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理论

2019-10-12司超萌

艺术大观 2019年24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

司超萌

摘要: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出生于瑞士苏黎世,著名的艺术史学家,是美术史形式主义研究方法的奠基人之一,曾就学于巴塞尔大学,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的高足,但是,他和布克哈特不同的地方是,沃尔夫林所研究的不是针对历史的研究,而是专注于寻找造型艺术的分析与理论。他的思想对后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沃尔夫林的相互对立原理着手,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分析他的美术史观,进而探析他的形式主义。沃尔夫林在他的著作《美术史的基本概念》(kunste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1995)中讲述了文艺复兴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转变,并且将这样的转变归纳为五对概念,分别为线描和图绘,平面和纵深,封闭的形式和开放的形式,多樣性的统一和同一性的统一,清晰性和模糊性。

关键词:沃尔夫林;形式分析;艺术风格

一、导言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出生于瑞士苏黎世的温特图尔,著名的美学家和艺术史家。 曾就读于巴塞尔大学、柏林大学和慕尼黑大学。曾被称为“艺术史之父”。

现代艺术史学研究中有两条主要的路线,分别为沃尔夫林的艺术语言学研究与潘诺夫斯基艺术生成历史上下文的研究,在学术中,一般前者成为“艺术风格”或者“形式分析”,后者被称为“图像学”或者“艺术阐释学”。所以,沃尔夫林创作的《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与《古典艺术》和潘诺夫斯基的《视觉艺术的含义》《图像学研究》也就成了教育行业的必读书籍。

沃尔夫林最初是研究哲学的,后来成了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的高足,但他和布克哈特不同的地方是,沃尔夫林所研究的不是针对历史的研究,而是专注于寻找造型艺术的分析与理论。他对这种理论研究的解读为:其一,绘画与雕塑的对象在作品中如何有了特殊的形态?建筑的材料和结构是如何成为有意义的建筑的?其二,这些理论在历史中是怎么样发展的。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一书中阐述了文艺复兴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转变,并且将这样的转变归纳为五对概念,分别为线描和图绘,平面和纵深,封闭的形式和开放的形式,多样性的统一和同一性的统一,清晰性和模糊性。线描是描绘了物体的形状和内部的结构,使用阴影加强了明暗对比的效果。而图绘是使用了阴影的渗透,使人们不再关注物体的棱角边界。第二种对立是平面和纵深,纵深是体现了平面的明确性,它是从一边到另一边,使用了平面的混合造成视觉上的差异,使人们想象到前后的纵深感。第三种是封闭的形式(比如一张照片中的内容和他得边缘的结合,是照片中的图片成为一个独立的空间)和开放的形式(比如照片和它代表的空间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第四种沃尔夫林用多样性代表了一种艺术,艺术中,一个整体的各个部分都是独立的存在,但是都要服从于整体的效果。最后一种是清晰性和模糊性,清晰性是表达出艺术的整体性或清晰性,后者则是表达出一些模糊和具有隐喻的艺术。

二、形式主义

在美术史的研究领域内,第一个产生重大影响的主义就是形式主义。“形式”一词的定义,按照德国哲学家、美学家特奥多尔.w.阿多尔诺的说法是“艺术作品中的全部的逻辑要素,或者更宽泛地说是艺术作品中的连贯性或一致性”。所以,美术史的形式主义思想从狭义上来讲就是将艺术作品的形式作为重要的参考,而对主题、社会、和内容上则相对布不考虑。广义上来说,形式分析法是风格研究的一个部分。形式分析法更像是讨论一件作品的风格流派或是哪个时期的作品。瑞士艺术史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被称为“现代艺术史之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他在美术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形式主义说,被认为史较为科学的方法。

三、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

(一)浅析沃尔夫林的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的美学家认为美术史的研究应该从画面出发,通过分析,来解释绘画背后送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和美学意义。形式主义美术史学家沃尔夫林试图把文化史、心理学和形式主义放在一起,不过多的研究美术史家,而是注重研究艺术品本身,他试图编写一部没有作者的“无名美术史”,主要是把美术品的风格变化说明成为主要的讨论对象。但是后来在他的博士论文《建筑心理学绪论》中已经透露出他的方法的端倪,即创作中的心理解释为首的形式分析。

对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法产生重要性影响的是德国著名的雕刻家阿道夫·希尔德布兰德,而且他还接受了德国新康德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康德拉·费德勒部分学说。费德勒在绘画方面将非艺术成分和纯艺术形式加以区别,在这个基础上,他认为画家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是和他称为“前逻辑”的因素有联系,即色彩、明暗、形式。费德勒认为真正的画家是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而不是受理性认识和现实实际所制约;他认为真正的画家是眼睛看待事物的发展。希尔德布兰德对费德勒的学说进行了部分的修正,运用于自己的雕塑方面。沃尔夫林在自己的美术史研究中,接受了这种把艺术形式因素作为首要的影响。

沃尔夫林最早的研究课题就是针对建筑所做的一项心理方面的研究,1898年,出版了《古典艺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进行了考察,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在他的这本著作当中,沃尔夫林表现出惊人的洞察力,然而,他还可以凭直觉对艺术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在这本书当中,最后一掌他创造性的预测了未来的“范畴”理论。他提到一个时代的类属来对抗精密的形式分析理论,进而确定任何给定的是其中表现得方法。“原型”这一概念由荣格提出,沃尔夫林对其思想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后来,沃尔夫林产生了对“舒适”这一词的认识,即避免对艺术作品当中的主观阐述性的表面化和艺术批评当中纯形式分析主义的枯燥性。

《古典艺术》是沃尔夫林的一个开始,而更为成熟和更为研究的理论著作体现在沃尔夫林在1915年出版的《艺术风格学》中。

《艺术风格学》是一部专门研究文艺复兴后艺术风格的理论著作,这部著作体现出把沃尔夫林的思想融入完善的美学体系之中。沃尔夫林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五对基本概念为准则:线描和图绘,平面和纵深,封闭的形式和开放的形式,多样性的统一和同一性的统一,清晰性和模糊性。线描是描绘了物体的形状和内部的结构,使用阴影加强了明暗对比的效果。而图绘是使用了阴影的渗透,使人们不再关注物体的棱角边界。第二种对立是平面和纵深,纵深是体现了平面的明确性,它是从一边到另一边,使用了平面的混合造成视觉上的差异,使人们想象到前后的纵深感。第三种是封闭的形式(比如一张照片中的内容和他得边缘的结合,是照片中的图片成为一个独立的空间)和开放的形式(比如照片和它代表的空间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第四种沃尔夫林用多样性代表了一种艺术,艺术中,一个整体的各个部分都是独立的存在,但是都要服从于整体的效果。最后一种是清晰性和模糊性,清晰性是表达出艺术的整体性或清晰性,后者则是表达出一些模糊和具有隐喻的艺术。

在这五对基本概念当中,其中第一对概念:线描和图绘或称触觉和视觉这一对概念最为重要。这对概念体现了不同的视觉方法,线描通过线来观察事物,而图绘则是通过面或块来观察;线面属于是客观的,是在用事物本身的、固有的、明确的方式来理解和表达事物,而图绘是比较主观的,就是看到的即为真实的。

线描和图绘也反映了两种不同造型的基本要素,前者是线条,按实物的实际情况来表达,后者是块面,按实物显现于眼前的情况来表达。线描是有可塑性感的风格,其坚实的、清晰的、的边界轮廓可以产生强烈的触觉效果。图绘风格的效果是边界时模糊的,多变的,给人的感觉则是只是产生视觉效果。线描风格意味着事物的美要从它的边界上去寻找,而图绘风格,恰恰是离开边界很远的地方去寻找。沃尔夫林指出,线描与图绘的意义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它们在审美和兴趣方面互不相干,但是各自都有各自的杰出的地方。

余下的四对概念显得就比较次要了,但它们都与第一种概念相互对应,每队概念的第一个都体现出了古典风格,第二个则体现出了巴洛克风格。沃尔夫林最大的影响则是对艺术作品风格的解释,这引起了广大学者对巴洛克风格额重新评价。

(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研究的局限性

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也有它的局限性。风格学从作品自身本身出发,分析其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有它的深刻性,然而去掉作品当中产生的背景、艺术家本身的情感,仅归纳出如线性的、图绘的、清晰的、模糊的等概念无疑是把作品本身简单化了。沃爾夫林基本不干涉作品本身的意义和创作过程中发生的其他的因素,主要是把作品进行分类然后总结出来作品的风格和图式。因此,沃尔夫林过分强调作品的形式结构的重要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忽略了艺术品本身的风格和艺术家对作品注入的情感。

四、结语

沃尔夫林将美术史论加以系统化的阐述,而当代的评论者更加注重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的辩证比较法和他提供的、在如今仍然有意义的“一个建构与逻辑之中的经验型结构的批评的形式主义者体系”。

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法主要的根源有两个,一个史黑格尔的“西边哲学”,另一个是经验主义。这是他一方面将历史的发展历程归纳为范畴,另一方面则提出了价值判断标准,沃尔夫林所做的看起来就像是两种体系的生硬的拼接,这就会造成他的理论陷入矛盾之中。这种矛盾的出现,体现出当时理论界新老交替的景观。对沃尔夫林的批评主要来自对作品本身的风格来源以及创作者本身情感的忽略等外在因素。另一方面则是对形式主义内部的批评,其一是沃尔夫林对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样式主义”的忽略;其二则是沃尔夫林的“范畴”不能应用于其他时期,另外,盛期的文艺复兴于巴洛克不是同类的。最后一种则是沃尔夫林把在同一时期和同一风格类型的多样性并存排除了。但是,在批评中,其中还是有有益的一面,形式分析现在仍对二十世纪的美术史研究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邓福星.西方美术史研究评述[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瑞士]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美]门罗.C.比尔斯里.西方美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
张阶平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略谈秦观闲适诗
水彩画赏析
歌曲《那就是我》艺术风格特征解析
民国书籍插图艺术风格的演变研究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
《小森林》系列电影幽玄美学赏析