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道周书法艺术对近现代书法的影响及当代书学实践的意义

2019-10-12胡亚萍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
关键词:实践意义书法影响

胡亚萍

摘要:黄道周是晚明改革书风中最重要的书家之一,他的书法个性鲜明、风格突出,创造性地挖掘传统帖学与碑学技法,远师钟繇、索靖,又掺以六朝碑版及章草的血液,风骨高远,领异标新于晚明书坛。这种创新精神和碑帖融合之路对清代和近现代书坛影响深远,对我们今天的书学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黄道周;书法;影响;实践意义

本文是研究生至今书学实践研究的部分及阶段性心得。

黄道周是晚明改革书风中最重要的书家之一,他学贯古今、不流凡俗、被誉为人品与书品统一的典范。他的书法远师钟繇、索靖,又掺以六朝碑版及章草的血液,风骨高远,在晚明书坛独树一帜。沙孟海评:“明末夺王铎之席者,只有黄道周。”其楷书画短意长、质朴精丽、古拙奇崛,尤其是行草书气势磅礴,具有纵横淋漓的豪迈之气,如和风偃草,披美缤纷。书法另辟蹊径,打破了明中前期沉闷的书风,领异标新于晚明书坛,这种创新精神和碑帖融合之路对清代和近现代书坛影响深远。

一、对沈曾植、马一浮、来楚生、沙孟海等书家的影响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浙江人,1850年出生在北京,他精于律学、历史,晚年又研究佛学、道藏。

他对于书法的态度和黄道周一样,视之为“余事”,但却一直用心为之。他早年用心帖学,后立足欧阳询、米芾,又上追北碑,晚年窥得隶变之根本,则醉心于钟繇、索靖章草以“备魏取晋”,后又参以黄道周、倪元璐。沙孟海先生曾评说沈曾植的书法“他是个学人,虽然会写字,专学包世臣、吴熙载一派,没有什么意思;后来不知怎的,像释子悟道般的,把书学的奥秘‘一旦豁然贯通……翻覆盘旋,如游龙舞凤,奇趣横生。”[1]而他的弟子王遽常谈及恩师的书法也说:“先生晚年自行变法,治碑帖于一炉,又取明人黄道周、倪鸿宝两家笔法,参分隶而加以变化。”[2]由此可见,沈曾植的书法是博采众长、走碑帖融合的道路,晚年取法黄道周、倪元璐才形成自己独特面貌的。

他的书法用笔露锋侧下,收笔施以波法,尖锐的起笔加上重顿截出的收笔,再加上质朴、峻峭,使得他的书法产生了一种:“结字以拙为工、以生为妙,以不稳为胜,欹侧之势,时时犯险,而又能护卫照应,浑然天成”[3]的艺术效果。因此,有人认为:“三百年来之书家,沈氏可推为第一人。”沈氏的落拓生硬,以拙为尚,以险为胜,以丑为美的书风错综变化、一派天机,体现了他不羁的风骨,足见他从黄道周身上获益匪浅,对当时影响颇深。马一浮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对沈推崇备至,马曾道:“人谓余书脱胎寐叟,此或有之。无讳之必要,然说者实不知寐叟之来踪去迹,自更无从知余书有未到寐叟,甚或与之截然相反处”。[4]马一浮,浙江人,自幼聪慧,九岁诵《楚辞》,博学多能,精通理学、哲学、经学、翻译,他还是集诗人、书法家、篆刻家于一身,乃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

他留下的书法作品数以千计,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书学直接取法唐碑,他曾遍临北碑、墓志、造像、题记。在《圣教序》和《兰亭序》上用功最勤,还对《嵩高灵庙碑》情有独钟,曾在跋后曰:“拓跋诸刻,此为最早,犹存隶变之迹,结体古拙,以分书波磔出之,足与二爨抗衡”。[5]又得力于沈曾植,上追黄道周,他认为书不入古便不能雅,及入古又要出新,不能泥古不化,要取精用宏,自成一家。他早年的行书作品,字体宽绰,点画随意有碑版意味,后期书作将章草、今草熔于一炉,质朴古拙、刚劲遒丽,又不失己意,从中可窥见黄道周遗韵。

沙孟海(1890-1992)是当代久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名文若,字孟海,浙江人,在诗文、书法上受到马一浮的点拨。早年取法二王、颜、苏以及北魏诸碑,之后融会张瑞图、黄道周等晚明书家笔意,并进一步去追根溯源,直接临习钟繇、索靖诸帖,从而形成落笔恣肆、结字紧凑、墨法沉酣、气势雄放的个性特色。可以说他是取众家之所长才形成自我的风格特色。但黄书对他的启发之深可谓有目共睹,由于沙孟海先生生前曾任浙江美术学院书法教授,西泠印社社长之职,故他一生门生甚多,流风所被,至今浙江一带书坛,仍深受他的书风影响。

另一位深受黄道周影响的大家是来楚生。来楚生,原名稷勋,号楚凫、负翁等,浙江萧山人,1904年出生在湖北,一九七五年去世。他诗、书、画、篆刻皆精,就书法而言,他篆、隶、真、草无不擅长,尤以草书独步一时。来楚生先生二十年研究黄道周,足见其浸淫之深,来先生慕其为人,遂爱其书,他遍临了黄氏的大部分书作,然他在临习时并不满足于一家的形似,而是将汉魏晋唐、碑版石刻、木简残纸融会贯通,并能巧妙地将绘画、篆刻的特点融合进书法中,使书法看起来跌宕奇肆、刚健婀娜而富于变化。他在用笔上中侧并举,由于中锋能使线条浑圆厚重,侧锋能使其书姿态多变,故其书作纵横率意却不显浮滑无力;结字欹侧,左右参差,大小错落,或正或斜,顾盼有姿;在章法、墨色上往往疏密有致、浓淡相宜、奇趣盎然,很见其功力,可见黄氏对他的影响不谓不深,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虽学黄却不落窠臼,突破藩篱,能自成一家。

二、黄道周的继承创新精神对于当代书学实践的意义

以黄道周为代表的晚明浪漫主义书家,张扬个性、勇于创新,给晚明书坛抹上了浓重的一笔,使明代书法在明末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给后世书家众多的启迪。

引起我们深思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待传统的继承与创新问题,很多研习书法的人恐怕都从内心问过:自己离传统的法度和功力到底有多远。对于书法这门艺术来讲,传统是根、是源,是永远割不断的母体,我们从传统中汲取用笔、结字的法度,去品味字里行间所透露的人文情怀,去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失掉传统也就失去了他赖以生存的土壤,就像金字塔的底座,它的根基越牢固、越宽、越厚它的海拔才会越高,不入古就难以出新。我们对待传统经典要以最大的力量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走出来,我们既要学习传统,但又不能泥古不化,否则只能永远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的面目,我们从黄道周的书法实践中不难看出,他的价值就在于立足传统,但又不迷信传统,面对如山的经典,他另辟蹊徑,大胆破法,如果他没有自我,完全就是他人,那肯定是个失败者,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们要深入传统但绝不是做传统的奴隶,一千六百多年前的王献之就说:“大人要破体”,张融也曾如此自信道:“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足见艺术不是重复和复制古人而是既有容纳传统的气度,又有为新的勇气。

这就要求我们今天在学习黄道周时,要善于运用“拿来主义”,要有取舍的“借鉴”,既要从精神层面上看到书家的可能性;又要把他放置在特殊的环境中去看,才能理解其内涵,不能一味看到表面的撇、捺、勾、折,否则只会流于肤浅,生命力也不会长久。

还要求既能看到其优点、又能客观评价其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扬长避短。再者,我们可以从深受黄道周影响的沈曾植、马一浮、来楚生诸大家身上体会到他们都是转益多师,既专精又广博,加以融会贯通,对修养、学识各方面不断锤炼,最终才形成自己的面貌。不仅于此,可能在今后的不断实践中,我们会遇到更多的问题,那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至少从黄道周身上,我们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沙孟海.沙孟海论书丛稿[M].上海书画出版社.1887.

[2]王遽常.忆沈寐叟师[J].书法,1985(4):32.

[3].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4]宣大庆.马一浮诗翰六种[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5]董立军.中国书法家全集·马一浮[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实践意义书法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形体礼仪课对大学生自我素质提升的实践意义
诗书画苑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品管圈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意义分析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