持以本土民俗为创作母体,多表现草原现实的生活图景,《守望草原》《布里亚特的女人们》《今日草原》《踏雪牵马图》等作品,基本上呈现了他关于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基本样貌。造型上选择了写实性手法,色彩上选择了装饰性效果的直接薄画法,完全不受环境色的干扰,有意回避写意或抽象的画法取向,提高色彩的纯度,反而达到了色彩感觉和色彩情感的平衡,虽然表现的也是现代牧民普通的生活状态,但却更好地表现出了这片草原的文化特质。
二、内蒙古当代油画创作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
世界民族融合是一个整体的大趋势,每天都有很多的民俗在消失,这也是一种世界发展的选择,但是也是一种民族发展的悲哀。内蒙古民俗中蕴含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是要通过对内蒙古民俗的选择表现,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通过对内蒙古民俗的描绘,推动内蒙古民俗的自身发展。而内蒙古民俗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由于地域辽阔、交通不太发达,和区外的交流还是比较欠缺的,加之民族语言之间的沟通问题,真正能够了解内蒙古地域特色民俗的艺术家还是少数,普通人的了解就更会出现片面性、概念性的问题。希望通过欣赏内蒙古油画家的现实主义作品,可以直观感受内蒙古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活动,使更多的人民大众去了解真实意义上的内蒙古的绘画艺术。在新的美术思潮的影响下,内蒙古当代油画家仍然可以保持冷静,扎根本土文化,坚持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油画作品。
内蒙古民俗中蘊含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是要通过对内蒙古民俗的选择表现,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不足,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理应与时俱进,表达对人性的关怀和民族的爱,从而反映所处时代的人物状态和精神内涵,从而推动内蒙古油画甚至内蒙古美术艺术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