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兰卡普图形元素在装饰图案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12李玥

艺术大观 2019年31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

李玥

摘要:本文结合高校装饰图案课程的发展现状,将土家族西兰卡普图形元素引入装饰图案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对传统西兰卡普图案的再设计,使学生能够更为充分地吸收传统艺术的养分,以此来探索将传统图案艺术在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西兰卡普;装饰图案;教学实践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织锦中既实用又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纺织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土家织锦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形式,学术界一直不乏学者对其关注和研究。近年来关于对“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同样在网页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数字化传承等某一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西兰卡普图形元素中蕴藏着土家族独有的图形符号,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其夸张、变形、凝练、抽象的手法呈现出粗犷而又拙朴的自然神韵,在现代装饰图案课程中是很好的设计素材。

通过基于西兰卡普图形元素下的装饰图案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根基,深层次挖掘土家族传统装饰图案的程式与法则,然后进行再创作,使图案有据可依,而不是凭空捏造,从而逐步构建出以经典传统图形为依托,创新设计为目标的装饰图案设计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设计作品表现能力,使装饰图案教学呈现无比丰富的多样性,同时挖掘西兰卡普中蕴含的智慧与价值,使非物质文化实现价值转换,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从而适应后工业社会人类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和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装饰图案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中国的图案教育的早在20世纪就已经开始,装饰图案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一直被人们所重视。1920年,国立北平艺专成立了图案科,随着以严智开为代表的美术教育家们从欧洲、日本等国家引进了“融合中外”思想的装饰图案的教学方法,经过国内几十年设计教学的实践与发展,到1940年商务印书馆《新图案学》一书中雷圭元先生提出了“写生变化”作为图案教学思想的核心,装饰图案课程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到了一百年后的今天,装饰图案课程仍然沿袭了一个世纪前的传统授课的方法,以经典传统图形的临摹、植物静物写生变形以及连续纹样的组织形式训练为主,这种模式化的授课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重技术、轻创造力培养的倾向,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对传统图形元素的理解和对图案设计思维的培养,这不仅使中国图形文化产生断代,还使课程教学和专业学习的联系不紧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二、西兰卡普图形元素的装饰性

西兰卡普作区域特色民俗文化的产物,带有强烈的民族个性特征。首先,由于原始织造工艺的局限,其坐标横纵的向度决定了他只能直线发展,西兰卡普的图案完全以水平垂直线来表现造型,线条都是由无数个小阶梯连接而成,经过这样变形的图形轮廓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这种特异性构成了图案交响乐不可思议的魅力。其次,土家人通过对物象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把客观形态升华为源于客体又高于客体简洁而生动的图案。把各种动物、植物及生产生活工具去繁就简、夸张变形成为抽象的几何图案,把对象的形态结构转化为点、线、面的几何形式,而几何形本身便是带有装饰趣味的图形,形成了西蘭卡普在造型语言上显著的特点。最后,在色彩搭配上,西兰卡普的色彩表现为极端鲜明的色彩选择,善于用对比色相互穿插营造连续反衬的效果,形成了艳而不俗、清新明快的艺术效果,在对比中有调和、冲突中有和谐的高度统一感。土家人在创作西兰卡普时道:“绘画无巧,热闹为先,用色无巧,斑斓为佳”,这也正是现代装饰色彩审美观念所追求的。

三、将西兰卡普图形元素引入装饰图案课程的意义

社会的高速发展冲击了艺术形式的延续与民间文化多元化,传统的“西兰卡普”纺织工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西兰卡普”独特的艺术魅力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基于对“西兰卡普”这一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为目的,将其以课题的形式呈现在基础图案教学实践中,在装饰图案教学中进行探索与创新、结合西兰卡普创作适合现代视觉观念的优秀装饰图案作品,就成了一项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研究。

(一)理论意义

西兰卡普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缺少了对传统图案的教学学习部分,这样的作品好比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长久的延续。对中华民族传统图案的掌握是当代设计学科大学生必备的艺术修养,对土家族西兰卡普图形元素行系统研究、解析与再设计的同时也进一步填补和完善了西兰卡普纹样符号的相关理论,为人们更全面了解土家族文化及其传统织锦艺术提供理论依据。

(二)历史意义

西兰卡普图形素现了地域文化基因与民族记忆,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在当今倡导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西兰卡普艺术形式与装饰图案课程教学的相互融合, 不仅丰富了现代装饰图案设计的表现形式,对又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使之焕发新的活力,信息时代的设计思维和理念为西兰卡普的传承与发展提保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现实意义

以西兰卡普这一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在基础课程中的构建,为学生设计创作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图案提供思路。为我院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将体现出极大的促进力。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需要,又对我院校自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将西兰卡普图形元素引入装饰图案课程的教学新思路

西兰卡普是我国土家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作为少数民族四大名锦之一,它的图案具有极强的形式感、概括和抽象性,这种特点可以更好地使之与基础装饰图案课程有机的结合,将土家族西兰卡普图形元素引入装饰图案课程是一种灵活多样、融合交叉、互相渗透的特色教学, 以此来探索现代图案设计在融合传统文化过程中的现实意义及其对现代设计的推动作用。

(一)采用分析主义,培养设计思维

在装饰图案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作品描摹印迹强,图案设计效果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有些学生甚至在不了解母题文化内涵的情况下,直接照搬照抄传统纹样,出现文化内涵偷梁换柱、图案设计张冠李戴等现象。这是在学习图案时将图案孤立化,将它与所依附的生活背景割裂开所造成的结果,这使得课程教学的意义变得片面,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得不到锻炼。

面对这种情况,将传统文化资源引入装饰图案教学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以西兰卡普图形元素在装饰图案课程中的运用为例,学生在理解、分析传统图形元素演变法则的过程中,抛开了以前的实证主义,发展成为分析主义,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西兰卡普图案,然后对其解构,最后用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图案进行重新搭配,尝试设计出新的图案。让学生理解图案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图形视觉信息还有其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增加了对传统图形元素的理解和装饰图案设计思维的培养,从而摆脱刻板、机械、形式化的模仿。

(二)设立课题,接轨专业

学生对图案课程最大的疑惑就在于是否能与本专业接轨。事实证明,很多时候学生上完课后就把作业随手丢弃,并没有把基础课程阶段所做的研究成果在后续课程中延续。所以笔者改单元制教学为“基础+主题+项目”的教学方式,设置与学生今后所学的专业方向接轨的课题,这样在教学中更能注重各知识点的系统和配合。以视觉传达专业为例,近年来传统元素的现代设计成为视传达专业所热议的话题,笔者设置了关于土家族西兰卡普图形元素再设计的课题,为学生在后续课程提供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学生可以在后面的课程继续深入挖掘这一课题,与专业接轨,甚至是与毕业设计接轨。

(三)追源溯流、创新传承

传统装饰图案是图案基础课程的基础与源头,著名美术教育家雷圭元先生这样论述“自然是源、古代的图案是流。源和流是图案家的翅膀,缺一不可。但对于学习图案基础而言,可先流后源,逆流而上看源头,比从源而下要实际一些”。但是,现在很多院校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只停留在对自然的写生和变形的表现技法学习,使课程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笔者认为,装饰图案课程不应该是片面的写生变化和连续纹样的组织形式训练,所以笔者设立以西兰卡普图形元素下的装饰图案教学课题,不但使学生的设计作品有据可依,而且有利于西兰卡普的创新性传承,服务当代。在现代装饰图案教学中不是对传统图案单纯的拷贝和挪用,而是以西兰卡普这个优秀的传统图案作为创意点和启示点,在理解、挖掘、分析图案的内涵后,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进行全新的设计,以达到创新性传承的目的。

五、结语

西兰卡普图形元素中蕴藏着土家族独有的图形符号,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这些图形素材为学生学习传统图案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笔者将西兰卡普图形元素引入装饰图案教学,使学生的设计吸收传统艺术文化的养分,使其具有艺术性、文化性以及实用性,提升其设计图案的综合水平,从而设计出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同时又符合现代视觉观念的优秀装饰图案作品。

参考文献:

[1]马越颖.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民间美术教育的构想[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03):265-267.

[2]辛艺华,罗彬.土家族民间美术[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3]青木正夫.图案设计构成研究[M].郑丽,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4]阿奇博尔德·H·克里斯蒂.图案设计形式装饰研究导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赵希岗.现代图形设计与传统图案[J].装饰,2003(04):71-72.

[6]辛艺华,罗彬.土家族民间美术[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7]袁浩鑫.在民間美术与现代设计间搭一座桥[J].艺术探索,2006(01):86-87.

[8]叶德书.论土家织锦的构图内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4):140-143.

[9]辛艺华,罗彬.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71-77.

[10]方园.解读土家织锦的艺术特征及对设计的教育作用[J].民族论坛,2008(07):60-61.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
立足课堂,因学施教
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分析与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